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對善於抓住商機的奮鬥者而言,最大的機遇莫過於社會的變革。變革可以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而使後來者有機會開啟全新的尋寶之旅。而今天,我們的社會正在劇烈的變化。無數中產階級被清洗,高房價所導致的資金對空運作,互聯網改變了生活,但是卻是以犧牲實體產業為代價。


這裡引用《獵場》的劇照:大家可以想象這種場景互聯網人整裝待發!發現“新零售”一座巨大的金山待開採!

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獵場》猶如整裝待的互聯網人

線下為什麼會出現新零售的概念

是因為2015年,阿里和京東同時意識到一個巨大的問題,線上用戶的增速開始放緩。流量增速開始放緩,商家數量又急劇增加, 90%的企業賺不到錢了,流量成本越來越貴。這個時候線下的優勢就有可能體現出來了。

數據告訴我們2015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30萬億,電商阿里4月份財報中,他的GMV(成交總額)是3萬億,加上京東、其他電商,可能不超過6萬億,意味著電商加在一起不超過10-20%,絕大多數消費依然發生在線下。為什麼?因為容易轉化到線上的人已經轉化了,比如年輕人、學生、白領。還有大量的人群很難轉化成線上用戶。以後這20%有沒有可能增長到100%,不可能,但是一定可能再增長10%,但是增長非常緩慢。

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來自網絡

其實小編想說的是:現在互聯網線上創業幾乎已成定局,流量成本的昂貴,已是不爭的事實,連這些互聯網巨頭都在猛扎線下,如果你還打算研發個app,設計個完美的商業模式去“騙”投資人的時代已經終結了。

這裡有一份2017年互聯網企業的死亡名單:

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2017,互聯網人猛扎線下的一年,得出了什麼結論?

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來自36氪

“零售全是細節啊!”白鴉對36氪感嘆說,“不管你是用互聯網的方法幹零售,還是做線下零售的想應用互聯網手段,一個基礎的認知是,90%的手藝活兒是逃不掉的,這些手藝活兒就是進銷存、流轉本身。”

那麼一個互聯網人,要從零開始學好這90%的手藝活兒,需要多久呢?

零售是一個古老的行當,即便是現代零售業,以日本便利店為例,它的成長週期也是以數十年計。在中國的創業環境裡,這恐怕只是一個奢侈的夢想。

白鴉說,“互聯網是一把槍,傳統零售是拿了刀子身體很強壯的人,你別讓他背上槍了,背上了他比你活得要久。”

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迷茫

“線上你玩好流量就行,因為在電商的價值鏈裡,流量的重要性是佔比最大的,其次才是商品、服務、供應鏈。傳統零售呢,價值鏈沒變,但是重要性的佔比發生了變化,最重要的是供應鏈。

“行業變化太快了,競爭不在一個維度上,傳統的競爭對手往往不再是對手。以為你的對手就是超市,現在發現餐飲也可能是對手,消費者去餐廳吃飯,你的菜就沒人買了。所以,僅僅把商品做好,已經不夠了。”

“新零售”、“新物種”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很多零售人的職業軌跡和人生,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這個行業的玩法,甚至顛覆一切。

線下創業“新零售”不再是互聯網人的優勢了,而是……

新物種

小結:線上和線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場景和消費模式。網上可以展示價格、尺寸、型號、參數,但是很難體驗一個床墊的舒適度,你把牆紙鋪開的震撼感,跟看一個小圖樣的感覺完全不同。未來可能有虛擬現實,但是今天線下依然有體驗性的優勢。線下強調的是即得性,拿了就走,巨大的優勢就是體驗感強,線下是人跑向貨,線上是貨跑向人。所以,無論是互聯網人還是實體零售,在新零售的巨大商機上大家都是從零開始,需要相互學習各自的招式。新物種的產生並非一朝一夕。需要大量的撮合試錯。總之如今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