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文 | 韓志鵬


上市兩年,B站交出第二份“年成績單”。


3月18日,B站發佈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本季度B站營收20.078億元,同比增長74%;月活躍用戶1.303億,實現了“2019年末1.3億月活”的目標,同比增長40%,系去年單季度月活漲幅的最高值。


收入和用戶雙雙穩步增長,這也是B站自2019Q2提出加強對新用戶的營銷後,其在業績層面的“開花結果”,背後動因則是B站開始持續擴張內容、加速商業化。


茁壯成長之下,B站又將面臨何種隱憂?


B站自2019年起就堅持“破圈二次元”,並大舉佈局短視頻、直播等領域,必然也會與競對產生摩擦。同時,隨著B站跳出小眾定位,廣泛獲取用戶,真正的“隱雷”卻早已埋藏在前路之上。


之於B站,這枚發展中的“隱雷”是什麼?


營收和用戶增長穩健


透視B站Q4財報,其業績表現相當穩健。


第四季度20.078億元的總營收中,過去B站最為核心的遊戲業務實現收入8.714億元,同比增長22%,佔總營收的比重首次降至五成以下,達到43.4%。


在業務層面,除《命運-冠位指定(FGO)》這一爆款遊戲持續創造收入外,B站在去年還聯運了《明日方舟》《戰雙帕彌什》等遊戲,而截至目前,B站擁有超過30款遊戲的獨家代理權,其遊戲儲備其實並不遜色。


而遊戲收入比重的下降,主因還是非遊戲業務迅速增長。


本季度,B站的直播和增值服務營收5.709億元,同比增長183%;電商及其他業務營收2.759億元,同比增長241%。廣告業務也實現了2.896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81%。


綜合對比,B站2019Q4的非遊戲業務收入已達11.364億元,佔總營收的56.6%,全面超越遊戲業務的同時,也逐漸為B站撕去了“披著彈幕外衣的遊戲公司”的標籤。


這背後,是B站在非遊戲業務上的持續擴張。


去年12月,B站獨家簽約“鬥魚一姐”馮提莫,在後者B站首秀的前半個小時,直播間關注人數高達26.4萬,收穫的付費禮物價值超過800萬元。


同時,B站還在去年加深了與阿里的電商合作。B站COO李旎就在Q4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B站與阿里在雙11、雙12期間建立的新項目,效果都超出預期。而阿里聚划算還獨家贊助了B站首屆跨年晚會。


拿下頭部主播,摘得電商巨頭的玫瑰枝,B站的非遊戲業務順勢增長,而在直播、電商板塊之外,B站年末的大動作也不少。


同在去年12月,B站擊敗鬥魚、虎牙等平臺,拍下英雄聯盟(LOL)全球總決賽中國地區的三年獨家直播權,強力擴充遊戲直播內容。


為此,B站據稱砸下8億元真金白銀。


而Q4不得不提的B站大事件,正是雲集洛天依、吳亦凡、朱廣權等各界文藝明星的B站跨年晚會。截止目前,首屆“B晚”的站內播放量超過9000萬,彈幕數近300萬。


“B晚”的爆炸效應不止於播放量本身。跨年晚會後第二個交易日(1月2日)收盤,B站股價報收20.95美元,市值達65.39億美元,較上一交易日增長近50億元。


這場被外界稱為“價值50億元的晚會”,也是B站過去一年持續破圈二次元的最佳總結,再結合持續新增的遊戲、直播等內容,B站的用戶增長曲線也在不斷上揚。


本季度,B站月活用戶達1.303億,同比增長40%,創下本年度單季月活同比最高增幅,而在B站持續提供正版電影、自制節目之時,B站Q4的付費用戶達到880萬,同比增長100%。


另外,在B站100道社區入駐考題難度下降的大背景下,本季度B站的正式會員數達到6800萬,較上一季度淨增長800萬。


因此,隨著過去的“佛系”狀態被打破,B站逐步實現營收和用戶的穩健增長。


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B站營收、月活用戶及付費會員,地歌網製圖


當然,持續的非遊戲業務擴張也並非全是利處。本季度B站淨虧損3.872億元,同比擴大102.94%,原因是其成本及綜合費用也在逐步穩增。


第四季度,B站主營業務成本達16.099億元,同比增長68%;總費用達8.179億元,其中僅銷售費用一項就高達4.132億元,同比漲幅高達127%。


成本及費用高增,自然與B站年末的多項大動作高度相關,例如直播業務,據新京報報道,馮提莫離開鬥魚後的對外簽約價為5000萬元/年。


而對於銷售費用的大幅增長,B站在財報中表示,針對跨年晚會的活動推廣也是重要支出。曾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各衛視跨年晚會的平均支出就達7000萬元。


同樣地,主辦首屆跨年晚會,B站自然也是大手筆大製作。據“B晚”總導演宮鵬透露,晚會舞臺面積達3000平米,共準備了2000多塊屏幕、60部瞬時煙火等道具。


可見,“B晚”的成本支出也不亞於衛視。


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Q4財報出爐,B站還要排哪些雷?

