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南海的北海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三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因甑皮巖遺址的發現被譽為“萬年智慧聖地”的桂林已在前文中分享過,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另外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北海。

元朝時,“北海”的名稱就出現在浪漫的元曲中,《呂洞賓三度城南柳》中有“朝滄梧而夕北海”的描寫;正式的定名是在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設“北海鎮標”作為“北海”地名的稱謂。

北海位於廣西的南端,南臨南海,那為什麼叫作“北海”呢?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原來北海是一座半島,如同一隻伸入北部灣的靴子,其北方有一座叫“北海村”的漁村,歷史上這裡生活著疍民的先祖,他們一生漂泊水上,以船為家,為朝廷採集珍珠,地位卻極其低下,直到清朝時,他們才被允許在陸上居住。

北海市區中心的北部灣廣場上,有一組名為“南珠魂”的蒼勁雕塑,三頁貝殼中有一顆熠熠閃光的寶珠,展現了北海的海洋文化和與珍珠的不解淵源。

(騎乘海馬、手持珍珠的漁翁)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騎乘海龜、吹奏海螺的青年漁民)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北海這座城市是由北海村發展而來,所以叫“北海”。

古代的北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如今的北海是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組成城市,也是去廣西旅遊不可錯過的一座城市,這裡有“天下第一灘”的北海銀灘,有具200年曆史的北海老街,還有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潿洲島。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北海的街巷島岸,體驗南海的魅力風情。

(北部灣廣場周圍的假檳榔等熱帶植物)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老街銀灘

要感受北海的歷史文化,位於珠海路的北海老街是不二之選。

這條老街始建於1821年,最初稱為“昇平街”,只有200米長,4米寬,沿街有外來移民開設商鋪,到二十世紀初,街道不斷髮展擴建,自西往東的大西街、昇平街、東泰街、東華街、接龍橋的街道組成了珠海路,現今這裡已發展為一條長1.44公里、寬9米的商業街道,兩側是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漫步老街,鱗次櫛比的商鋪和五顏六色的招幌讓人眼花繚亂,所售賣的大多是海鮮和珍珠。

商鋪建築為二至三層,底層沿街面後退而留出人行空間,這樣的外廊式建築被稱為“騎樓”,是一種普遍存在於南亞、東南亞各國以及我國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地區的建築風格。

騎樓最早可上溯到2500年前的希臘帕特農神廟——雅典衛城的主體建築,這種建築的特點是能夠擋風避雨,還能遮蔽炎陽,走廊提供了涼爽舒適的環境,所以傳入東南亞後頗受歡迎。從南洋反鄉的華人在華南地區建起了騎樓,這些騎樓既有英、法、德等國建築的影響,也融入了亞洲建築的特點,線條流暢,工藝精美,是頗具特色的城市景觀。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1927年以前,老街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這裡經營著海貨、漁民用具和來自蘇杭的綢緞。後來珠海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的幾間漁具店鋪,其他屋舍都成為了民居,街道建築日益老化,但珠海路保存還算完整,仍被歷史學家和建築學家譽為“近現代建築年鑑”。

有很多名人都提倡要保護好珠海路,比如作家舒乙曾建議像保護新加坡國寶級老街一樣保護珠海路,英國建築專家白瑞德先生也認為珠海路的歷史文化價值非凡,對北海、華南乃至全中國、全世界都有意義,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市長皮埃爾.布爾克甚至提議將珠海路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來保護......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如今的北海老街上遺留有老北海的很多舊址,如三皇廟舊址、電報局舊址、東安馬舊址等,還有不少展館描繪著北海老城的文化,如北海老城歷史文化館、北海坭興陶館、北海明清木雕館等。

老街上隨處可見趣味橫生的雕塑,展示了老北海百姓的民俗風情,比如下面這組叫“聖誕之夜”的雕塑,位於基督教禮拜堂(建於19世紀)前,表現了清末時的聖誕慶祝活動,是北海最早的“洋節”,是老街中西文化融合的真實寫照。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老街曾經的地名“接龍橋”處有一口水井,是如今受保護的文物。這口被稱為“接龍橋雙水井”的老井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清末民初,井水除供應外來移民的日常用水以外,還給外輪供水,為北海早期的開發和對外開放做出了貢獻。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逛完了老街,我們再去銀灘看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銀灘的名氣不小,號稱“天下第一灘”,廣西有“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銀灘”的說法,而且第一屆“中國最美十大海灘”評選中,銀灘位列第三,這麼多的讚譽,很難讓人沒有期待。

(“天下第一灘”石頭)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領導人紀念樹)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銀灘很大,西起冠頭嶺,東至大冠沙,綿延約24公里,若論面積,應該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灘”。

