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半个明朝,从市井无赖到风光九千岁!

魏忠贤从小就是一个无赖之徒,不学无术的他嗜赌如命。他渐渐地在社会上结交了一批凶狠的恶徒。由于整天地酗酒、赌博,最后他欠下了一屁股的赌债。为了躲避债务,在他走投无路之际,他选择了改名换姓,做了阉人,最后被选入宫中,当了名太监。在宫中先后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等人,并得其帮助平步青云最终成为了不可一世的九千岁,人们对他的称呼,九千九百九十九岁,差一岁就万岁了。

全国各地为他建生祠,有多少孔祠就有多少魏忠贤的生祠。朝廷大臣全部都是他的干儿子,其中的核心人员称为“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

他衣服上的刺绣不是鹤也不是貔貅,而是一条龙,只不过少一个爪子。他一出门,就是上万人的仪仗队,用的仪仗规格比藩王都高。

撑起半个明朝,从市井无赖到风光九千岁!


魏忠贤(1568年~1627年),原名李进忠。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撑起半个明朝,从市井无赖到风光九千岁!


人们都说,明亡始于万历,实际亡于魏忠贤。

主要是因为魏忠贤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大肆捕杀东林党。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向来瞧不起宦官,魏忠贤上台后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们。很快,朝廷就掀起了腥风血雨,东林党被诛杀殆尽。

第二件:带着皇帝玩。魏忠贤长期混迹于街市,他的那些玩意儿,别说皇帝没见过,就是宫里的太监也闻所未闻。小皇帝被逗得乐呵呵的,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木匠皇帝。

第三件:给自己建生祠。一时间,全国上下遍地皆是忠贤祠。就连袁崇焕都给魏忠贤建了一座生祠,以求平安无事。

除了这些事之外,什么陷害后妃,使皇后流产都是业余爱好。

历史学家们认为,明朝始亡于万历,加速于魏忠贤。

魏忠贤十恶不赦,任谁也翻不了案。

可这个道德上的败类,却不一定是明朝灭亡的凶手。

我们来看两则史料。

1、

广宁大败后,阉党趁机诬陷忠直善良的大臣熊廷弼贪污,并将战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他身上。天启五年八月,熊廷弼被以失陷广宁、纳贿贪赃的罪名在闹市处斩,暴尸街头,首级递传九边。从小品学兼优,对大明朝廷忠心不二的辽东经略熊廷弼因为太过正直,遭到了太监们的妒忌,借战败的机会,通过诬陷、打小报告等手段,斩了。

2、

宁锦大捷后,袁崇焕大败皇太极,功劳却被阉党冒领,而袁崇焕却遭到陷害被迫去职。一个军事天才,在打了胜仗之后,非但没受到封赏,反而因为跟太监们抢功劳被革职回乡。

这两个史料,在《明史》中有明确记载,几百年来被拿来当做了教育后代的第一手资料。看见了吧,魏忠贤就是坏人,坏人只会做坏事,熊廷弼、袁崇焕是正义的化身,受到了坏人的欺负。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历史,统治者为了达到自己“非善即恶”的教化目的,拿出真实的历史事实,却以歪曲的方式连接起来,就完成了他们自己所设定的历史真相。

假如我们把所有的历史事件全部拆开放在眼前,去掉人们已经加上的连线,再来看时,事实又是什么样的呢?

撑起半个明朝,从市井无赖到风光九千岁!


在崇祯皇帝诛灭魏忠贤之后,关内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

关外边将渐渐失控,袁崇焕杀毛文龙,崇祯杀袁崇焕。崇祯在位17年间竟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足以见得魏忠贤死后朝局的动荡不安。

朱由校临终前对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对比他被诛灭前后的状况,朱由校说的或许没错。

我们无法否认的史实是,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一批能臣都是在魏忠贤上台之后起用的,而正是他们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宁锦防线,使后金铁蹄不能再前进一步。

魏忠贤主政期间整个辽东前线从来不需要为粮饷发愁,对比北京城破前夕府库中只剩下二十万两白银的窘境,我们不得不正视他的执政能力。

明朝正是亡于财政

崇祯执政后期朝廷已经到了发不出粮饷的地步,连向农民军赔款的钱都凑不出来。

导致这一切的,正是被魏忠贤打压的正义象征——东林党。

东林党是明末崛起的最大政党,由江南士大夫组成。

他们通过消灭齐党、楚党等政党壮大,并通过扶持景泰帝登基掌权。但因为景泰帝只在位一个月,所以之后又被迅速剿灭,魏忠贤倒台之后才再度上台执政。

东林党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正义化身。他们崇尚儒学,主张仁政爱民,提出的观点每一条都大义凛然。完完全全就是我们印象中仁人志士的形象。

当然,只是印象中的。

他们也有要保护的利益,前面说过了,他们主要是由江南士子组成,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江南士子实际上就是机户与商户的代表。

魏忠贤上台之后开征了一项有划时代意义的税,工商税。这实际上直接触犯了东林党的利益,但由于魏忠贤的高压政策,东林党不敢有什么异议。

在他们上台之后则立即废止了这项赋税。

魏忠贤当权时江南商税收入二十万两,东林党上台后商税收入变为了十二两,没错,不是十二万,是十二两。

失去了工商业税收,国家财政的窟窿拿什么来补呢?只能是农业税来补。

这就造成了一种可笑的现象,越是江南富庶的城市赋税越少,越是西北贫穷的农村赋税越重,这直接导致了农民的大规模起义。

而农民起义之后,税源就少了,税源少了之后,只能加重单位面积的赋税来弥补。可越加重赋税,起义的人就越多,税源越少。

崇祯年间导致灭亡的恶性循环就是那么来的。

撑起半个明朝,从市井无赖到风光九千岁!


魏忠贤究竟该不该杀呢,魏忠贤不死明朝还有回天之力吗。魏忠贤和东林党人究竟是谁在误国?看来,谁是谁非,只能做千古迷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