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三顧茅廬中,劉備和諸葛亮進行了一次長談,這次長談為劉備規劃了未來的戰略目標,可謂是劉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談話內容被三國志記為“隆中對"。至今為人們所樂道。仔細研究,我們就會發現,三國不止一次劉備版的”隆中對“,三國的梟雄們,都和謀士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規劃,比較出名的還有曹操版"隆中對"、孫權版“隆中對”。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東漢末年,梟雄群出。

超版本”隆中對",劉備開啟開掛人生。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隆中對》

劉備在沒見到諸葛亮之前,他已經五易其主。此時剛剛從袁紹哪裡逃出來,前往荊州投靠他的宗親劉表。官渡之戰後,曹操沒有忘記背叛他的劉備,而荊州又作為長江的戰略要地,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巧合的是,當時的諸葛亮就在荊州,心懷天下的諸葛亮知道,荊州靠劉表的兒子們是不能依靠的,只有劉備才能擋住曹操。所以諸葛亮決定要去見一下劉備。這裡就和我們所熟知的三顧茅廬的故事有了一點點出入,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是親自去拜見過劉備的。至於後來劉備為什麼要親自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我們後面再說。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劉備劇照


諸葛亮的這次拜見並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當時劉備在荊州經常舉行宴席,招待有識之士。宴席上的諸葛亮並沒有引起劉備的太大注意,周圍人注意到了他,諸葛亮身材高大,形貌迤邐,偏偏才子,自然會引起周圍人的目光。可惜劉備不是女人,已經47歲的他,這時候只對人才有興趣。諸葛亮在席上也很奇怪,待眾人走後,他也不走。劉備看見,也沒有問他是不是有什麼要對自己說,而是隨手拿起了旁邊的麻繩來編。看來賣草鞋的劉皇叔還真不是小說中虛構的。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年少有為的諸葛亮


諸葛亮這時便走前去和劉備說話:將軍想建立的功業就是這個嗎?劉備說:當然不是。諸葛亮這是單刀直入:將軍覺得劉表和曹操可以比嗎?劉備說:肯定不能。諸葛亮又問:那將軍自己呢?劉備想都沒想:也不能。諸葛亮說:那將軍就準備在荊州等著像板上的肉一樣任人宰割?劉備這才覺得諸葛亮語出不凡,肯定不是普通人。便和諸葛亮長談起來。諸葛亮也給劉備出了一個有用的建議,把流入荊州的流民,登記在冊,給予土地,鼓勵生產。果然,劉備實力大增。不過之後兩個人就沒有什麼交集了,諸葛亮也回到了隆中去。但這一次短暫的會面,可以看做是隆中對的序幕。

在東漢,孝廉盛行,人才幾乎時靠推薦,然後再由主公去禮聘,當然要優秀的人才,主公才會親自去禮聘。

劉備知道諸葛亮是因為他麾下謀士司馬徽和徐庶的極力推薦。劉備當時聽到也並沒有太注意,只是平常地說那就把他請過來吧。那知道徐庶說了一句:諸葛亮是臥龍,得主公親自去請才可以。劉備這才重視起來,帶著關羽張飛親自去隆中請諸葛亮出山。三顧的故事我們也非常熟悉了,劉備去了隆中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陳壽在《隆中對》中這樣說關、張不悅。但劉備並沒有。劉備這時展示出了一個主公該有的耐性,他知道人才難得,兩次的等待必然會有回報。好在諸葛亮也知道,事不過三,磨了劉備的耐性就和他見面了。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三顧茅廬


一開始劉備就開誠佈公的和諸葛亮交代了現在自己的處境。“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說完,沒等諸葛亮開口,劉備又忙問: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劉備是急了,不過不知道是因為等急了,還是因為曹操的大軍。諸葛亮直接告訴劉備,現在的豪強都忙著真爭天下,打地盤,沒有人在關心漢室,建議將軍先建立一個根據地,有了資本,再來關心漢室。

接下來的兩個人,就開始討論在哪裡建立根據地好。北方首先就被二人同時排除,北方已定,基本就是曹操的天下。諸葛亮給出的意見是荊州和益州,荊州位置顯要堪稱“用武之地”,益州據天險,土地肥沃,世人稱“天府之國”,關鍵是有先例,劉劉邦就是在漢中,出三秦,終成帝業的。荊州益州還沒到手,諸葛亮又開始規劃之後的事。

