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清 田黃石

九螭獻寶方章(281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是一枚難得一見的田黃石印章。石色如橘皮,質地半透明,肌理中的蘿蔔絲紋若隱若現,極為美觀。由於年深日久,表面形成了一層濃厚的包漿而顯得色澤深沉,卻呈現出新石所沒有的溫潤古樸,褪去火氣後內斂的華美。這枚田黃印章重達281g,高6釐米,章體方正,長、寬均達4.6釐米,印面一邊為弧線,近似正方,這般奢侈用料,非早期權貴巨賈不能為也。

章體格局方正,一側雙鉤隸書“尚均”二字,印章起臺處雕刻九條螭龍盤曲穿插,姿態靈動鮮活,筋骨孔武有力,無論是犄角、爪牙,還是飄動的鬃發,分叉捲曲的尾巴,無不雕刻精微,整體卻不失渾樸的味道。雕工在印鈕頂端保留一處烏鴉皮,利用皮色雕刻銅錢,自然的肌理呈現斑駁朴茂的韻味,九條螭龍圍繞於四周,珍若拱璧,形成“九螭獻寶”之勢。印章平臺四周飾以蓮花錦紋,四角的其中一角處理為一條螭龍的身體蜿蜒而下,另有一面為飄拂的幔帳,有曹衣出水之態,華美無雙。

郭功森

銀包金田黃石

螭虎穿環隨形章(86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枚田黃色調老熟,器型圓潤飽滿,作者以浮雕手法繞章體隨形雕刻,塑造了一隻只蟠螭神采飛揚,騰躍飛舞的情狀。蟠螭之外則以裝飾性手法,點綴流雲紋及火紋,使整體畫面充盈飽滿,增添了一種濃厚的奇幻氣質。蟠螭紋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原本是青銅器上的典型紋飾,故此移用雕刻中時,常見的做法多為強調折頓、增加鑄造感與體量感。但此作反其道而行之,以圓刀雕刻,使蟠螭的造型相較於青銅質感,更接近於肉體質感。雖然是抽象化的表達方式,卻依舊可以感受到蟠螭所散發出的生命氣息,帶有郭氏圓雕一向強調的人性化色彩。與此同時,螭紋上保留原本石皮,以其所帶的獨有斑駁痕跡,使作品在活潑靈動之餘,又兼滄桑與古意,平衡了作品的氣息,使其之氣質顯得堂皇高古,韻味無窮。

郭祥雄

田黃石

群龍獻瑞隨形章(91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此田黃質色俱佳,雕工氣韻不凡、細細流顯的文化氣質亦非池中物。凡雕刻藝術以格調最難,格調有動有靜、有簡樸或精細、有剛柔、有冷暖、有五味,但皆能通過這些表現以達傳神。以傳神故,使人內心獲得一清晰之形象與內境、並透徹作者心中此一共通之審美格局,故凡佳作必緣格調。祥忍此作品一是飽滿的金石味,而所謂的金石味來自於作者純熟的刀法,其刀法錯落有致、豪邁大器,有別於泥與匠之粉飾,顯現出一種美妙的節奏與不造作之自信。其二是小中見大、於小空間呈現大磅礡,九龍之繁盛固不暇給於目,然而體態各異、處處皆景,以致觀者有格局恢弘、意象雄偉之感。故以“不造作”、“大境”這兩點,即突顯此田黃雕工之格調。

郭祥雄

田黃石

群螭獻瑞浮雕隨形章(286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件作品體量頗大,石色濃黃,質地老熟溫潤,整體形制圓潤飽滿,厚重過人。作品雕刻風格富麗,手法變幻多樣,以浮雕、圓雕等技法穿插使用,作“滿工”雕刻。整體佈局繁複、裝飾性元素豐富,細節刻畫一絲不苟,展示出了作者過硬的雕刻功力。群螭之間從軀體角度、動態結構等不同的細節中產生關聯,動態感極佳。而多隻螭龍更以不同角度、不同手法造型表現,營造出強烈的立體效果,同時也為觀者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其開臉、背脊部分的線條雖沿用一定舊式東門派雕刻手法,但已能看出嶄新的時代風貌與作者的個人風格,是一件時代色彩與個人氣息都相當濃厚的佳品。

田黃石螭虎鈕隨形章(69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件田黃質地純淨,色彩橘紅豔麗,蘿蔔絲紋尤其分明,難得的是形制近於規整,作者以此雕刻螭虎鈕隨形章,小螭體態修長矯健,正穿過一枚古錢,除了小螭之外,作者還雕刻幾隻鳳鳥盤旋其上,寓意吉祥。作品刻畫精細,鳳鳥螭虎花紋畢現,栩栩如生,極具動感,尤其是螭虎有力的四肢,更是肌肉賁張,彷彿蓄勢待發一般。除了準確的動態刻畫之外,作者在鏤空的處理上嚴謹細膩,一絲不苟,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作者在章體上部又刻畫一圈博古文字飾帶,使作品饒有趣味,古意頓生。

