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糧”“搶購”有必要嗎?四問疫情下的糧食安全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蔓延,越南、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宣佈暫停部分糧食出口,我國多地一度出現“囤糧”的情況。在資本市場,相關農業股票也掀起上漲潮,其中,金健米業10天收穫8個漲停板,今年以來股價翻倍。

新冠疫情引發的糧食安全問題近來頗受關注。2020年,我國的糧食夠吃嗎?國內糧食儲備情況如何?糧食會漲價嗎?國際部分糧食價格上漲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倘若依賴進口的大豆出現“斷供”,我國將面臨什麼問題?

為此,新京報記者進行了一系列採訪調查,多角度解答糧食安全之“憂”。

糧食“搶購”為何出現?

“在超市拿了一堆東西,結賬時才發現搶米搶面的大爺大媽已經把隊排到了後門。”“今天去超市,發現米櫃上的大米已經空了。”“我公公竟然搶到了,整整50袋大米啊!”近日,不少網友經歷了發生在身邊的糧食搶購事件。

新京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家樂福、超市發、永輝、盒馬等超市確實出現了個別消費者批量採購糧食的現象。“我們有用戶一口氣從盒馬下單了40袋大米。”4月5日,盒馬相關負責人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民連夜搶購米麵油”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後,確實引發了一些消費者的恐慌。


“囤糧”“搶購”有必要嗎?四問疫情下的糧食安全


“就這一星期內,我們收到的訂單突然上漲了一倍。”4月5日,京糧控股旗下古船食品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按以往這個月份應該屬於淡季,但今年情況確實特殊,“消費者有從眾購買行為,你買我也買。”

國內疫情已到“尾聲”階段,為何多地出現糧食搶購現象?原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蔓延,多國陸續出臺部分糧食暫停出口的政策,消息傳導到國內,引起國內一些消費者對糧食供應問題的擔憂。

越南率先作出大米暫停出口決定,宣佈從3月24日零點開始,各類大米產品禁止出口。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印度和泰國。隨後,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多個國家先後宣佈暫停部分糧食產品出口。

上述消息除了影響流通領域以外,也使得農業概念在資本市場上演“狂歡”,A股農牧飼漁板塊近期上漲趨勢明顯。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越南暫停大米出口前一天(3月23日),農牧飼漁板塊指數從最低點10006.88上揚至最高點11652.61,7個交易日最高漲幅達16.45%。

從相關個股來看,糧食相關股票收益顯著。其中,金健米業10個交易日收穫8個漲停,漲幅高達130.6%。京糧控股、蘇墾農發、北大荒、深糧控股等也有較大漲幅。此外,農業種植、飼料養殖、食品飲料、農藥化肥等相關概念股也迎來大幅上漲。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多國限制糧食出口”在東方財富Choice熱門話題中,總體閱讀量排名第二,達3399萬;討論數為話題排名第一,高達3.2萬;閱讀量和討論數都遠超另一熱門口罩話題。

2020年我國糧食夠吃嗎?

多國暫停限制糧食出口後,對我國糧食供給有何影響?2020年,我國的糧食真的夠吃嗎?

4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針對囤糧現象,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回應稱,我國糧食產量豐、庫存足,現在沒有必要搶購囤積,“糧食還是吃新的好”。

魏百剛給出了幾組數據: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保障絕對安全。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達到472公斤,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目前我國糧食庫存足,特別是小麥和稻穀,庫存約相當於一年全國人口的消費量。此外,我國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僅佔我國穀物總消費量2%。


“囤糧”“搶購”有必要嗎?四問疫情下的糧食安全


同樣,國家戰略儲備糧方面也給出了“糧食安全”的信心。4月5日,新京報記者從中儲糧獲悉,目前,中儲糧管理的各類儲備庫存充足,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即便在疫情期間,為保供應,中儲糧“收糧”的腳步也從未鬆懈。而在銷售方面,從1月20日至3月25日,中儲糧系統累計銷售糧食934萬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0%以上。

新京報記者也從中糧集團、益海嘉裡集團、首農食品集團、北大荒、西王食品、佳格集團等多家糧油類企業獲悉,目前糧油產品產銷與供應均正常。

“截至目前,中糧集團糧油類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生產供應一切正常。”中糧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自春節以來,中糧集團全國累計供應大米19.25萬噸,麵粉50.24萬噸,麵條2.96萬噸,食用油33.45萬噸。

益海嘉裡集團公司表示,目前公司原糧儲備充分,足以滿足新糧產出前的生產加工需求,現已滿負荷生產,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國內稻穀和小麥兩大主糧完全可以實現自給,依賴進口程度比較低。加之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我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

古船食品相關負責人也說,疫情初期,公司就已恢復生產,目前庫存充足。最重要的是,大米和麵粉原料主要以國產為主,並不依賴進口。該負責人還建議,“消費者真的沒有必要搶糧,馬上天氣熱了,大米也易生蟲,過兩月新米也將迎來上市。”

國內國際糧價會上漲嗎?

