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每次聽到這句話,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很多的人名。例如: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遙感界泰斗,"布衣院士"李小文;隱姓埋名28年的"中國氫彈之父"—于敏院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設計師黃旭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等。這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是他們付出了一生的奉獻,都是一個個讓人熱淚盈眶的故事。

妙不可言的緣分

"修舊一番新氣象,減去千縷舊東西。"說的就是咱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理髮店。我們好像很難把路邊的理髮店,與國家的院士聯繫在一起,可是緣分,就是妙不可言,這兩者確實發生了交集。2018年,年近九旬的袁隆平院士在海南生病住院住院期間,唸叨了一句:"這小曹啥時候來給我剪個頭髮呀?"長沙的理髮師小曹聽說了之後,專門乘坐飛機去給袁隆平院士理髮。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這是一則溫馨又簡短的新聞,故事的主人公—小曹,也不是什麼國際大牌理髮師,人到中年的小曹在長沙經營著一家理髮小店,跟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理髮店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是小曹和袁隆平院士的緣分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從頭開始。"

小曹的店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但是離袁隆平院士早年工作的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相近。袁老工作繁忙,行事低調簡樸,因此每次都在離單位最近的理髮店理髮。長此以往,小曹就成了袁隆平院士的"御用理髮師",每次理髮袁老還會與小曹閒話家常,就像熟識的老朋友一樣。小曹眼中的袁隆平院士也正是這樣一位從來沒有任何大人物架子的親切長輩。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成功源於努力

"成功需要三件事:努力努力再努力。"這是哈代眼中成功的條件,在世人眼中,成功與努力永遠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袁隆平院士已經到了耄耋之年,卻還是每天堅持工作,去田間看看稻田生長的情況,不願停歇。他已經獲得了共和國勳章,是全球公認的"雜交水稻之父。"饒是如此,他也不曾停下研究工作的腳步。相較之下,年富力強的人們更不應該懈怠生活了。

被主席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國藩,曾經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位列文官之首,學識過人。然而他在學習方面的刻苦精神也非常人所及。從一則關於他的小故事上可以看出。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他認為自己天資愚笨,所以曾經連夜背誦一篇文章,正巧一個小偷伏在他家房簷,準備伺機偷盜,小偷一直在房樑上,等著曾國藩背完書趕緊休息,自己就可以行竊了。結果時間一點一滴過去了,直到天亮,曾國藩也沒有把那篇文章背會。小偷生氣的跳了下來,對曾國藩說:"我都聽會了,你還不會背,你的資質太笨,不適合讀書"。後來曾國藩教導弟弟:"庸人以惰致敗,才人以傲致敗"。

正確的價值導向

我們看到這樣的消息,會覺得這位居功至偉的老人更有親和力,更加接地氣。雖然袁老也是公眾人物,但這並不會讓我們沒想到"耍大牌"。當下,有關青少年價值觀導向的問題,一直吸引著大眾的關注。這些新一代青少年談及未來的夢想,不再像父輩那樣,大家普遍的夢想都是,科學家,醫生,警察等等。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聲音—網紅,明星。一些時代英雄反而被遮掩了光芒。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互聯網普及之後,我們彷彿進入了娛樂至死的年代,網紅與明星職業表面的光鮮讓分辨能力尚沒完善的青少年心生嚮往,這是時代的發展必經之路。明星也好,網紅也罷,都是一個職業,職業不分貴賤,本質上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廚師,服務員等等是一樣的。"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這是一種錯誤的價值導向。

相較之下,各個領域低調的科學家們,做著為全人類拓寬認知邊界的工作,卻依舊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袁隆平院士每天穿著15元一件的襯衫,每天下地看護水稻。日復一日,不辭辛苦。最貴的皮鞋才100多塊一雙,現如今,年事已高,他出行都靠一個輪車。勞苦功高了一輩子的老人,卻過著比很多普通百姓都低調樸素的生活。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讓我們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崇高的科學精神,更是情懷。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袁隆平院士為他的"禾下乘涼夢"奮鬥一生,並且一直在堅持著這個夢想。老一輩科學家對年輕人充滿希望,袁老就曾在工作間隙給青年回信,字裡行間飽含鼓勵。這是真正的大師。

時代呼喚英雄

教育是立國之本。2019年中國教育經費佔GDP比重百分之四還多,這個數據還是逐年上升,我國的義務教育還被列為基本國策之一,可見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它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我國即使在最艱難是年代都沒有放棄教育。即使是在戰火紛飛的時期,也有西南聯大這樣的學校培育了無數英才。只有教育可以推動科技,而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袁隆平院士住院期間,“嘮叨”啥時候能剪頭髮,她坐飛機前來理髮

"君子憂道不憂貧"。我們從這些科學家的身上依舊可以看到中國的文人風骨。他們心懷天下,不汲汲於個人名利,魯迅先生認為有種人是民族的脊樑: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我們時代的進步發展,離不開袁老這樣真正的英雄,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青年榜樣,他們的存在就是在給青年人立言,立德,立行。

我們需要更多像袁隆平這樣的大師。希望社會能夠給予年輕人正確的價值導向,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我們認同價值多樣性,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人生夢想,但是科學家們的功績應該值得每一個人尊重,主流價值觀中的崇尚科學不能改變。就像袁隆平寄語中國青年:"年輕人應該有理想,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要為實現夢想而奮鬥。"希望這個時代有更多真正的大師湧現。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