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中國式巨嬰

前段時間,上海街頭出現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阿姨在街上走著,後面一男子突然衝過來將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老阿姨試圖掙扎,男子則加大力度,強行把她往地上摁。而原因竟然是其母親不肯給他借2萬元錢還銀行的貸款。

看完視頻,小編的心情是久久不能平復,然後看搜索中國式巨嬰各種信息,看完則感到一陣悲哀。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一下什麼叫中國式巨嬰。

中國式巨嬰指一個奇葩的成年人群體,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奉獻,絕對的以自我為中心,所有人都要圍著他轉才是正確,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應該,沒有絲毫的感恩之心,全世界都是欠他的,把自己當成國家的嬰兒 。

他們心理滯留在嬰兒水平的成年人,可稱為巨嬰。巨嬰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其中最主要的兩個特質,一是"全能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這是一種非常有殺傷力的病態。它導致一個人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這種心理其實是嬰兒早期都會存在的一種心理,它在教育學中被叫作"自我中心化"。二是"偏執分裂",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象世界,脫離現實。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只有擁有這兩種特質的成年人,才能被稱為巨嬰心理 。

依賴、自私、"媽寶男"是他們的標籤,武志紅先生的最新力作《巨嬰國》這樣解釋到:依賴、自私、脾氣大,而當嬰兒成長為成人,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狀態下時,就被江湖人稱"巨嬰"、"媽寶男"。

而他們的形成則是因為氾濫成災"的母愛,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氾濫"的結果。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就是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讓孩子從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媽媽充滿母愛的刀,雕刻成後來脆弱、依賴、沒擔當、沒主見的模樣。母愛如天,一切包辦,"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而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不管之前如何,現在,現在我們需要做些什麼,才不會把自己的後代培養成中國式巨嬰。對此,我們應該放心,放手,放下姿態,力爭不讓孩子成"巨嬰"!

那麼首先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放心:養孩子不用形影相隨

上帝給我們一個任務,讓我們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孩子像蝸牛一樣晃晃悠悠,且走且成長。我們需要付出的,是愛與陪伴,但是指引並非形影相隨,教育並非代替他行走,我們不必完全奉獻自我,更無需寸步不離。相較於影子般的伴隨,成為彼此病態的共同體,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懂界限、知進退、不急不躁、學會放手的母親。

他需要時,扮演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以身作則,讓孩子在你身邊學會為人、處事;他獨立時,溫柔地放手,得體的退出,天高任鳥飛,只要讓他知道你愛他。

總之,育兒這場仗,太過緊張,你就輸了 。

2.放手:孩子的智慧在他自己的手上

"巨嬰"的誕生離不開父母的溺愛,很多家長抱怨帶娃真累,實則是剝奪了孩子的獨立能力,無意中就把孩子培養成了"巨嬰"。

人們總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卻很少人意識到,身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大肆潑墨,而恰恰是該給孩子多一些留白,讓他們自由發揮。這人生的留白裡,沒有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你的過分干預,卻又在不經意間讓孩子知道怎樣和自己相處、和別人相處、和自然相處,讓我們的孩子帶著愛,更加從容的長大、成人。我們常說對孩子是永遠放不開的愛和牽掛,但其實"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2] 。

3.放下姿態,育兒先育己

為人父母者,最愛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固守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陳舊理念,覺得自己是從小長大一路過來的,教育孩子決不成問題 。

中國式教育,中國式巨嬰

而看到這裡,大家也不妨仔細回想,生活中你是不是也和這些媽媽有著同樣的問題。如果有,不妨去檢討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認真想想你在把孩子往哪個方向培養,認真想想,無形中,是否就把孩子往"巨嬰"路上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