有人總結銀灘的特色:灘長平、沙細白、水溫淨、浪柔軟。漫步海岸,長闊平整,一望無際,沙粒細密,海水清澈,讓人心曠神怡。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沙灘長平,平均坡度僅為0.05度;沙粒是細柔雪白的石英砂,陽光照射下會泛出銀光;海水透明度高,源於漲潮慢、退潮快,自淨能力強;年均水溫高,是海泳的聖地。

儘管有這麼多優點,我卻覺得,除了沙灘邊的排排椰子樹(北方沒有),這裡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海灘,“金沙灘”、“銀沙灘”、“金灘”、“銀灘”......這樣的灘真是太多了。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潿洲島

6500萬年前的新生代,廣西南部的北部灣盆地在印度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擠壓作用下,開始產生斷裂和擴張,地幔物質上湧。

經過了漫長的地質作用,到25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此處的海底發生了一次火山噴發,形成了一座海面下的玄武岩基底,沉積物開始在基底上積累;3.6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晚期,海底火山又一次噴發,堆積物被噴散到四處瀰漫,緊接著又是一段時間的沉積物堆積。

後來受冰期影響,海平面下降,小島露出海面,並在之後的千萬年中被漲落不定的海水侵蝕雕琢,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潿洲島。

(潿洲島海蝕崖地貌)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人類進入文明後,這座誕生於“動盪”的火山島終於安靜了下來,海民乘船漂洋而來,在此定居繁衍。

秦漢到唐宋時,潿洲島處於合浦經北部灣海域至各國貿易的航線上,是彩珠疍民和航海商賈途經此地臨時歇息的場所。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合浦一帶的居民首次遷至潿洲島謀生,在島嶼中部形成村落(今城仔村)。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劇作家湯顯祖被貶謫徐聞縣(大陸最南端,屬廣東湛江)任典史,其間乘船遊覽了潿洲島,留詩一首,其中有“交池懸寶藏,長夜發珠光。閃閃星河白,盈盈煙霧黃。氣如虹玉迥,影似燭銀長”的描寫,說明當時潿洲島已是人氣繁盛的煙火之地。

如今的潿洲島是北海市潿洲鎮所在,雖然離北海只有24海里,乘船一個小時可達,但島上有學校、有醫院、有農田、有公交,儼然一種“自給自足”的狀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憑藉著火山奇觀和海蝕絕景,潿洲島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海島”之一。大自然造就了滴水丹屏、鱷魚山、五彩灘等美景,生活在這裡的先民鑄成了燈塔、教堂等建築,讓潿洲島既有造化之偉力,又有人文之和煦,是一個值得花上兩三天靜心慢品的地方。

(五彩灘的海蝕地貌)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石螺口沙灘的躺椅)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島上最著名的人文景觀是潿洲教堂,一座位於盛塘村的天主教堂。

清康熙時,潿洲島被設立海禁,但仍有人在此紮根,同治年間重開島禁,當時廣東、福建交界處發生大規模械鬥,少數客家宗族大姓受到驅逐流浪廣州,謀生苦難,窮途末路之時,巧逢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傳教士唐神父援助救濟,這些宗族深受感動,居無定所的他們就追隨唐神父來到潿洲定居,後來外方傳教會多次派神父來島上傳教,帶領教友修建了三座教堂。

盛塘村的天主堂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盛塘村原名“聖堂村”,就是因為這座天主堂的緣故。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據說當年修建教堂的一千多盛塘村民全都是天主教徒,教堂外還修建有修女院、學堂、醫院、育嬰堂等附屬建築。1938年日寇入侵,教堂成為了居民避難所,日寇逼迫神父交出難民,神父誓死不從,被殺害於放哨所......

和平年代,教堂恢復宗教活動,直到現在,盛塘村的宗教氛圍依然濃厚,村民們會在週日來這裡做禮拜。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位於南灣鱷魚山景區的火山口地質公園是島上最著名的自然景觀,是觀賞火山岩石和美妙海景的絕佳場所。

高聳的燈塔是進入鱷魚山景區後的首景,由海軍部隊設立於1956年,建於潿洲島海拔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艦隊的指向塔,所以它還有一個浪漫的名字——“大海的眼睛”。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燈塔後不遠處是古炮臺,展示的是產於嘉慶年間的炮臺,潿洲島具有重要的軍事地理位置,守衛著我國的北部灣和南海安全,炮臺是清時扼守海島的重要工具。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上文提到湯顯祖曾遊覽潿洲島並賦詩一首,其中的“日射潿洲廊,風斜別島洋”讓這座小島為世人所知,為了紀念這位劇作家,公園中建有一座湯翁臺。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公園深處臨海的地方是火山景觀集中帶,火山口形成於7100年前,那次火山噴發強烈,範圍包括鱷魚山至石螺口一帶,噴出的岩漿在火山口周圍堆積下來,形成火山堆,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火山堆形成後,在千年的海蝕作用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地形,比如下面的通天洞。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通天洞的形成是由於海水受到岩石層的阻擋,潮汐水流向上衝蝕,久而久之造成頂部垮塌,形成了底部與海水貫通的豎井和天窗。

