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鴉片戰爭相信對於很多國人來說並不陌生,這場戰爭不但將中國就此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同時也讓中國徹底成為了任人宰割的國家,這場戰爭表現出來清朝空有龐大的體態而毫無對應的實力,最終導致了清朝的失敗,但是在這場戰爭之中,對中國最大的創傷,既不是外國對中國造成的損傷,甚至還不是鴉片對中國人的毒害,而是在這場戰爭的基礎之上,外國對中國經濟的完全破壞。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在鴉片戰爭之前,清朝與英國的貿易可以說是完全傾向於中國,因為英國的喝茶習慣,其對茶葉的消耗量極為巨大,而清朝時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中國此時在與英國的貿易上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地位,與此同時因為中國一直使用白銀作為外匯手段,導致英國需要花費高昂的成本從各個殖民地專門採集白銀作為與清朝外匯的手段,而不是當時流行甚廣的金幣,因此英國在於中國的貿易時處在十分尷尬的位置,進行貿易自己將會虧損,不進行貿易茶葉又難以滿足國內消耗。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後來在英國工業發展之後,雖然極大地提升了生產力,但是英國所出產的產品仍然很難與中國產品進行競爭,主要是因為雖然英國的產品成本更加低廉,但是加上了產品運輸過程中產生的運輸成本和在貿易過程中於中國進行的不平衡貿易產生的關稅,其成本遠大於中國的同類型產品,這樣導致的巨大滯銷和貿易商的巨大逆差持續下去,很有可能會動搖英國本身的經濟貨幣體系,對此英國不得不盡快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英國首先採用了外交手段希望解決這一情況,通過特使與清朝進行協商,提出了自由貿易的請求,但是因為中國在當時仍然認為自己為天朝上國,此等蠻夷怎麼能有資格和自己談條件,結果最終導致談判失敗,而英國的來使也以為中國的君主應該是類似西方的開明君主制,結果在真的到了中國以後也大跌眼鏡,因為對互相的政治和文化的不瞭解,最終導致了這次本能避免戰爭的外交落得如此結局。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在一開始,英國也沒有希望直接用武力破開清朝的貿易大門,而是選用兩種方式,1是通過套匯貿易,從本國內收集白銀去清朝來購買黃金,隨後通過購買的黃金在本國再次換成白銀不斷地套匯,但是這種方式因為風險太大本金太高而無法擴大規模,再者就是通過鴉片這種輕鬆易得的毒品在清朝兌換大量的白銀,而鴉片在清朝也十分暢銷,英國更是利用鴉片徹底解決了之前英國與清朝交易時產生的貿易逆差問題,在這期間英國得以第一次真正的獲利。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真正挑起戰火的是英國的兩次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的產生,英國急需一個新的市場,中國作為英國目前唯一沒有實行自由貿易的市場,成為了首選,但是因為英國和清朝的貿易一直受到清政府的約束,導致無法展開自由貿易,同時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做法直接斷絕了英國唯一能夠從中國這裡賺錢的方式,英國最終決定依靠武力打開清朝的貿易大門,雖然這次戰爭英國也沒有專門做好準備,並且因為沒有能力扶持代理政府最終對清朝的戰爭只侷限於部分殖民地。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在戰爭後,針對清朝貨幣體制的衝擊也開始了,清朝時期雖然有著相應的銅錢標準化,但是針對於對外國的外匯使用的白銀卻沒有任何標準化,無論是成色亦或是稱量都千差萬別,國內對於寶銀的不統一最終導致清政府在對國內上交的寶銀進行折算時一律回爐重鑄,這樣就導致了在重鑄過程中造成的不可避免損耗以及運輸的成本,同時西方製作的劣質銀元也隨著鴉片戰爭被打開的國門大量流入中國,而中國的貨幣市場很快就被西方進行了替代,在西方獲得了結算權之後,西方銀幣價格水漲船高,面對著外國貨幣的衝擊,清政府此時徹底無力進行反抗。

鴉片戰爭真正的創傷,比鴉片的傷害還要大

雖然到了後來清政府也多次試圖進行相應的改革,但是到了此時英國等外國已經佔據了三分之一的國內貨幣行業,隨著外國銀行的駐入,中國貨幣直接被各種外國貨幣衝散,到了清政府後來希望通過改革重新獲得話語權時,也慘痛的發現當時的清政府經濟徹底崩盤,再也沒有力量能夠進行有效的改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