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麗人行》這一曲舞蹈,衣飾雍容端莊,舞者動作行雲流水張弛有度,節奏韻律緩急和諧,跳出了中國獨有的意境美,這樣的舞蹈所散發出的文化氣質,不是日本的,不是韓國,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所獨有的韻味。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這場極具中國特色的古典舞-《麗人行》——在第四屆歐洲國際藝術大獎賽中以全場最高分斬獲群舞組金獎,並受到評委一致推選成為唯一組委會特別大獎。看到這樣的舞蹈征服國際,我們會散發出一種自豪感,這樣美的舞蹈是中國的!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麗人行》舞蹈表現了杜甫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它讓我們聯想到了大唐盛世——那段已經遠去的歷史,總讓我們無限遐想的遐想——我們似乎僅僅從幾個舞者身上就能窺見盛唐繁華的景象。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我們被這樣的舞蹈震撼,因為《麗人行》所表現的不僅僅是舞樂藝術的美感,我們不僅可從這曲舞蹈中感受到詩的韻律和意境,也能看到歷史的裙角翩躚飛舞,還能感受古典文化張弛的力度。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我們從舞者的妝容服飾的就能溯回到歷史中去,彷彿這舞蹈是穿越了歷史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見當時盛唐文化的繁華、恢弘、大氣,那些曾在歷史中熠熠生輝的文化結晶,到如今也依舊煥發光彩。

從這一曲《麗人行》中,我們能看到:傳統的古典舞,在《這就是街舞》這種外來舞種的衝擊下,依舊有著強勁的生命力。如同中國的文化在歷經那麼多時代的變革,我們依舊能感受到它的深厚底蘊,因為中國文化是兼收幷蓄的,有著強大的韌性。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這種韌性不是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而是像彈力球:外力打過來,也會產生形變,但是形變之後會有一個回彈,同時彈力球本身也會獲得一部分力,獲得新的速度。這就是中國文化的韌性。這種兼收幷蓄的強大韌性,既讓中國文化保留了其源遠流長的厚重,也不斷地革舊出新。

例如,印度的佛教文化漢末傳入中國,東晉時期佛教理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形成眾多流派,隋唐時期佛教文化達到鼎盛時期,在求同存異的態勢下形成中國化佛教的“禪宗”,在宋朝,佛教與本土的儒家思想融通調和形成了宋明理學。正是這種強大的文化韌性,才能逐漸消化吸收了強大的佛教文化。

同樣,我們在《麗人行》這種優美的舞蹈裡,同樣看到了一些類似街舞的節奏和動作,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這種融合不僅沒有形成割裂和對立,反而使舞蹈有了更多變和豐富的層次。尤其是《雙面燕洵》的配樂,與舞蹈相得益彰,一時間《麗人行》成為超過8億播放量的網紅舞蹈!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近幾年我們一直受到國外娛樂文化的侵襲:說唱、街舞、現代舞之類的綜藝節目此起彼伏。但是《麗人行》《紙扇書生》這樣的舞蹈這樣的舞蹈也仍有產出,並對流行元素加以運用,讓世界為之驚歎,這就是文化的吸收、融合、喚醒所帶來的驚喜。

文化的韌性不僅表現在思想、藝術,也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衣著,滿清政權時期,旗袍逐漸成為流行服飾,端莊正統的旗袍從宮廷傳到民間,就衍生出了不同的樣式,隨著時代的改變,民國時期的改良的旗袍,使中國女人重新煥發出“女人味”,至今是中國女人的“硃砂痣”。

而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人說對中國古典文化保留最好的是日本、韓國,而中國自己卻已經所剩無幾了。我想,他們一定是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韌性。誠然,中國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繼承不如日韓,因為中國文化一直遭遇外來文化的衝擊和洗刷,不斷地在適應時代,已經改變了太多太多。

一個舞蹈劇目為何網播超8億?從《麗人行》看中國文化的韌性

但我們要清楚的是,文化是活的,會隨著時代的遷移而變化,文化需要不斷的吸收融合,然後產生新的文化,而不是一個靜態的畫圖、符號、標誌。因此文化的發展需要接收新鮮的事物,但要保有中國自己的特色,就要樹立文化自信,紮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層土壤,吸收優質養分,才能長出強硬的枝幹迎接風刀霜劍、吸收陽光雨露,才能開新花結新果。

所以文化的韌性來源於傳統文化的積澱,傳統文化是新文化的土壤、是文化自信的底氣。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優劣,我們需要在時代的淘瀝下,留存優質的文化、精神,篩掉糟粕,尤其是現在處於各種文化急遽湧入融合的時代,我們就更需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的文化才會更具有韌性,才會煥發更蓬勃的力量。


文字:某兮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