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理性思維工具,為了更好的認知自己,才能更好的認知孩子


答疑|理性思維工具,為了更好的認知自己,才能更好的認知孩子

陳微老師:從你們的聊天和分享裡,我看到了很多認知偏差,比如把教和育在道德層面上的割裂,教好書是最大的育,育好兒是最大的教,為什麼一定要把教和育對立看呢?如果對立看,就狹隘了,這個問題我反覆說,估計是觀念太根深蒂固了。

一個老師,比如我,如果能夠把教的東西做到極致,認知教學,這就是最大的育,教做不好,做“好老師”,處處照顧孩子的所謂思想品德,學而優則仕,教是第一主要功能,撇開這個談育,無從談起。其次,教而優則育,這是錦上添花的。

諮詢者:對,這幾句通透,我們就是想不到這全面。

陳微老師:不是說,一個老師不可以不育孩子,這個老師就不是好老師,什麼是好老師?一定要搞清楚這個概念。教,是功能,育,是道德,教的好了,就是有了道德,當然就是最大的育了。

諮詢者:是,把教學搞好是第一要務。

陳微老師:育好了,當然就是有了教的功能,當然就是最大的教了,這樣才是辯證的看問題,不是說,教而不育,我從來沒有說過教而不育這樣的話,我是說,功能上,必須要教為第一性原理,然後,教好了,教的功能做到極致了,自然裡面有育啊!

諮詢者:做老師,嚴謹備課,認真教學,一絲不苟發揮這個功能的同時,就是在影響學生,育人。

陳微老師:反則亦然,所以要清晰的解讀我的觀點。

諮詢者:老師這樣一說,就如中醫一樣,不是單管一個點的問題,而是全方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陳微老師:要多分享,我就是從你們的分享裡看到你們的認知偏差,其次,批判性思維的四步法,不是拿來用在寶寶要抱抱這種事情的身上,批判性思維不是簡單點的分析法,我看了你們的費曼,基本上把事情一分析就結束了,這是什麼批判性思維啊?買根蔥也變成了要不要批判了,還有從眾效應和學習知識怎麼會連接到一起呢?

知識是要進行批判的,只有經過批判的知識,才說明被你自己實踐和驗證過的,從眾效應是不經過批判的,人云亦云,這兩件事怎麼會變成一件事呢,所以,大家的認知偏差極為根深蒂固,多學習,多聽課,多看書,思想升維,不破不立,知識的吸收先要空杯,不能在既有的思想認知上。

如果我認為符合我過往的認知經驗的,嗯,這個是對的,不符合我的過往的認知經驗的,嗯,這個是錯的。

這樣學習就是空不掉的學習,空掉!你才能提升你思想的維度,進入高水平的思考模式,否則永遠是低水平的重複學習,成年人學習最難就是空掉!空掉後裝入,然後,懷疑,批評,驗證,這就是正確的學習方式,不是懷疑這個老師,那個老師,而是懷疑和批判你接受到的知識或者觀念,不是去否定或者肯定釋迦摩尼這個人,而是要對他的學術懷疑,批判和實踐,你才能認識釋迦摩尼是誰,否則這輩子你都不會認識這個人,對不?

答疑|理性思維工具,為了更好的認知自己,才能更好的認知孩子

不要把批評性思維模型當成普通的分析工具,所以多思考再費曼,費曼是很難的一件事,你們做的是分析和分享,和批評性思維關係不大,但是我還是鼓勵你們繼續犯錯,因為你不繼續犯錯就不會有進步,我就是看到你們的錯誤才會給你們更多的建議,否則我都不知道你們問題在哪裡?

你們的孩子們,他們極具批判性思維,他們極具創新能力,所以你們覺得難搞,實際上是你們“老了”,是你們“退化”了,面對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你們一籌莫展,到處找老師學習方法,抹殺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這就是目前市場的家庭教育,是為了迎合你們這群“老人家”而設的。

在沃秀,你們學習這些看起來和家庭教育無關的東西,而事實上是讓你們學會和你們的孩子同頻共振,讓你們始終保持大腦的創新力和年輕,所以你們以為你們來沃秀幹嘛,學習理性知識回去對付孩子嗎?錯了!也請你們不要這樣思考,如果沃秀是教你們這些回家對付孩子,那麼我這個老師也太low了。

