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Softears這個品牌“顧名思義”來自四川成都,除了“耙耳朵”外,“Softears”還包括舒適的佩戴體驗和自然的聽感之含義。論歷史,Softears成立不過約摸一年時間,在去年夏天成都國際耳機展期間發佈了旗下的首批產品:動圈、動鐵、靜電混合單元耳機Cerberus、本文的主角10單元動鐵耳機Reference Sound 10(下文簡稱RS10),以及彼時還只有概念圖的動圈耳機Turii。

雖然是Softears初出茅廬的作品,RS10仍以極高的完成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年度推薦文章中我曾說過,RS10是過去一年中萬元以上國產耳機新品裡我喜歡的唯一一款,甚至近幾個月的若干高端耳塞評測文章都有借鑑RS10作為“尺子”進行參考。而這一次要講的,就是RS10這把“尺子”本身。

由於借用的這副RS10公模版僅包含耳機和收納盒,故本文不對產品包裝和配件進行評價。RS10公模版的外觀設計在我看來相當出彩——按說定製公模耳機造型基本都是一個模樣,全透明外殼並不稀奇而且做工不夠好會顯得廉價,但這副RS10的質感給我的印象很棒:外殼透明度良好、幾乎沒有氣泡或面板接縫之類的瑕疵,單元碼放得也很整齊。面板上的兩抹銀色星跡圖案並不複雜,卻很好地起到了“點睛”的作用。無論你選擇公模還是私模版本,我都推薦官方默認的artwork樣式,自行搭配的方案大概率不如官方樣式美觀。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RS10原配的這條線乍看容易被當做銀線或鍍銀線,事實上肉眼可見亮晶晶的部分是銀屏蔽層,線芯是同軸單晶銅。作為原配線來說,RS10原線的用料沒什麼好挑剔的,美觀度、線皮質感、耳掛部分的硬度以及接插件做工都很不錯,而且因為兩股結構的緣故整條線都非常柔軟,不會出現捋不直的情況,對佩戴也有所加分。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純動鐵耳機多數會存在因氣壓不平衡導致的耳壓過高、壓迫感明顯以至於影響長時間聆聽的問題。64Audio通過名為apex的技術來解決,FirAudio的atom原理也與之相似,二者都是靠增加洩壓孔來保證內外氣壓平衡、優化佩戴體驗,甚至順手優化下低頻。Softears的方法不同,但達成了同樣的目的:增加一顆不發聲的被動單元(四個出音孔中最小的一個所連接的那顆沒接線的單元),來減少佩戴時的壓迫感並改善低頻質感——當然,RS10的10顆動鐵單元並不包括它,不存在“湊數”的嫌疑。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被動單元的採用和柔軟的原線使得RS10具備純動鐵耳機中較為友好的佩戴體驗,這也是我準備訂一副私模的部分原因——而另一部分原因,自然就是它令我印象深刻的音質表現。不過這種“深刻印象”並不代表RS10是如同LAB II、Layla AION等具有突出個性的產品。正如“Reference Sound 10”的字面意思,RS10是一副追求平衡聲音的10單元動鐵耳機。

所以它到底有多“平衡”呢——這是我聽到過音色最平衡自然的入耳式耳機,沒有之一。

RS10的聲音中找不出任何能量感突兀的頻段、沒有定位靠後的問題、聲場排布亦沒有任何令人感到不自然的地方。正如官方所說,RS10通過複雜的分頻方案實現了“趨近於完美契合的全頻相位一致性,幾乎完全符合監聽音箱下人耳自然聽覺響應的中高頻響應特性”。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不過對於Softears官方聲稱的通過分頻方案“儘可能地降低播放設備驅動RS10的難度”這一說法我是不敢苟同的。RS10在萬元檔耳塞中無疑算是比較難驅動的類型,我主要使用官方推薦的搭配KANN CUBE來驅動RS10(本文標題也啟發自Astell&Kern KANN系列的slogan’One player to rule them all’),單端高增益下視錄音電平的不同音量要加到80-100才能滿足我的聲壓需求。而且與A8000類似,RS10的低頻質感與驅動力有較為密切的聯繫,儘管SA700的音色更厚、更傾向於低頻,RS10在SA700上表現出的低頻質感卻並不如驅動力充沛得多的KANN CUBE——不過眾所周知,私模耳機低頻普遍是要比同型號公模版本好一些的,這一點更堅定了我入手一副私模RS10的意願。