藏龜洞是另一種神奇的海蝕地貌,仔細看洞口,會看到一塊岩石如海龜頭朝洞口,窺視大海。火山岩在潮汐侵蝕過程中垮塌下來,在海浪長期的沖刷下,形成了現在的形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下面這塊石頭叫“魔鬼石”,因為有些像大海中翻轉游動的魔鬼魚(學名蝠鱝),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下圖海水上方被綠葉遮蔽的是一個藏寶洞,叫“賊佬洞”。相傳幾百年前,潿洲島海域活躍著一夥海盜,被官兵圍剿時逃入此洞,後被官兵放火燻出。據說洞中仍遺留有財寶,更增添了賊佬洞的神秘。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下圖的地貌叫“死海蝕崖”,它的形成是由於地殼抬升是海蝕崖抬升到最高潮汐面以上,與稱為“海成階地”的基座平臺相連,不再受到潮汐、波浪的侵蝕。死海蝕崖表明了潿洲島的抬升作用,抬升是島嶼形成的必要地質過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下圖的地貌叫作“海蝕平臺”,是分佈於基岩海岸海蝕崖前的寬度不等且微向海岸傾斜的基岩平臺,海浪及其攜帶的碎屑不斷沖蝕海岸,海蝕崖不斷後退,就形成了海蝕平臺。平臺上有各種海蝕柱、礁石、溝穴等地貌形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火山彈:火山噴射時熔漿團在空中旋轉飛行再墜落形成的,表面有飛行時留下的流線紋飾,由於岩漿在空中還處於塑性狀態,常呈麻花狀、條帶狀、紡錘狀等形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生長於火山岩縫中的仙人掌)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被海水浸沒的“海枯石爛”)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沿著鱷魚山腳一路走來能目睹各種奇特的火山和海蝕景觀,再一次攀高,可以看到鱷魚山的全貌,如同一隻綠色巨鱷伏於海岸,鱷身所圍的碧綠海灣叫月亮灣,千萬年前火山噴發時生靈塗炭、海枯石爛,在以後的平靜歲月中,大自然又造就了浪漫月灣、生機盎然,真是滄海桑田啊。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公園中還有一座博物館,展示了火山爆發的原理、潿洲島的形成、南海的珍惜海洋生物、南流江玉(一種產於火山岩地層中的玉石)以及別具特色的南海珍珠文化,有一個成語叫“珠還合浦”,就出自發生在這裡的一個故事:東漢時,合浦郡盛產珍珠,當地老百姓以採珠為生,貪官汙吏盤剝百姓,使珠民大肆捕撈,珠蚌產量越來越低,餓死不少人,漢順帝劉保派孟嘗當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準濫捕,不到一年,合浦珍珠生產就恢復了。

(博物館中展出的珍珠項鍊)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南流江玉:美猴王)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火山區採集的礦石)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鱷魚山在潿洲島西南,附近的滴水丹屏是看日落的好地方;潿洲島東南是五彩灘,是觀日出的好地方。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五彩灘也是海蝕景觀,長達1.5公里的海岸幾乎都是海蝕崖,崖面聳立,蔚為壯觀。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海蝕崖前是展布的海蝕平臺,平坦而寬闊,退潮時可見寬達幾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臺,十分壯觀。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之所以被叫作“五彩灘”,是因為海蝕平臺上長有青苔,在陽光的映照下,青苔的顏色、岩石的顏色和海水的顏色互相輝映,五彩斑斕,無比壯美。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海蝕崖與海蝕平臺的交界處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的海蝕洞,其呈現出的自然線條讓人歎為觀止,有的像螺線,有的像細胞分裂,有的像創世之初的混沌......這是一種宇宙的原始和粗獷,也是一種造化的設計和精緻。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曲線

從桂林的山水到北海的潿洲,一路上都震撼於曼妙的曲線。

桂林山水是一種起伏錯落的曲線,豐厚的石灰岩在灕江水系的雕刻下、在地殼隆升的構造中、在炎熱氣候的孵化下,天長日久,終成連綿有致的絕景。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龍脊梯田是一種盤旋嫵媚的曲線,多雨高山、深谷黏土在勤勞智慧的開墾下,順勢制宜,經年累月,終成磅礴瀟灑的勝觀。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北海潿洲是一種古老滄桑的曲線,版塊碰撞,陸漲潮落,海浪侵琢,火山爆發、寂滅,再爆發、再寂滅......,億萬斯年,終成滄海桑田的銘刻。

瀕臨南海的北海,為什麼叫“北海”?


也許,美是一種公理,無需證明,人人心中自有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