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我國的文化元素之多,除了後來從外國流傳進來的外語外,大部分文化元素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古人的智慧是不可低估的,他們一邊辛勤勞作,一邊不斷的總結,然後再把這些文化流傳下來。俗語就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眾多文化元素之一,幾乎所有的俗語,都由非常簡單的詞藻組成的,所以聽起來非常俗套。不過它的寓意卻非常深遠,比如今天所說的這句“說曹操,曹操到”的意思是指,剛提到某個人時,被提到的對象馬上出現在眼前,形容出其不意。現在有很多快遞或者外賣行業,還會把曹操速度作為行業標準,讓人覺得非常有趣。實際上這句俗語並不是完整的,應該把他的下半句組合起來才更加容易理解。不過現在大家已經習慣了,直接把上句當成完整的俗語來使用,反倒忽略了俗語當中最關鍵的下半句。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每一個俗語都有它的典故,既然今天聊的俗語和曹操有關,那麼故事的來源自然是在漢代末期。話說天子還沒落到曹操的“虎口”之前,曹操的勢力暫時比不上董卓,天子還在董卓手上。後來呂布因為中了美人計,在王允的誘惑之下殺了董卓,讓西涼軍從內部瓦解,漢獻帝這才趁機擺脫了敵軍的控制。也不知道是皇帝過於愚蠢,還是因為他的運氣實在夠背,在他擺脫西涼軍不久之後,竟然再次落到了西涼軍手裡。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不過這一次他的好運來了,他被控制期間西涼軍竟然內部發生了鬥爭,雙方都想要得到最大利益,完全沒有心思去管控漢獻帝了,漢獻帝則趁亂跑了出來。可是逃出來以後的皇帝,卻不知道應該如何自保,只能打算向與他距離最近的曹操求救。結果在他還沒有正式發出求救時,這位大臣就已經派出部下,前來接應皇帝了,於是才產生了這句俗語。實際上真正快的並不是曹操的速度,而是他的思維方式。此人作為漢末的梟雄,思維方式極為周全,可能在其他大臣只能想到某一個問題點的時候,他早已經把問題想通透,並且得出應對之策了。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既然這句俗語只是上半句,那麼肯定還有下半句了,而它的下半句是“近在眼前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講述的,又是關於曹操的另一個故事,故事的另一個主人公是呂布。話說曹操也是一位血性男人,他為了替父親報仇,特地東征討伐徐州。不過在他把大部隊調去攻打徐州之後,呂布卻在後面捅了他的老窩兗州。曹操一心想要成就事業,又怎麼可能甘心讓自己的根據地,被呂布佔據呢?自然是需要想辦法奪回來的。可能因為當時曹操的心態過於急躁,在他還沒有徹底思考清楚呂布的出發點,和對方是否會設計陷害他時,直接帶兵想要奪回老巢。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雖說曹操才是勝利者,可是呂布的智商也不低,他早就猜到了曹操會帶兵殺回來,於是設下了層層陷阱,等著他往裡跳。當時呂布的手下有一名謀士非常厲害,所用的方法和孔明的方法一樣,讓曹操以為他的軍隊都是草包。結果曹操帶兵進入城內以後,卻遭到了埋伏,損失巨大,曹操本人更是差點死在呂布的刀下。戰鬥時曹操都已經直接懟上呂布了,可想而知當時的情形對於曹操來說有多危險。這個呂布也是極為搞笑的人,他一心想要找到曹操,卻不知道他所找的敵人就在眼前。再加上當時天色已黑,所有的士兵,又特地穿上了打仗一樣的服飾,所以呂布更加沒有認出眼前的人就是曹操本人。只見他用戟指著曹操問道:曹操在哪?曹操也是個狡猾之人。胡亂指了一個方向就把呂布騙走了!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結合故事情節,這句俗語的下半句,可以理解為諷刺或者罵人的“雅髒話”。總之呂布是個二缺,明明自己所找的敵軍頭子,已經到了自己跟前,卻因為視線問題,而放走了這塊大肥肉,使得他後來反而喪命。如果他用戟指著曹操時,有認出來,之後的歷史將會完全改變。不過這些都只是如果,畢竟無法替代現實。

“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下半句,不過下半句簡直是呂布的恥辱

在後來,人們就把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故事連接起來,組成了整句俗語。從漢末到現代,早已經歷了幾千年,這句俗語在流程的過程中,也從一句變成了半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