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黄承彦生于142年,死于208年,住在汉水南岸,是黄香的后代,江夏安陆黄氏的族人。与刘表是连襟。也是蔡瑁的姐夫。为荆州士族的代表人物。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

《三国志》: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三国演义中说:

夷陵之战后,陆逊大获全功,引得胜之兵,往西追袭。前离夔关不远,逊在马上看见前面临山傍江,一阵杀气,冲天而起;遂勒马回顾众将曰:"前面必有埋伏,三军不可轻进。"即倒退十余里,于地势空阔处,排成阵势,以御敌军;即差哨马前去探视。回报并无军屯在此,逊不信,下马登高望之,杀气复起。逊再令人仔细探视,哨马回报,前面并无一人一骑。逊见日将西沉,杀气越加,心中犹豫,令心腹人再往探看。回报江边止有乱石八九十堆,并无人马。逊大疑,令寻土人问之。须臾,有数人到。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逊问曰:"何人将乱石作堆?如何乱石堆中有杀气冲起?"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陆逊听罢,上马引数十骑来看石阵,立马于山坡之上,但见四面八方,皆有门有户。逊笑曰:"此乃惑人之术耳,有何益焉!"遂引数骑下山坡来,直入石阵观看。部将曰:"日暮矣,请都督早回。"逊方欲出阵,忽然狂风大作,一霎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横沙立土,重叠如山;江声浪涌,有如剑鼓之声。逊大惊曰:"吾中诸葛之计也!"急欲回时,无路可出。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正惊疑间,忽见一老人立于马前,笑曰:"将军欲出此阵乎?"逊曰:"愿长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径出石阵,并无所碍,送至山坡之上。逊问曰:"长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诸葛孔明之岳父黄承彦也。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按遁甲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临去之时,曾分付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老夫适于山岩之上,见将军从死门而入,料想不识此阵,必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将军陷没于此,故特自生门引出也。"逊曰:"公曾学此阵法否?"黄承彦曰:"变化无穷,不能学也。"逊慌忙下马拜谢而回。后杜工部有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罗贯中《三国演义》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刘备当初拜访卧龙的时候 起初没成功 留下书信往回走的时候 看到一个穿着皮衣,骑着小驴,拿着一壶酒的老头,此老者就是黄承彦。老黄过着小桥,念着诗: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麟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三国演义中,只出现这两次。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黄祖(?-208年),东汉末年将领。刘表任荆州牧时,黄祖出任江夏太守。初平二年(191年),黄祖在与长沙太守孙坚交战时,其部下将孙坚射死,因此与孙家结下仇怨,之后黄祖在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孙权的交战中败北,被杀。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史书载:祖常为荆州军前部,以拒江东孙氏。孙坚跨江击表时,黄祖引军往援,初战溃败,而后其部下射杀孙坚于岘山。曹公以弥衡使荆州,因侮慢表,表耻而不能容,知祖性急,故送衡与祖。衡为作书记,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祖执其手道:“卿真是处士,这正得我本意,如道我腹中之所欲言。”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与衡相善。后祖会客,衡出言不逊,祖甚惭,乃呵叱之,衡更相诋讥,祖大怒,欲罚之。衡骂,祖恚怒不能止,遂令杀之。

射徒跣来救,亦已不及。祖亦悔其事,乃厚加棺敛。建安四年,祖遣子射引船军五千人助刘勋。孙策复就攻,大破刘勋,射亦遁走。十一年,祖遣将邓龙领兵数千人入柴桑,为周瑜讨击,虏龙。十三年,将甘宁雄猛逸才,然而出身帆贼,祖以凡人相待,宁往投权。春,权复征祖,为吕蒙、凌统、董袭等破之。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三国演义中说:孙坚跨江击表,祖初战溃败,而后杀坚於岘山,祖亦为吴将黄盖所擒。后表不忍弃祖,遂以坚尸换祖归。曹公以弥衡使荆州,因侮慢表,表耻而不能容,知祖性急,故送衡与祖,果为所杀。建安年间,屡为策、权所破,以甘宁为贼,固而不用,宁遂投权。终败,为宁所杀。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那么黄祖和黄承彦是什么关系呢?

黄承彦墓碑出土后,有人考证出黄祖和黄承彦是同一人!:

从正史《江表传》中记载:刘表是来自山东的皇室后裔,他任荆州牧时,积极扶持士族文人阶层,和当地世家蔡氏、黄氏结为姻亲,重用地方豪族姻亲势力,如蔡瑁、蒯良、文聘、黄祖等,以江夏安陆黄氏族人黄祖出任江夏太守 。

黄承彦在荆州当过二千石的地方官,黄祖的江夏太守职位还偏就是二千石的荆州地方官;和黄承彦一样,黄祖也是安陆黄氏后人,这就有点巧了;刘表和黄承彦是连襟、刘表和黄祖居然也是姻亲,而汉末诸蔡最盛的蔡讽,可是只有两个女儿!这就更是巧了。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正如三国中没说黄承彦的名,三国中也从没说黄祖的字。

史书所记黄祖是个文人,甘宁批评他的时候也说他“怠于耕农,军无法伍”,一身不务正业的文人腔。孙策骂黄祖“祖宿狡猾,为表腹心,出作爪牙,表之鸱张,以祖气息”。能和东汉著名的文人领袖刘表成为“气息”知音,"高爽开列"。说明黄祖也有较高的文化地位和良好的学识声望。恰巧的是《襄阳耆旧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竟和黄祖用了同一个“高爽开列”的评语。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黄承彦生于142年,死于208年,卒年66岁。黄祖哪年生史书上查不到,但是说是和刘表年相若,而刘表恰恰就是和黄承彦同年!《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记载了黄祖部将甘宁背叛时对黄祖的表述:“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既然说黄祖“年老”“昏耄已甚”,总也差不多像是说六十来岁的人吧。无巧不巧,黄祖死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遣军西伐江夏之役。和黄承彦卒年一样。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蔡瑁,既是黄祖的内弟,也是黄承彦的内弟。哪有这种巧法。

黄承彦和黄祖,同一年生、同一年死、有同样的祖先和家族、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还有同样的连襟姻亲、当同级别的地方官、甚至还是同样的脾气、同样的社会评价,这两人一个有字无名、一个有名无字,名和字还意义对得那么合式贴切,除了是同一个人,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以双重身份生活于乱世三国,活的潇洒恣肆,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这样看来,黄承彦是唯一一个以双重身份游走于三国时期的人:一个身份是名士,隐士,诸葛亮的岳父;另一个身份却是能领兵打仗的江夏太守。而史书上却没明确记录他们是一个人,而是记成两个人。难道他会易容术以不同身份示人?若真如此,那他是三国活的最潇洒最通透最恣肆的人了,真是只有之一没有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