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據外媒報道

豐田將通過汽車合資租賃公司的形式投資滴滴

投資金額大約為500億日元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豐田已經不是第一次投資網約車了

而此次為什麼會選擇投資滴滴呢?

01 豐田為什麼要投資滴滴?

1

滴滴的優勢

在國內汽車租賃市場,滴滴出行的出現顛覆了人們日常出行方式,滴滴也在不斷髮展壯大。相繼在中國、日本和拉美等市場推出了出租車、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試駕、公交等多元化出行服務後,滴滴出行還與Grab(投資)、Lyft、Ola、Uber、99(10億美元收購)、Taxify、Careem等出行企業建立了廣泛合作,服務全球超過80%的人口。

在全面發展汽車出行的同時,滴滴也不忘嘗試跨界滲透汽車產業的其它領域比如在2018年,滴滴獲准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同年,與濟南市公交總公司聯合宣佈滴滴出行在濟南的首批定製公交線路開通,打造濟南“智慧公交”出行服務模式。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而在今年5月剛剛結束的2019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滴滴CTO張博發佈群雁智能出行開放平臺,宣佈將滴滴積累的AI 技術、服務、算力以及多元化的解決方案進行全方位的開放。

目前國內網約車市場,雖然出現了易到、嘀嗒、首汽、曹操等眾多網約車平臺,但滴滴依舊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由於滴滴在中國網約車市場一家獨大,因此才成為了豐田投資中國市場出行平臺的最佳選擇。

滴滴等網約車平臺擁有大量的司機,以及幾千萬單的單量需求,無疑可以成為豐田等傳統車企的線下銷售渠道。滴滴的流量、大數據乃至海量的交易,都可以幫助豐田完成線下服務的閉環。

2

豐田戰略佈局

豐田披露財報數據顯示,2018財年,豐田集團銷售額為30.225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534萬億元),同比增加2.9%;營業利潤為2.467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13億元),同比增加2.8%;2018財年,豐田全球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6%至1060.3萬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豐田在中國市場的市佔率僅為4.6%,對比其在北美地區13.4%的市佔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中國市場體量不足,也表明豐田投資滴滴是豐田進軍中國出行領域的重要一環。有業內人士稱:與單獨成立出行公司相比,投資滴滴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國龐大的消費數據,並瞭解中國出行行業的發展脈搏。畢竟中國汽車產業中關於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等相關領域正呈現出領先全球的強勁發展勢頭。

02 與豐田的合作對滴滴的影響

豐田與滴滴的合資企業將購買豐田汽車並將其借給司機,豐田的經銷商負責汽車維修。為了符合要求汽車製造商生產電動汽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法規,豐田還將考慮在2020年或之後提供當地生產的電動汽車。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滴滴企業運營成本負擔較重,而此次豐田汽車與滴滴聯手,讓滴滴出行得到喘息機會。

多了豐田汽車這個夥伴無疑也順便鞏固了自己在汽車出行領域的地位。同時在擴大汽車運營市場的之餘,還可藉機進行角色轉變,實現向電動汽車領域的跨界。

而豐田汽車帶來的先進理念與模式,勢必將會促進國內出行產業的模式創新,服務方式也將變得更加完善快捷。

03 傳統車企扎堆擁抱網約車

豐田近年來先後向優步及其自動駕駛部門、東南亞網約車巨頭Grab注資,對車輛租賃等業務格外青睞,這次又準備和滴滴形成合作關係。然而當我們放眼整個出行領域時,傳統車企早已經對“網約車”產業前赴後繼。

截止目前,上汽、吉利、一汽、東風、福特、奔馳、寶馬、長城、眾泰等車企已經全部入局網約車市場,此外還有出租車、分時租賃、長短租等全方位出行模式亮相,由汽車巨頭們掀起的網約車大戰就這樣開始了。

1

寶馬率先拿下“一城”

對於網約車市場,寶馬可以說是“蓄謀已久”。 去年4月,寶馬在成都悄然註冊了全資出行服務子公司——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11月21日,該公司拿到成都天府新區頒發的網約車牌照,計劃不久後即上線網約車服務。

寶馬成為國內第一家拿到網約車牌照的跨國汽車製造商,在傳統車企進軍網約車市場中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在2018年12月,BMW集團宣佈在中國進一步拓展旗下ReachNow即時出行業務範圍,並將由今年4月在成都天府新區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來具體運營。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圖片來源:網絡 | ReachNow廣告

寶馬出行服務有限公司計劃在成都投入200輛寶馬5系轎車。為了體現自己豪華車的定位,公司還將為這200輛全新投放的網約車配備專屬司機。

2

其他車企也紛紛“入局”

去年10月24日,戴姆勒和吉利宣佈,雙方將在國內組建合資公司,各持股50%,提供高端專車出行服務。吉利早在2015就推出了“曹操專車”網約車平臺。很明顯,吉利希望打兩張牌,一張面向中低端出行市場,一張面向高端出行市場。今年2月,"曹操專車"更名為"曹操出行",跟上滴滴出行、哈羅出行等步伐大步前進。

