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三國是一個苦難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在眾多英雄中,被推崇最多的,是智慧化身的諸葛亮,是勇武忠義的關羽,是仁厚堅韌的劉備,是風流倜儻的周瑜,是年輕有為的孫仲謀……而曹操,則是被罵得最多的一個大反派。

但如果我們拋開小說《三國演義》,還原真實的歷史,會發現,所有這些英雄,都比不上反派曹操的胸懷天下!

什麼是真英雄?用金庸的話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看三國人物,劉備一心匡扶漢室,維護的其實是一家之天下。蜀漢陣營的英雄們,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報的是劉備的知遇之恩;關羽張飛的忠義無雙,報的是桃園結義之情。

孫權偏安一隅,魯肅為他制定的戰略,是先保江東,繼而與曹操劃江而治,再找機會北伐,完成統一,登上帝位。所以無論是周瑜赤壁破曹操,還是陸遜夷陵燒劉備,都只是為了保住江東,保住東吳集團的既得利益。

唯有曹操,年輕時也想報效國家,後來一方諸侯,畢生致力於統一九州。這其中有稱霸的野心,但更有結束動亂,拯救億萬生民於水火的英雄氣概。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為什麼這麼說?一首詩見真心。

小說會騙人,正史也未必全可信,那就來看看曹操的《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關東諸侯心向漢室,聯合討伐國賊董卓,初期形勢大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但討伐期間,聯軍內部矛盾重重,自相殘殺,人心渙散。袁術分裂,自立為帝;而袁紹也陰謀廢掉漢獻帝,立劉虞為帝。)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大江東去,流不盡的英雄血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由於戰亂不斷,將士甲不離身,都生了蝨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間白骨累累,千里範圍都聽不到雞鳴;面對這慘絕人寰的景象,曹操發出了震耳發聵的呼號:一百生民只活下來一人,每每想到,就肝腸寸斷。)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這首詩,最能幫助我們瞭解真實的曹操。曾經拒絕董卓拉攏,星夜東逃的曹操,也是位想要匡扶漢室的熱血青年,但當他看到諸侯為了私利,貌合神離,各懷鬼胎,終於明白,只有自己成為最強大的人,統一諸侯,才能成就大事,於是他走上了奸雄的不歸路。

但一個“奸”字真的能概括他嗎?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吶喊中,我們看到的,分明是一個對身處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抱著深深悲憤和同情的英雄。

曹操作為一個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在《短歌行》中表達得更明瞭: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我為天下人,天下人卻罵我為賊”

有人要說了,曹操怎麼可能愛天下百姓,他的名言不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嗎?

對不起,曹操表示:我沒有說過,這是羅貫中說的。

這句話正史《三國志》並無記載,最初出自裴松之為《三國志》所做的註釋裡:曹操拒絕董卓授官,改名逃歸鄉里,途中借宿故人呂伯奢家中。後面的情節有兩個版本:一說呂伯奢兒子見曹操隨身財物眾多,想要打劫,被曹操擊殺,這屬於正當防衛;一說呂伯奢兒子想招待曹操,曹操逃亡途中太過緊張,聽到碗筷響聲,以為是呂家人想要謀殺自己,於是將其擊殺。後來發現搞錯了,悽愴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我們假設是第二種情況,犯了錯的曹操,很難過地說,寧可我對不起人,也不讓別人對不起我。

這更像是就事論事,為自己的錯誤找個臺階下。

但到了《三國演義》中,尊劉貶曹的羅貫中一寫就變了味:曹操誤殺人後,還理直氣壯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本來曹操指的是呂家人,被羅貫中加上“天下”兩個字,一下將曹操釘在了“心狠手辣”的恥辱柱上。

實在冤枉。

有人又要說了,曹操不是忠臣,架空漢獻帝,“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關於這一點,不用洗白。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漢臣怒罵曹操

但這有錯嗎?站在歷史的角度,站在封建正統觀念的角度,他錯了;

可站在現代的角度看,為什麼皇帝一定要姓劉呢?不能姓曹嗎?後面不是也有姓李的、姓趙的、姓朱的皇帝嗎?為什麼朝代一定要叫“漢”,不能叫“魏”嗎?

我的歷史觀很簡單:誰能安定天下,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應該誰來當皇帝!

再換個角度想,假設劉備劉皇叔成功統一天下,他能讓漢獻帝繼續當皇帝,自己做個忠心的臣子嗎?即便他不想當皇帝,他手下那幫人能同意嗎?大家擰著腦袋出來跟你打江山,你不當皇帝,兄弟們怎麼加官進爵?曹操也一樣,白手起家打下江山,註定您要進一步,亂世本需要大破大立。

但即便如此,曹操至死沒有稱帝。曹丕篡漢,也未曾加害漢獻帝,讓他做了個安樂公。直到曹丕去世,漢獻帝還好好活著,最後壽終正寢時,魏明帝曹睿率群臣親自哭祭,以天子禮儀下葬。

夠對得起老劉家了。

反倒是曹操,後世客氣點,稱他“奸雄”,不客氣的話,直接叫他“奸賊”!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天下皆錯看我曹孟德

事實上,他才是一位真正胸懷天下的悲情英雄。為什麼悲情?因為他到死也沒能統一天下,拯救黎民於水火,戰亂還將繼續下去,他的理想終未實現。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在各個版本的影視劇中,唯有《軍師聯盟》於和偉老師演繹的曹操,最符合這種“悲情英雄”的形象。當這位英雄遲暮,臨終前,他在銅雀臺上向群臣將士舉杯,豪情萬丈,又充滿悲憫:

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如今天下未定,戰亂未平,蒼生離亂,田園荒蕪,這杯酒當祭典韋,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龐德,祭夏侯淵,祭孤的子侄曹昂,曹安民,也祭關雲長,祭二十年來,為定亂安民,將熱血灑入地下的將士英靈。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一席話畢,持槍而舞,當體力不支時,他仍然倔強的豎槍站立。豪壯的《短歌行》響起,一曲盡了,這位英雄終於倒地的那一刻,誰能不心生敬佩,又心生惋惜呢?

曹操:一代豪傑的最後一場演出,感動天下萬民

最後讓我們再點開鏈接,重溫一遍他的光輝吧:<strong>


關注張小漁,一起煮酒論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