清 田黃石螭虎擺件(62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件田黃石作品色澤清麗淡雅, 宛若金桂一般, 溫潤無瑕,可謂“燦如金, 潤如玉,凝如脂”, 肌理瑩潤, 靈性逼人而光華內斂。作者將整件作品雕刻成螭虎,螭虎身形修長, 姿態矯健而靈活,四爪具利, 四肢與胸膛的肌肉賁張, 充滿了蓬勃的力量, 顯得虎虎而有生氣。尤其值得稱道的是,螭虎的頭部雕刻得格外有神采,小螭虎齜牙咧嘴, 雙目圓睜, 將其活潑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田黃石螭虎銜芝方章(36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田黃亦稱“皇帝石”,為清代皇室貴胄所重。以田黃切章,本是清代早期田黃的常見處理手法。但時至今日,田黃價昂,切章者早已寥寥,此類田黃正章更屬鳳毛麟角。此件刻螭虎盤踞印臺,軀體飽滿有力,線條語言華美暢達,造型氣質有清代氣象。螭虎銜芝獻瑞,靈芝搭與軀體之上,與螭虎視線呼應。而螭虎雙尾則迴繞腹下,自軀體兩邊而出,處理巧妙,亦起到裝飾作用。且螭虎輪廓清晰裝飾紋富麗,開相雄健,可稱妙品。

田黃石螭龍博古扁章(61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枚田黃質地通靈脂膩,觸感油潤,絲紋於石肉中若隱若現,通體散發出一種沉穩端凝的煌煌貴氣。作者依形就勢,以淺浮雕結合薄意等技法雕刻螭龍,火焰紋等裝飾紋點綴其間,強調作品的裝飾特徵與形式感。作品整體結構精妙,刀法爽利流暢,既富有端正典麗的氣韻,又透出一種古雅玲瓏之美。

田黃石雙螭拱錢鈕章(43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枚田黃石章色呈橘黃, 寶光內蘊, 質地溫潤凝結, 寶光內蘊, 乃是田黃石中的佳品, 加之裁切方正, 更是不可多得。作者將其雕刻雙螭拱錢鈕章, 兩條螭龍盤繞於印紐上, 流暢自然, 充滿動勢, 足見作者刀法之精妙。雙螭合拱一枚古錢, 上刻“ 天地久長”四字, 並系流蘇飄帶, 隨風輕拂, 與雙螭之猛利形成鮮明對比。章體上淺刻螭龍圖案,取自商周青銅器上的紋飾, 古樸凝練,又與印紐相互呼應, 實乃田黃石印紐雕刻中的佳作。

田黃石螭虎鈕章(79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枚田黃色呈金黃,光華無限,表面包漿醇厚,古樸老熟,最為難得的乃是這件作品為裁切規整的方章,形制端正,方章格局毫無依形就勢的逼仄感,田黃難得,捨得切割成章料的更是可遇不可求,作者在章體上部作螭虎章鈕,螭虎長角自頭頂生出眼神至脊背上,長尾分岔緊貼兩條後腿,螭虎趴伏於印臺上,微微轉頭,姿態閒適如在休憩,但雙目卻炯炯有神,充滿不可侵犯的凜然銳氣,令人不由得為之折服。

田黃石螭虎戲錢章 13g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此件田黃石蘿蔔絲紋理細密均勻,美而內斂,石質油潤自然,滑而不膩,透出古樸而淡雅之光。整件作品呈現一種質樸、大氣、渾厚的韻味。螭虎在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權勢、王者風範,螭虎是戰國之後玉器中常見的異獸,戰國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紋飾。漢以後,螭虎使用的更為廣泛。史書記載:初,漢高祖入關,得秦始皇藍田玉璽,螭虎紐。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高祖佩之,後代名曰傳國璽。作者依形取勢,所雕螭虎採取鏤空雕琢,蜿蜒盤旋,活脫生動。

郭功森 郭祥忍

田黃石

九龍戲珠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盤踞在《田黃石》上的龍與螭。

這件郭家父子聯手創作的田黃九龍玉璽,為當代最大的田黃玉璽印章,不僅體量大,章成才,質地溫潤,蘿蔔絲清晰,而且濃郁的色澤,隱約感覺到皇家之氣,

郭家父子充分發揮石材的顏色和質地來創作,在印臺上雕刻九龍姿態各異的龍,彼此結構豐富中不乏呼應,構思巧妙,好石配好工,稱為當代壽山田黃印章第一璽,也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