2018年7月,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重慶汽車簽署了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將整合三方優勢資源,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 長安汽車則在2018年推出了互聯網+智能出行平臺"長安出行",開展分時租賃和長短租業務,一期運營在重慶市進行車輛投放。

2018年9月,眾泰汽車與福特簽署合資協議,雙方計劃各出資50%,組建眾泰福特智能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將首先在浙江省內開展網約車業務,然後延伸至全國範圍。

2018年12月,上汽集團推出網約車業務"享道出行",同樣採用B2C運營模式。

2019年1月,江淮旗下移動出行品牌"和行約車"正式上線,這標誌著江淮汽車正式進軍網約車行業,並計劃2019年內完成一萬輛新能源車投放。

04 為什麼傳統車企都看準了“網約車”?

1

汽車行業整體銷量下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0月,國內乘用車共銷售204.68萬輛,同比下降12.99%,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也是自2012年初以來的最大跌幅。

1-10月,乘用車共銷售1930.40萬輛,同比下降1.02%,為2018年首次負增長。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圖片來源:網絡 | 乘用車月度銷量增長率

2019年4月,除韓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汽車銷量有小幅增長之外,國際主要汽車市場銷量均出現了下滑;2019年前四個月,這些市場的汽車銷量則同比無一例外的都在下降。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而豐田投資線下平臺,就是傳統汽車製造商在增長乏力下緊跟趨勢的積極擴張。曾經設計、製造和銷售汽車的傳統模式似乎走不通了,豐田正在探索移動出行服務的可能性,做出行服務而不再只是傳統造車角色。而與網約車企業合作或者直接投資它們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式。

2

網約車巨大的市場

如今網約車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雖然滴滴等網約車巨頭佔據了網約車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相關數據還顯示,國內網約車市場目前的滲透率不足20%,還存在很大空間。

根據易觀發佈的《中國出行服務數字化升級年度分析2018》的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城市用車(包括網約車、出租車APP端以及順風車三大類型)市場總體交易規模達到2292億元,其中網約車市場交易規模佔比達到76%。預計到2020年城市用車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4887億元,2015年至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的複合增長率為51%。網約車市場是佔比最高且增長迅速的細分市場,預計未來更多用戶將選擇專車出行。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城市交通出行專家徐康明對此現象表示,“如此龐大的市場,以及資本市場對出行服務的高估值,促使車企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同時,國內外車企都在從汽車製造向出行服務拓展,目前這已成為趨勢。”

吉利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曹操專車董事長劉金良在談到為什麼傳統車企都開始做網約車佈局時說到,“車企切入出行,絕非為了賣車,而是為了適應未來出行需求,重塑包括研發、製造、供應鏈、營銷的全產業鏈,知曉未來汽車的模樣。”

04 車企能否能玩轉網約車?

傳統車企相較於純網絡平臺,最直接可見的優勢就是在車輛採購和養護的成本方面。在車輛採購上,直接使用的是旗下各大車型,因此價格上能夠得到控制,同樣在車輛的維修保養方面,車企也擁有相當程度的成本優勢。

不過,出行領域也不一定是傳統車企能夠輕易控制住的。有分析人士認為,

車企最擅長的是製造,而出行重在運營與服務,因此比較保守的傳統車市是做不好出行這一領域的。特別是安全上,包括用戶數據安全以及車輛行駛過程匯中如何保證用戶的人身安全,沒有一定的技術支持是很難保證的。

目前,滴滴算是出行領域最大、最強的玩家,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和豐富運營經驗,然後困擾其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安全以及盈利。安全問題不用再累述,滴滴已經多次被政府限令整改,而盈利上,自2012年成立至今滴滴出行一直未實現盈利,6年來虧損額達390億元。

寶馬出行業務DriveNow從推出以來,也還未盈利過,2017年一年時間就虧損3400萬歐元,寶馬集團不得不為其持續輸血。儘管傳統車企財大氣粗,但在整車銷量不景氣的情況下,它們做好了長久燒錢的準備了嗎?

相比之下,豐田的做法則比較聰明,向優步投資 5 億美元,加快了其自動駕駛共享出行業務。如今投資滴滴以達成合作,不僅能夠獲取到中國龐大出行數據的同時,還可以分得中國網約市場的"一杯羹”。這些戰略都意味著豐田在出行領域能夠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為了獲取你的出行數據,豐田給了滴滴39億

不過,我們並不能據目前情況就輕易判斷傳統車企進軍出行領域的成功與失敗,畢竟大多車企才開始試探性地進入,還沒有在領域內深耕。對於傳統車企來說,出行領域的試水才剛剛開始。只不過“入局”的車企們要準備好打一場持久戰。

其實,未來車企的核心競爭力就在兩方面,

一是定義產品和品牌的能力,要掌握核心技術;二是獲客能力,要有獲取數據的端口。只有具備了這兩個能力,車企才能夠擁有足夠的客戶池和數據,這也是車企轉型升級的未來所在。

來自UniCareer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