佔益州荊州,然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這時候劉備已經被說的心動了。諸葛亮在最後還說了一句: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霸業又能成,漢室又能興,劉備霎時興奮了起來。可惜,這個戰略目標還沒展開,劉備就被曹操打到了夏口。曹操正在江陵,集結大軍,準備向劉備發起致命一擊。只有兩萬軍隊的劉備,是很難打不過曹操的。於是諸葛亮便隻身入吳,為劉備求援了。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荊州益州互為犄角進退可守


“合榻對飲”,魯肅版"隆中對”,孫劉曹三國鼎立。

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合榻對飲》

魯肅是在周瑜的推薦下,成為孫權的謀士的。此次見面,就和孫權相聊甚歡,就有了“合榻之飲”。孫權也是一開口就問漢室:今漢室傾危,四方雲擾,孤承父兄餘業,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顧,何以佐之。魯肅卻說:主公可能當不成齊恆公晉文公那樣的人,當年高帝奉楚王為義帝,可是項羽最後把義帝殺了,現在北方的曹操就是當年的項羽,有曹操在,主公又怎麼能輔佐漢室呢?孫權答:做不成齊恆公、晉文公,做什麼呢?魯肅當機立斷:做皇帝,現在已經不是漢室的天下了,曹操已經佔據北方,

主公應該立足江東,等北方大亂,乘機出擊,先奪長江,再取天下,成就帝業。總而言之就兩個要點,漢室不可復,曹操不可不除。魯肅的榻上策讓孫權豁然開朗,很快除曹操的機會就來了。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諸葛亮舌戰群雄


曹操號稱帶著80萬軍隊,在江陵直撲劉備而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劉備一敗,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江東的孫權。在這個時候,劉備勢必要和孫權聯合。果然,諸葛亮很快就到了。孫權一開始還在猶豫,要不要和劉備結盟。諸葛亮有三寸不爛之舌,把結盟的利害關係都幫孫權一一的說清楚了。了孫權依舊猶豫,最後還是魯肅,幫他徹徹底底的算清楚了這比賬。不聯劉抗曹,就不能完成榻上策的第二步,不三分天下,將來帝業之路更加難成。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三國形式圖


於是帳算清楚後,孫權果斷拍板,聯劉抗曹。赤壁之戰就這樣拉開了序幕。結果也整合諸葛亮魯肅意料的一樣,曹操打敗。榻上策中的第二步就完成了,三分天下。而劉備也在因為赤壁之戰,而成為戰後最大的贏家,孫權只是保住了江東,減緩了曹操進攻的步伐,而劉備則是穩固了荊州,這也給他後來沿長江之上,直取益州打下了基礎。赤壁以後,孫權和劉備都按著兩人得力謀士的“隆中對”規劃發展著。其實,早在初平三年(192年)還是代理兗州牧的曹操,就獲得了“毛玠版的隆中對”。後來曹操的成功之路,就和毛玠所規劃的極其相似。

“毛玠版隆中對”,奉天子、修耕植,畜軍資。曹操成功之路。

毛玠對曹操指出:當今天下大亂,漢室已不可輔,需要雄才大略的認出來主持大道,可惜現在最有實力的兩個人袁紹劉表,都目光短淺,不知根本。那麼毛玠對曹操指出的根本又是什麼呢?一是正義,有正義的旗幟,才能出師有名,這叫“兵義者勝”。二是實力,實力中最重要的,又必須是經濟基礎,有了經濟基礎,才能霸道天下,這叫“守位以財”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曹操


曹操掌握了這兩條,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了。曹操一聽,如獲珍寶。說做就做,不久曹操就從義興將軍楊奉手中,把漢獻帝接了過來。皇帝有了,正義的旗幟在手上了。接下來曹操便開始著手如何在經濟上建立優勢了。他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屯田。這個做法也和很符合當時的實際,連年戰亂,出現大量無主土地,曹操索性把這些土地統統收歸朝廷。土地有了,勞動力也好辦,無數的百姓因為逃離戰亂,而成為流民,居無定所,曹操便把他們全部招募過來。把土地出租給他們,自己從中收取一半的收成算地租。同時既有民屯,又有軍屯。曹操讓軍隊戰時作戰,空閒時下地,又能提升體能,還能增產糧食,真可謂一舉兩得。

三個不同版本的“隆中對”,使得劉備、曹操、孫權成就霸業

勇猛的魏軍


軍民合一,耕戰合一,既保證了收入,又隨時能打仗。曹操可謂是衣食無憂,還有富餘了。沒有這些資本,官渡之戰時曹操是不可能有底氣和袁紹作戰的。毛玠的“隆中對”加上曹操的雄才大略,使得曹操很快統一了北方,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梟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