B站的營業費用、主營業務成本、淨虧損及毛利潤,地歌網製圖


內容大擴張之下,成本與費用的高增在所難免,而由於B站主要業務收入的穩步增長,最終結果是Q4虧損增速及規模整體穩定,但業績長期“失血”也是B站前進道路上勢必要掃除的“隱雷”之一。


另外,在新用戶持續向B站湧入時,危險的信號已經出現。本季度,B站月活UP主投稿量為280萬,較上一季度淨減少30萬;月均互動次數達24億次,較上一季度淨減少1億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B站的社區活躍度有所減弱。


虧損與社區活躍度減損的問題當前,B站的發展“隱雷”也浮出水面。


雷區

從Q4財報可以窺見,營收和用戶的穩增,證明了B站以擴張內容驅動用戶增長的戰略卓有成效,而持續虧損則從側面反映出,B站正走在“燒錢圈地”的道路上。


過往十年,B的業務發展長期以“佛系”姿態示眾,但上市之後,在業績壓力之下,在社區鐵粉的基礎之上,以及外部下行壓力的大背景,B站自然要繼續破圈,保證用戶增長的發動機持續運轉,推動平臺向更大體量擴張。


跳脫小眾定位固然正確,但如何守護社區調性又成為B站的新問題。


在向大體量平臺進發時,B站社區調性的丟失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痛點,而前述UP主投稿量及用戶互動次數的微跌,也是給快速擴張的B站一個警示。


正如業內人士所點評的:B站在40億元量級的營收規模上,可以保持調性;但在愛奇藝250億量級的營收上,調性將是奢侈品。


B站社區調性遭受的拷問,也與其內容策略不無關係。


過去一年,B站由二次元向外破圈,其堅持的宏觀思路已非常明確:持續擴張內容邊界,配合強運營的平臺策略,驅動新用戶持續入駐。


現如今,存量市場搏殺激烈,增量市場或許能給B站留下“一米陽光”,包括下沉市場和年輕人群。正如李旎所言,平臺要增強對以前不使用B站或未聽說過B站用戶的營銷。


但現實很殘酷,下沉市場用戶的二次元文化沉澱不足,他們更青睞快抖帶來的短線刺激,B站之於小鎮青年有相當高的進入門檻。另外,B站核心的年輕人群也會長大,用戶心智更加成熟,對虛擬化內容的熱度逐漸降低,B站又如何滿足此類用戶需求?


需求端存在種種難關,B站必須深化內容策略。


首先,針對“未聽說或未使用過B站”的用戶,B站引入了大量正版IP,簽約成名在外的頭部創作者和明星,例如巨石強森、張繼科等文體明星,以及前述的LOL全球賽事。


以B站拿下的LOL全球總決賽為例,據遊戲公司Riot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LOL全球總決賽的獨立觀眾數便高達9960萬。另據電競研究公司Newzoo的報告顯示,LOL職業賽事的全球觀眾數位列所有電競項目第一。


雖耗資8億元,但搶下頭部遊戲賽事內容,B站更看重頂級IP所帶來的增量人群,尤其是固有思維中將B站視為二次元視頻平臺的用戶。


文體明星、頂流主播的入駐皆有此意。


顯然,藉助頂級IP的流量虹吸效應,B站也在逐步淡化自身“純二次元”標籤,在UGC內容之外進行補充,並通過獨家簽約的形式,進一步推高用戶規模。


其次,B站核心的95後00後用戶一天天長大,要滿足其日漸成熟的內容需求,B站不僅要“破圈二次元”,更要補足純娛樂內容之外的新領地,包括知識內容、成長性內容。


例如在2019年,B站湧現了一批財經科普類UP主,包括粉絲218萬的“硬核的半佛仙人”,粉絲數229萬的“羅翔說刑法”,並且還上線了多門知識付費課程。


這類兼備知識與趣味性的視頻,符合B站的內容定位,滿足了一部分知識付費用戶的需求,更在於擴展了核心用戶的年齡分佈。B站董事長陳睿就在去年表示,B站主流用戶群體正從90後00後向70後80後擴展。


另外,B站正從核心的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向泛娛樂內容突圍,在2019年B站百大UP主名單上,生活區入圍人數由2018年的12人增至34人,取代遊戲區成為入選UP主最多的分區。


可見,無論知識內容還是生活類內容,B站一方面不甘於小眾二次元的定位,向著大眾娛樂的目標挺進;另一方面,B站也從原先的UGC視頻平臺,逐步走向集結了IP內容、PUGC和知識付費等的綜合視頻平臺。


但道路“隱雷”也就此顯現。


如前所述,B站有一批社區鐵粉,他們會在平臺上積極互動與反饋,久而久之對平臺產生歸屬感,參與到平臺自治中,也為B站打上了“二次元社區”的烙印。


在此之上,B站UP主的原創內容也漸趨增長,但如今,更多PGC和IP內容湧入,平臺逐步加強內容運營,原先創作者共治的內容生態也遭遇挑戰,例如“巫師財經”的洗稿抄襲爭議、UP主“活蹦亂跳的肥瞳”與粉絲互撕、大量營銷號的湧入。


