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的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

相信許多人或多或少的都看過一些古裝劇,對於那些有歷史背景的劇情來說,“長安十二時辰”算是最尊重歷史背景的電視劇之一,或許這也是它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

不管是人物的裝束,還是唐朝時期長安的建築,甚至是人物之間的對話,“長安十二時辰”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似乎以前從未看過這樣的古裝劇,儘管有些名詞甚至聽不明白,但身為一箇中國人的敏銳知覺,人們的第一映像就是:像!這就是我們的大唐!這就是大唐的長安!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的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

不得不說,“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從氛圍上取得了成功,筆者也在網上查過一些資料,發現其中出現的許多看似陌生的東西或名詞都不是胡編亂造,包括其中的人物都有其原型。

就拿主角之一的張小敬來說,他雖是主角,但在歷史典籍中卻只存在一句話,出自姚汝能所寫的“安祿山事蹟”之中,姚汝能這個名字看過劇情的人也不陌生,他為何要專門在一句話中提到一個無名小卒的名字?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的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

原來張小敬將奸臣楊國忠一箭射下了馬,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姚汝能在寫這段記錄之時,不由心情澎湃的寫下了這個名字。

再說二號人物李必,從眾多方面對比,電視劇中的李必,就是唐朝時期的名臣李泌。

形象上面,歷史上的李泌七歲能文,從小就精通黃老學說,有著神童的美譽,而在電視劇的一開頭,張小敬就曾以“神童”稱呼過李必。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的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

其次李泌和張九齡交好,張九齡特別喜愛李泌,時長與其討論交談,而電視劇的一開頭,李必親口承認,自己與張九齡交好,類似種種蛛絲馬跡簡直數不勝數,可以說李必這個人物,是最符合歷史原型的一個人物,這就又要回歸到造型上的設計。

肯定有很多人注意到了李必頭頂上的玉冠,而玉冠上的簪子是從後往前插的,看管了各種古裝劇的眾人總覺得有些彆扭:這簪子是不是插錯了?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的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

不過這麼一部充分還原歷史的電視劇,又豈會在這種小事上犯錯?所以說這種從後往前的簪子插法不僅沒錯,反而異常的符合李必這個人物的身份。

那麼李必是什麼身份?他除了是靖安司司承之外,還有另一個身份“道士”,而且李必本人對道士這個身份也非常滿意,事實上,歷史上的李泌確實是一位高道,在他本人看來,他的第一身份首先是一位道士,其次才是朝廷命官。

而李必頭上的玉冠和子午簪的插法,恰能說明他是一位持戒守規的高道,首先那玉冠可不是一般的道士可以戴的,此冠又名芙蓉冠或者蓮花冠,也都叫上清冠,非高道不可戴。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的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

而簪子從後往前的插法代表他是“清道”,若是從左往右則為混道,兩者主要區別是,清道不能結婚生子,一心只求道法,而混道可結婚生子,這點就像道教中的全真和正一兩派。

清道的形象,不僅符合電視劇中的李必,同樣也是歷史上四朝元老李泌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