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三国是一个苦难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众多英雄中,被推崇最多的,是智慧化身的诸葛亮,是勇武忠义的关羽,是仁厚坚韧的刘备,是风流倜傥的周瑜,是年轻有为的孙仲谋……而曹操,则是被骂得最多的一个大反派。

但如果我们抛开小说《三国演义》,还原真实的历史,会发现,所有这些英雄,都比不上反派曹操的胸怀天下!

什么是真英雄?用金庸的话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看三国人物,刘备一心匡扶汉室,维护的其实是一家之天下。蜀汉阵营的英雄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报的是刘备的知遇之恩;关羽张飞的忠义无双,报的是桃园结义之情。

孙权偏安一隅,鲁肃为他制定的战略,是先保江东,继而与曹操划江而治,再找机会北伐,完成统一,登上帝位。所以无论是周瑜赤壁破曹操,还是陆逊夷陵烧刘备,都只是为了保住江东,保住东吴集团的既得利益。

唯有曹操,年轻时也想报效国家,后来一方诸侯,毕生致力于统一九州。这其中有称霸的野心,但更有结束动乱,拯救亿万生民于水火的英雄气概。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为什么这么说?一首诗见真心。

小说会骗人,正史也未必全可信,那就来看看曹操的《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关东诸侯心向汉室,联合讨伐国贼董卓,初期形势大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但讨伐期间,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人心涣散。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大江东去,流不尽的英雄血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由于战乱不断,将士甲不离身,都生了虱子;百姓大量死亡,荒野间白骨累累,千里范围都听不到鸡鸣;面对这惨绝人寰的景象,曹操发出了震耳发聩的呼号:一百生民只活下来一人,每每想到,就肝肠寸断。)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这首诗,最能帮助我们了解真实的曹操。曾经拒绝董卓拉拢,星夜东逃的曹操,也是位想要匡扶汉室的热血青年,但当他看到诸侯为了私利,貌合神离,各怀鬼胎,终于明白,只有自己成为最强大的人,统一诸侯,才能成就大事,于是他走上了奸雄的不归路。

但一个“奸”字真的能概括他吗?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呐喊中,我们看到的,分明是一个对身处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抱着深深悲愤和同情的英雄。

曹操作为一个大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在《短歌行》中表达得更明了: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我为天下人,天下人却骂我为贼”

有人要说了,曹操怎么可能爱天下百姓,他的名言不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

对不起,曹操表示:我没有说过,这是罗贯中说的。

这句话正史《三国志》并无记载,最初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所做的注释里:曹操拒绝董卓授官,改名逃归乡里,途中借宿故人吕伯奢家中。后面的情节有两个版本:一说吕伯奢儿子见曹操随身财物众多,想要打劫,被曹操击杀,这属于正当防卫;一说吕伯奢儿子想招待曹操,曹操逃亡途中太过紧张,听到碗筷响声,以为是吕家人想要谋杀自己,于是将其击杀。后来发现搞错了,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我们假设是第二种情况,犯了错的曹操,很难过地说,宁可我对不起人,也不让别人对不起我。

这更像是就事论事,为自己的错误找个台阶下。

但到了《三国演义》中,尊刘贬曹的罗贯中一写就变了味:曹操误杀人后,还理直气壮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本来曹操指的是吕家人,被罗贯中加上“天下”两个字,一下将曹操钉在了“心狠手辣”的耻辱柱上。

实在冤枉。

有人又要说了,曹操不是忠臣,架空汉献帝,“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关于这一点,不用洗白。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汉臣怒骂曹操

但这有错吗?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封建正统观念的角度,他错了;

可站在现代的角度看,为什么皇帝一定要姓刘呢?不能姓曹吗?后面不是也有姓李的、姓赵的、姓朱的皇帝吗?为什么朝代一定要叫“汉”,不能叫“魏”吗?

我的历史观很简单:谁能安定天下,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应该谁来当皇帝!

再换个角度想,假设刘备刘皇叔成功统一天下,他能让汉献帝继续当皇帝,自己做个忠心的臣子吗?即便他不想当皇帝,他手下那帮人能同意吗?大家拧着脑袋出来跟你打江山,你不当皇帝,兄弟们怎么加官进爵?曹操也一样,白手起家打下江山,注定您要进一步,乱世本需要大破大立。

但即便如此,曹操至死没有称帝。曹丕篡汉,也未曾加害汉献帝,让他做了个安乐公。直到曹丕去世,汉献帝还好好活着,最后寿终正寝时,魏明帝曹睿率群臣亲自哭祭,以天子礼仪下葬。

够对得起老刘家了。

反倒是曹操,后世客气点,称他“奸雄”,不客气的话,直接叫他“奸贼”!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天下皆错看我曹孟德

事实上,他才是一位真正胸怀天下的悲情英雄。为什么悲情?因为他到死也没能统一天下,拯救黎民于水火,战乱还将继续下去,他的理想终未实现。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在各个版本的影视剧中,唯有《军师联盟》于和伟老师演绎的曹操,最符合这种“悲情英雄”的形象。当这位英雄迟暮,临终前,他在铜雀台上向群臣将士举杯,豪情万丈,又充满悲悯:

二十年来,孤平黄巾,定河北,征乌桓,收荆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统。四海之内英雄,可有谁能胜孤一筹?如今天下未定,战乱未平,苍生离乱,田园荒芜,这杯酒当祭典韦,祭郭奉孝,祭荀令君,祭庞德,祭夏侯渊,祭孤的子侄曹昂,曹安民,也祭关云长,祭二十年来,为定乱安民,将热血洒入地下的将士英灵。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一席话毕,持枪而舞,当体力不支时,他仍然倔强的竖枪站立。豪壮的《短歌行》响起,一曲尽了,这位英雄终于倒地的那一刻,谁能不心生敬佩,又心生惋惜呢?

曹操:一代豪杰的最后一场演出,感动天下万民

最后让我们再点开链接,重温一遍他的光辉吧:<strong>


关注张小渔,一起煮酒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