這也進一步挑戰了B站的社區調性。


低質內容與UP主爭議頻發,內容生態遭破壞,堅持原有社區調性的用戶逐步流失,強互動反饋的社區屬性遭削弱,而剔除社區化定位的B站,只得與更大體量的視頻網站搶地盤。


可見,如何平衡營收增長與老用戶流失這對矛盾關係,正是B站擴張道路上的“隱雷”之一,這些問題雖然不會瞬時間爆發,但會成為B站發展過程中的核心隱患。


這一“隱雷”帶來的更是兩難境地:如若堅持“鐵粉”訴求,B站擴張腳步將有所放緩;如若一味擴張,B站會加速丟失社區調性,陷入與優愛騰同維競爭的殘酷現實。


這些“發展中隱憂”,B站必須直面。


商業化拷問


在平衡社區調性與平臺規模的問題之外,商業化也是B站的重要命題。


目前,B站的首要目標還是獲取增量用戶,在平臺持續擴張之下,B戰的戰略性虧損也僅僅是階段性問題,而且B站目前已經佈局了遊戲、增值服務、電商和廣告等商業模式,其營收結構和商業圖景已相對完整。


因此,透過業績虧損,B站的商業模式還將如何進化?


分業務線看,遊戲是B站早期的核心收入源,而在遊戲業“以產品為導向”的背景下,其2016年代理的爆款遊戲《FGO》,一度為平臺遊戲業務貢獻超過70%的收入。


爆款遊戲有極強的用戶和收入提升作用,但遊戲也有生命週期,一旦走過增長拐點,其對收入的增量作用也會逐步減弱,例如騰訊2008年發行的爆款遊戲《DNF》,其收入也在今年第四季度出現下跌。


騰訊的問題必然會出現在B站身上。


雖然B站遊戲收入的可持續性要打個問號,但在ACGN的二次元圈層中,遊戲無疑是變現能力最強的板塊,B站自然不會放過眼前的這塊大蛋糕。


目前,B站相繼佈局了電競戰隊、賽事直播,對遊戲產業有所涉足,並且還屢獲騰訊投資,B站若從遊戲產品切入電競產業,也將進一步延伸B站的遊戲收入場景。


這也會涉及B站另一核心業務——直播。


從本季度簽約馮提莫,以及直播收入的高增也可看出,B站十分重視直播業務,其具備的粉絲互動屬性,也與B站的UGC社區調性相符合。


同時,B站也為直播業務招攬了“大佬”。最新消息稱,原MCN大鵝文化CEO王宇陽、COO王智開加盟B站負責直播事業部,前者也曾負責虎牙直播PGC內容,後者則是企鵝電競的前運營負責人。


持續發力直播,但直播真的適合B站嗎?


筆者曾在此前對鬥魚的分析中指出,主播是為平臺創造收入、生產內容的重要紐帶,如若主播本人遭遇風險,對平臺將有不小的打擊,而為保持主播資源充足,平臺與直播公會建立合作,加強對主播的運營,也勢必帶來流量的分配有別。


要進一步強化直播內容,B站自然要激勵更多UP主嘗試直播內容,甚至簽約直播公會,而伴隨運營策略的強化,B站流量及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將遭遇挑戰。


大主播有更強的流量虹吸效應和變現能力,但也要求更多地流量傾斜,這與B站所建立的社區調性相違背,而在更多商業資源被開發的過程中,類似問題還將重複上演。


顯然,業務擴張與社區性相矛盾的問題將常伴B站左右。


與此同時,B站與AT兩家巨頭走得也越來越近。自去年2月獲阿里入股後,B站又在日前獲得騰訊增資,後者持股比例由12.27%升至18%,仍為第二大股東。


一邊是電商巨頭,一邊是內容巨頭,B站與二者的商業化合作也值得外界期待。例如阿里強於電商,二者除合作為UP主開店外,也可在衍生品開發層面多下功夫,強化B站自身的粉絲經濟。


其次,B站與騰訊在內容層面補足之外,B站是否能借力騰訊的流量優勢,開闢更多商業變現場景,例如小程序。


去年有傳言稱B站已經上線了微信小程序“勢能榜種草機”,涉足內容帶貨,而目前微信小程序也已開放直播功能,有微信這一強大的流量入口做支撐,背靠UP主資源,B站有望邁出直播帶貨的新領地。


摘得巨頭玫瑰枝,B站商業化還會有更多想象力。


因此,在加速商業化的過程中,B站要基於社區調性本身嘗試變現路徑,開拓變現場景,在直播、遊戲等領域競爭激烈之時,打造出可持續的收入模式,這也能在止損命題上提供長效助力。


當然,面對存量紅利期的結束,B站能在本季度實現月活高增實屬不易,其內容擴張的效果可見一斑,但以UGC平臺為定位,B站又能否守住社區調性的護城河?這將是B站加速發展過程中的長期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