我是讓你們認知你們自己,才能更好的認知孩子,不是讓你們拿著理性的工具去對付孩子,如果你真的要這麼幹,這也不是我的本意。所以不用動不動就分享如何運用陳老師教的理性知識搞定了我兒子這樣的事情,如果這樣,你百分百搞錯方向了,我沒有教過啊!不是我教的,所以教的極致就是育啊,而不是教一個批判性思維的理論,然後關我屁事,那不是教,教就是要發現你們的問題,然後一步步深入的繼續教,繼續教,你們能說我沒有育你們嗎?但是其實沒有育,我只是在把教做到極致。

諮詢者:育,絕對育。

陳微老師:這個育就自然現顯了。

諮詢者:應該說是在教中育到了我們。

陳微老師:對。

諮詢者:是用來觀察自己的從眾思維,破除從眾,植入批判性思維,理性看待當下的問題,有了空間,才有解決的可能性。

陳微老師: 第一,不是來學習理性知識回去對付你孩子的(不是打怪升級的);第二,沃秀的學習精神是懷疑、批判、實踐,探討;第三、沃秀是提升思想維度的,不是低水平的重複學習,所以來這裡一定要先破後立,不破不可能立起來。家庭教育的根本不是對付孩子或者如何讓孩子隨了你的心願,家庭教育的根本是育人,育人你得認知自己,育人你得腦子裡有貨,育人你得有心,我們就是做這三件事的。好了,你們繼續聊吧!你們越聊,我就看到的問題越多,所以分享是成長極為重要的法門。

諮詢者:師在教的過程中,比如要破從眾思維,那麼就要先去破掉損失厭惡,鮮活性效應,框架效應,具體在講這三個效應的時候,是需要剝離一些概念來說明為什麼要去掉這三個效應,但並不是說這三個效應是不好的,任何時候都不需要有這三個效應,不能片面地去理解,去批判這三個效應。存在即道理。不知道我有沒有說清楚,我的理解對不對?

陳微老師:很對,損失厭惡,框架效應,和鮮活效應,是人類生存的本能,是必須要具備的。

諮詢者:是的。

陳微老師:如果沒有這些本能,人類早就滅亡了,只是在運用理性思維的時候,這些東西要抽離出去,否則看起來你很認真的分析股票,看起來很理性,你自己也以為很理性,其實,最後還是在框架,鮮活和厭惡的感性層面,這依然是拍腦袋。

諮詢者:

有時候會把從眾錯當是理性。

陳微老師:當然不能這麼二元的去理解,對錯,好壞,善惡,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層面中出現,是要保證我們快速的識別,這種快速的識別能節約巨大的思考成本,理性思考需要極高的時間成本和能量成本。

答疑|理性思維工具,為了更好的認知自己,才能更好的認知孩子

所以理性思維用在生活的重要節點上,而不是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買一塊肉你用理性思維,明天你們家兒子得到菜場裡找你,買肉就得損失厭惡,鮮活效應和框架啊!否則我們這些基本生存力都沒有了,但是二元對立,好壞,對錯,雖然很快捷的思辨,但是粗糙,漏洞很多,所以依靠這些二元思維生活,一定會出現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現象。因此需要理性來補充,來支撐一些重大事情的把握和思考。

諮詢者:二元是個方便法。

陳微老師:嗯,是的

諮詢者:理性思維,好比牛刀,重要生活節點,我們拿出來用,平時殺雞就不需要用牛刀 ,保存能量。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理性,那就累死個人了,也沒法群居了,那就偏離了人是群居的本質了。三個效應是基本的感性認知,但解決重大事情,需要理性思維,否則會喪失機會,造成生活中的不如意。

陳微老師:是,否則就不是人了,人類70%靠感性生存,所以才有藝術人文。

諮詢者:嗯嗯!育人,需要高維認知,需要加入理性思維,從眾心理肯定不行,每個孩子不一樣,每個家庭不一樣。我們現在訓練的4步法作業,顯然殺雞用牛刀。前期,得先磨牛刀,不磨不鋒利呀!繼續嘿呦嘿呦,磨!我的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小事,小事也讓我胡思亂想。

當家長自己還是糊里糊塗,生活中鬆散,沒有明確目標,沒有時間管理,怎麼可能有能力來影響孩子,往哪兒影響?所以,老師說的,學習理性思維,先要來認知自己,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狀態,並且有願力修正自己。。

這幾句話笑的我肚子疼,師,有文化真好,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清了,最贊你說的70%靠感性生活這句話,要不我心理還擰巴著呢!

喜歡我請轉發關注 ,每日文章更新

沃秀女性思維創造力學院創始人

太興善健康調養創始人

沃秀首席心理導師

中國大陸內觀瑜伽導師

中國大陸身心同調首創者

女性理性思維引領者

好文推薦: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