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我們一起來猜魚

曹操:我們一起來猜魚

前文提及了愛吃甜食的曹丕,今天就來聊聊愛吃魚的曹操,看著散落各處的《四時食制》,一起來猜魚吧。

寫在前面,《四時食制》散見於《太平御覽》各處,留存至今的一共14條,不僅描述了各種魚類的體貌,還有味道,說明這些魚都進了他的肚子...聊作推測,如果疏漏,還請指正。

《魏武四時食制》曰:郫pí縣子魚,黃鱗赤尾,出稻田,可以為醬。

直接被《太平御覽》分在鯉魚類裡了,有黃色鱗片、赤色尾巴的錦鯉,這不猜鯉魚太難受了...

《魏武四時食制》曰:䲛méng,一名黃魚,大數百斤,骨軟可食,出較恤犍為。

劃重點,骨軟可食,漢代一斤約為250g,所以這魚至少上百斤,還是黃色的。那麼體重可以上噸,骨頭介於軟骨、硬骨之間的中華鱘有點符合...

《魏武四時食制》曰:蒸鯰nián。案《本草圓經》“鮧yí背靑而口小者名鯰”,

似乎是青鯰魚。

《魏武四時食制》:"鱣zhān魚大如五升奩,長一丈"。案《說文》有對“鱣”字的解釋,“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huáng,大者長二三丈,江東呼為黃魚。”“鱏”即“鱘”,三國時期一丈為242釐米,將近兩米五的身長,大概是某種鱘鰉魚。

《魏武四時食制》曰:東海有大魚如山,長五六里,謂之鯨鯢。次有如屋者,時死岸上,膏流九頃,其須長一丈,廣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為矛矜。

光須長就超過兩米,三國時期一里也有400多米,這個體型第一反應就是某種鯨魚,應為鬚鯨的一種。

《魏武四時食制》曰:望魚側如刀,可以刈yì草,出豫章明都澤。

側面看魚像刀就真的拿去割草,這麼真實的嘛...那就選刀鱭jì吧。

《魏武四時食制》曰:蕭拆魚,海之乾魚也。

案《本草綱目》“鮑,即今之乾魚也,魚之可包者,故字從包”,似乎指的是鮑魚,但這一時期有鰒魚的呀...南方當時不產鰒魚,曹丕倒是贈給孫權不少鰒魚。這個“蕭拆魚”就當開小差了吧...

《魏武四時食制》曰:䱐魳魚,黑色,大如百斤豬,黃肥,不可食。數枚相隨,一浮一沉。一名敷。常見首。出淮及五湖。

案《本草》“江豚別名”,沒什麼意見,黑色的身軀,看起來像上百斤的豬,又說不能吃,挺像如今江豚的。

《魏武四時食制》曰:蕃逾魚,如鱉,大如箕,甲上邊有髯,無頭,口在腹下,尾長數尺,有節,有毒螫人。

這魚長得像鱉,大小跟簸箕似的,甲殼部分有像鬍鬚的東西,嘴在腹部下面,看起來像沒頭的樣子,尾巴有數尺長(1尺=24.2釐米),一節節的還有毒。看這樣子像是某種鰩yáo魚。

《魏武四時食制》曰:發魚,帶發如婦人,白肥,無鱗,出滇池。

白色,沒有鱗,第一反應似乎是帶魚...

《魏武四時食制》曰:蒱魚,其鱗如粥,出郫縣。

像粥一樣的鱗片...一片空白,大概是說鱗比較少,就猜鮰魚吧。

《魏武四時食制》曰:疏齒魚,味如豬肉,出東海。

不知道什麼魚肉吃起來像豬肉...疏齒是說牙這魚比較稀疏,有種梳齒䲁wèi看名字挺相符的,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豬肉味...

《魏武四時食制》曰:斑魚,頭中有石如珠,出北海。

頭上有珠子,似乎是石首魚,頭骨中有魚腦石。

《魏武四時食制》曰:海牛魚皮、生毛可以飾物,出揚州。

案《臨海異物志》,“牛魚,形如犢子,毛色青黃。好眠臥,人臨其上,及覺,聲如大牛,聞一里”,

也許是儒艮。

拋磚引玉,請說出你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