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近日,英國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發佈最新世界大學專業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0)。本次排名涉及五大學科及48個專業排名。其中材料科學,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於2012年12月正式組建,擁有多個國家和部委級科研和教學平臺,包括: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成形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先進材料”虛擬仿真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心實驗室等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平臺,以及貝氏體鋼推廣中心、鎂鋁合金成形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北京市高技術陶瓷材料與工藝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功能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產學研基地。


學院瞄準材料科學前沿和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注重學科交叉,形成了材料微結構及表徵、計算材料科學及工程仿真、材料製備工藝及加工工程、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環境友好材料、再生醫學及仿生材料、極端條件材料等有特色、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研究方向。清華的材料學科在最新一輪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比中均被評為A+。


北京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於2006年成立,原名為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系,2011年更改為現名,已於2007年開始招收“先進材料與力學”學科博士。目前已在有機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微納米材料器件、能源材料和生物醫用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有機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

有機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具有諸多應用於高端工程領域極富吸引力的性能。有機高分子及其複合材料研究側重以下方面:1)高聚物的合成與特性分析;2)複合材料的設計、製造和特性研究;3)液晶材料與藍相液晶顯示材料;4)反射型彩色電子紙材料;5)用於液晶顯示器的光增亮膜和廣視角膜;6)記憶性光反射透過膜;7)光透過率溫度可控薄膜;8)基於碟形液晶材料的有機發光二極管、太陽能電池和碳化纖維;9)高分子輻射交聯與裂解。

納米材料與微納器件

納米材料與微納器件由於其微納米級別的尺寸而擁有大尺度材料所不能比擬的物理、電學、磁學、光學和化學性能。納米材料與微納器件研究側重於以下方面:1)微型馬達、傳感器及其他微納器件;2)石墨烯納米電子學;3)可用於存儲單元的碳納米管;4)功能納米材料、磁性和磁電材料;5)納米多孔材料。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也日益激增,能源危機迫使人類研發新型能源材料和設備。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側重於以下方面:1)儲能材料(儲氫、水合物、相態變化材料等);2)能量轉換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燃料電池催化劑、光電、熱電、壓電材料等);3)新能源器件(電池,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等)。

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

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以其在醫學、生物學、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迅速發展。生物材料是一種可以單獨實現或作為複雜系統的組分來實現其對生命系統各組分之間的交互作用的控制材料,可以廣泛用於人和動物的治療診斷。生物醫學材料與器械研究側重於以下方面:1)新型生物醫用金屬材料;2)下一代核磁共振造影劑;3)多峰分子探針;4)針對於癌細胞和其他醫學研究的微流體器件;5)人工晶狀體;6)基於藥物傳輸系統的水凝膠。


上海交通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早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高校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自1997年由材料科學系和材料工程系合併而成,所屬的金屬熱處理專業在1952年就已設立。學院擁有一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是國內首批國家重點一級學科,連續多年入圍ESI世界前1‰學科,並國內首批設立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瞄準材料科學與工程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研究,注重學科交叉,形成了先進輕金屬、複合材料、材料加工製造、納米材料與新型功能材料和超微結構與材料物理化學等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優勢學科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相關成果已應用於海陸空等各個領域,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重要領域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香港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香港科技大學,為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亞洲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重要成員,並獲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是一所亞洲頂尖、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高等研究院1個,中國內地科研平臺3個,中央研究設施9個,研究中心51個,研究所12個。


  • 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先進顯示與光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等研究院(1個):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 中國內地科研平臺(3個):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LED-FPD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目前新材料關鍵研究領域有:波浪功能材料、聚集誘導發射、軟材料、2D石墨烯/納米材料、顯示技術/光子學、複合材料、生物材料、聚合物等。


復旦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是國內綜合性大學中最早設立具有工科性質的院系之一。1982年,為了適應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需求,復旦大學組織物理系、化學系部分力量成立了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研究所,1986年3月正式建立校直屬的材料科學系。經歷了30餘年的發展,復旦大學材料學科進入ESI國際排名前1‰,2017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建設上海全球創新中心的目標,材料科學系以功能新材料為重點,面向學科前沿和未來新興產業,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利用復旦大學數理化基礎學科的優勢,通過物理與化學結合、材料與器件結合,構建課程和知識體系,提高學科整體水平,成為服務國家和上海創新發展的人才和學術高地。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聚合物材料及應用、先進光電與儲能材料、材料失效與器件可靠性、光纖材料與器件技術等。


浙江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最早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的單位之一,建有半導體材料、材料物理、高溫合金、功能複合材料與結構、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等6個研究所和1個電子顯微鏡中心,並擁有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表面與結構改性無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電池新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新型信息材料技術研究浙江省重點實驗室、磁性材料浙江省工程實驗室以及浙江省電子顯微鏡中心。


材料學院立足國際科學前沿,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建設需要,積極開展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先進結構材料、材料微納結構表徵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工作。先後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等眾多國家重大、重點項目,研究成果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並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學術影響力。


中國科技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應國民經濟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於1987年成立。(其中高分子化學與高分子物理二個專業於1996年分出組建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是伴隨新技術、新材料飛速發展而誕生的一門新興學科,主要研究材料的合成、製備技術、組成、結構、性能和應用及其相互間的關係和變化規率。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按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學兩個專業組織本科教學,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包括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和材料加工工程3個博士點,同時還招收無機(固體)化學、凝聚態物理博士生。本系含中科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固體內耗與缺陷開放實驗室、固體化學與無機膜研究所以及材料化學青年實驗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起源於1954年成立的航空冶金系,2001年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下設材料科學系、材料物理與化學系、材料加工工程與自動化系、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系。擁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設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微納米技術和材料結構失效與安全工程2個自主設置學科博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本學院是航空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航空材料與結構功能實驗室的建設單位。依託本學院建設有大型金屬構件增材製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防高性能碳纖維檢測評價中心、國防激光快速製造工程中心、空天先進材料與服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特種功能材料與薄膜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聚合物基複合材料重點實驗室、“民航安全技術和鑑定”重點實驗室、高溫結構材料與塗層技術工信部重點實驗室等。近年來,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在內的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獎勵20餘項。


北京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建於1952年,1955年開始培養研究生,為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權點和首批博士後流動站。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於2002年由原化工與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精細化工專業(部分)、阻燃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及材料科學研究中心組建而成,2015年原化工與環境學院的環境與能源材料系併入材料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科一方面著力於在燃燒、爆轟、超高速、超高溫等極端條件下面向裝備服役的先進特種材料的研究,另一方面,致力於新能源、阻燃、光電信息等新材料的應用與協同發展的前沿研究。材料學院力求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香港城市大學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香港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城大(CityU),是中國香港的一所亞洲前列和國際化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位於九龍塘。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八所高等教育院校之一,城大入列教育部國家重點高校名單,為粵港澳高校聯盟、京港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滬港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並獲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


2017年7月1日,物理與材料科學系更名為物理系由於設立了一個新的部門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香港城市大學。物理系的縮寫從美聯社改為PHY。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香港的第一個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旨在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前沿研究,並提供專業教育課程,幫助畢業生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領域為香港、大中華區和全世界做出貢獻。該系是與大學其他學術單位合作開發跨學科學術項目和跨學科研究項目的平臺。此外,它希望成為世界領先的研究和專業教育部門之一,重點關注三個目標領域,即-計算材料科學、功能材料、結構材料。


最新的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

材料科學/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材料科學最新榜單,國內這十所高校最強


注:信息來源各大高校官網,中國粉體網編輯整理/三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