得到充分驅動的RS10非常適合作為“尺子”使用,雖然今天的中高端耳機普遍把“均衡”作為大方向,但無論是從市場還是技術實力角度考慮,大部分品牌既無意願亦無能力做出高度趨近於“絕對均衡”聲音的耳機。在既有產品中,RS10就是那個最適合放在座標系原點的型號:音色比它明亮纖細的耳機可以直接歸入“薄聲耳機”的行列,而比它更飽滿厚實的耳機自然就屬於“厚聲耳機”的陣營;聲場規模比RS10更大的耳機具備較突出的空間感,聲場規模小於RS10的耳機則不是很適合演繹交響樂;混響比RS10多的耳機聽起來會顯得較為拖沓,而混響少於RS10的耳機則給人偏快速利落的印象……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不只是與其他耳機的橫向對比,RS10本身用來判斷播放器音色同樣非常便利。因為自身音色的絕對中立屬性,用RS10判斷播放器的音色傾向性也是很準確快速的,並且較高的驅動力需求也便於判斷播放器的驅動力強弱。

總之,如果你跟我一樣經常寫音頻類產品的文章,那麼RS10是非常好用的“生產力工具”,這是一款能提升音頻評測寫作倖福感的產品,所以我會說“每位音頻KOL都需要一副RS10”。不止於此,我認為每家實體耳機店也應當有一副RS10樣機,方便客戶判斷產品取向——前提是你主力銷售的產品經得起審視。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所以RS10是一副沒有感情、不適合普通玩家的耳機咯?”

我可沒有這種意思。要知道“平衡”從來都不能與“冷淡”劃等號,至少RS10良好的動態表現就足以保證其能夠充分表達出樂曲的起伏感,只是絕對平衡的取向決定了RS10不會“特化”任何一種音樂的表現力或是遮掩某些錄音的缺點——換言之,這是一副追求還原錄音本來樣貌的耳機,如果你覺得不好聽那麼大概率是錄音質量的問題(或者唱/演奏的那個人本身水平不行)。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那麼RS10註定在演繹任何類型音樂時都不會有格外出彩的表現麼?

單純以流派劃分音樂類型的話,的確各個類型上都比較容易找出比RS10更出彩的產品。可如果是高質量的現場錄音,講求高還原度的RS10所呈現的自然及真實感就很難被替代。這副耳機在我手上最常聽的錄音類型就是流行現場,縱然這個價位上有Solaris SE等人聲出彩得多的產品,RS10的現場感仍是鮮有耳機可與之匹敵的。

過去我一直對定製耳機的興趣不大,主要原因在於定製耳機品牌大多規模不大實力有限,產品一旦追求個性就很容易出怪聲,而諸如qdc這種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品牌儘管聲音穩妥了很多,對於使用過較多產品的我而言又不是很有吸引力。RS10顯然也不是個性鮮明的產品,但它極其平衡中正的聲音在當今的市場中恰恰也稱得上是極“個性”的,個性到沒什麼產品能夠取代的那種,加上頗為好用的工具屬性,RS10很自然地贏得了我的青睞。

不過這樣的產品在市場中能否取得成功,我的態度不是很樂觀。平心而論RS10的聲音很好,12999/13999元(公模/私模)的價格也足夠公道,然而當下消費者的鑑賞力普遍還達不到能欣賞這種產品的高度,部分人甚至還抱持著“高還原=沒感情”的錯誤刻板印象。其實RS10+KANN CUBE這樣本身幾乎沒什麼傾向性的組合更能讓我將注意力集中在錄音和演奏者本身,而“發燒”的樣貌本就該是如此。

Softears RS10評測:one pair of earphones to rule them all

Softears也並非沒有意識到RS10在市場中可能面臨的劣勢,其在推出RS10的同時還同步推出了另一款動圈動鐵靜電混合單元耳機Cerberus,價格與RS10相同但音色就飽滿了很多,更容易討得常聽流行樂的消費者喜歡。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即將上市的Softears首款單動圈耳機Turii,更親民的價格、獨特的造型設計和在聽感與還原間取捨得當的聲音幾乎已經註定了Turii的銷行不會差,有空的話我大概還會單獨寫一篇文章評價Turii——當然了,參考系依然會是出身同門的RS10,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在評價中高端耳塞時都免不了要以它為樣板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