國外暫停部分糧食出口,是否會讓國內和國際糧價變動?新京報記者查詢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數據發現,除了大豆收購格微漲之外,三大主糧收購價變化並不明顯。數據顯示,3月24日至3月30日,水稻(2421-2594元/噸)、小麥(2329元/噸)、大豆(3866元/噸)、玉米(1810元/噸)全國收購均價環比漲幅分別為0.0%、-0.1%、1.5%、0.3%。


“囤糧”“搶購”有必要嗎?四問疫情下的糧食安全


新京報記者還注意到,疫情期間,中糧集團、益海嘉裡、首農集團、華潤五豐等大型糧油企業均作出“不漲價”承諾,倡議與各大經銷商穩定物價,共克時艱。

零售端糧食產品的供應情況如何?新京報記者致電永輝、盒馬、家樂福、超市發等連鎖商超,上述企業均表示,大米等糧食供應充足且不漲價,正在加急備貨,並對消費者進行“不囤糧、不搶購”的宣導。

盒馬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大米儲備量充足,全國門店敞開賣,也可以賣至少10個月,消費者大可放心,敞開吃也管夠。”實際上,今年3月初,盒馬就加大了糧食儲備的力度。一方面,盒馬在全國的幾千畝稻米專供基地,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春播工作;另一方面,進口大米也提前與重點品牌商達成了備貨協議,備足了2020年的貨量。

不過,從國際糧食價格上看,大米價格波動較大。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監測數據顯示,3月26日至4月1日,泰國大米價格全線上漲,白米漲幅超10%,創6年半以來的新高。

“近期國際糧食價格波動較大,除了大米價格創新高以外,大豆和小麥價格在此前價格上漲後有所回落,玉米的表現也趨弱。”4月6日,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研究員鄭文慧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亞洲主要大米出口國出口受限或物流受阻,只有泰國正常出口,因此價格上漲。“但我國進口大米並不多,所以對國內大米價格影響微乎其微”。

依賴進口的大豆漲價會有何影響?

實際上,在我國糧食品種中,受國際市場變動影響最大的是大豆。大豆是我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主要用於榨油和提供豆粕飼料。2019年,我國進口大豆8851萬噸,進口量佔國內消費量的85%左右。

目前大豆進口情況如何?4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回應稱,目前我國大豆正常進口,並未受到影響。同時,今年巴西大豆產量將增加,向中國的出口量也會增加;而根據中美已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從美國進口大豆量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囤糧”“搶購”有必要嗎?四問疫情下的糧食安全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因巴西大豆榨利豐厚,中國油廠採購和裝運巴西大豆量較大,最新數據顯示,巴西大豆今年3月對華裝船量創歷史單月新高,達1000萬噸。

對於今年大豆國際價格是否會上漲,專家也作了預判。鄭文慧表示,短期內,或受疫情及物流的影響,國際大豆價格可能會有所上漲,“但這還需要視南美疫情情況而定,如果情況嚴重,不排除一些國家作出大豆出口限制,但估計也是限額限品類,不會一刀切。”

國科農研院特約研究員張鑫則認為,進口大豆用於榨油以外,豆粕主要用於飼養動物,如果全球疫情失控,有可能導致國際糧食貿易出現“斷鏈”問題,但是我國老百姓不會面臨沒飯吃、吃不飽的窘境,僅可能面臨肉類、牛奶、雞蛋等高蛋白製品銷售價格上漲的情況。

不過,魏百剛強調,多部門將密切關注疫情對我國進口大豆的影響。一方面,強化監測預警,與主要出口國加強協調,把疫情對大豆供應鏈的影響力爭降到最低。同時進一步優化流程,提高進口效率。另一方面,國內將持續推進大豆振興計劃,多措並舉穩定國內大豆生產,保障大豆供應。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圖片來源 企業供圖、資料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