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我最值钱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可以拼了命地加班

曾国藩在《书札》中曾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馁也。这段的话的意识是:真正长见识、添阅历的时候,一定不是顺风顺水、躺着都挣钱的时候,一定是惨败、跌到谷底、破鼓众人敲、破墙众人推的时候。珍惜惨败之时,正如珍惜伤你心的姑娘。

程序员:我最值钱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可以拼了命地加班

可当我将这这话讲述给一个刚失业的程序员朋友时,他却直接开怼:“你丫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然后又笑呵呵地给我说,帮我联系下看看有没有内推的机会啊,现在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上哪儿找工作啊?”

问他期望薪资要求时,他却说:“跟上一家薪资一样我就满足了,毕竟我在上家公司做了一年多,说真的技术没有任何长进,身体倒是透支了不少,所以希望能够找个稳定的公司,沉淀下自己的技术。”听他这样说,我大概就了解了他在上家公司的状态,错误地把加班、熬夜当成沉淀自己的一种方式,企图用这样的状态熬个一两年,跳槽涨高薪,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难了!

1、没有永远的高薪,只有顺应时代的岗位

现在说起高薪行业,很多人都会想到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产品经理还有就是网红,似乎只要我们跻身到这个行业里,我们就可以拿到行业中最优秀人的那部分群体的薪资一样。

程序员:我最值钱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可以拼了命地加班

可事实上,不论是行业本身还是行业里的人群都遵循“二八定律”,将大多数人都看到的“二”当作普遍存在事实,我们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行业发展正盛的时候,跻身进去,抓紧一切机会往前冲,能够冲到前20%才是相对安全的,否则所谓的高薪也很难长久的。

2、“大量半成品”涌入职场,造成饱和假象

就拿程序员这个岗位来讲,在2014、2015年达到了顶峰(培训的顶峰)不少的高校甚至跟一些培训机构合作,进行“专业化”培训,可带着学生做实际项目。一毕业就可以月入过万,这样的高薪资刺激着入职多年的职场人,我有个朋友曾告诉我说:“他当年参加培训的时候,班级里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十八岁。”

程序员:我最值钱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可以拼了命地加班

这两类人都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但是年龄大的学习的时候非常吃力,因为跟不上进度,最终放弃,而年龄最小的因为高中毕业,学完了之后因为学历原因,只能找一些小公司,而且也是前景堪忧啊!大多数经过培训的,都会找到工作,但一般三年左右大多数人又会面临职业转型。

很多人不理解,那么高的薪资,还转型?接着干不就行了吗?或者薪资稍微降一点也比在其他行业里强啊!这个听上去不无道理,但却很不现实。一个35岁的老程序员,尽管你可以降低薪资,但是你加班、熬夜,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可以跟刚毕业的小年轻比吗?

再者说了,国内目前不缺“半成品的程序员”,缺的高级工程师或者资深工程师。说到这里让我想起来吴军老师在《见识》中提到的一个概念“伪工作者”,说中国的三个工程师没有谷歌总部的一个工程师出活儿多,这个跟教育方式有关系,但更跟工作的习惯安排有很大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3、警惕高薪误区

一些非科班出身的程序员为什么耗费“巨资”参加完培训之后的几年又开始转型了呢?很多人说这个跟行业性质有关系,比如加班多、工作强度大,这确实是挺重要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之所以花钱脱产冲进这个行业,并不是出于对这个行业的兴趣,更不是自己很擅长,而是因为它的高薪资。

薪资这个东西最容易刺激人,但也最容易让人“失去兴趣”。生活中经常听到不少人会说:“我现在一个月5000块,如果给我一个月一万,我宁愿睡到公司里。”听上去很热血,但是这种情况基本上也就持续半年,甚至更短。也就是金钱给我们带来的欣喜和刺激时间是非常短的,为了前期的高薪冲进去,后劲儿不足总是必然的。

程序员:我最值钱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可以拼了命地加班

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天赋的方向才是正解,而且你会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顺,越老越吃香。给大家提供三个判断自己是否在某方面有天赋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你愿意偷偷地去做它,别人想拦都拦不住。

2、你做的时候有快感,做完之后有满足感。

3、做出来的东西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并且比大多数人都做得好,甚至有人愿意花钱来购买它。

成年人需要注意一个误区:过分贬低天赋的作用,认为自己只要心诚,且愿意付诸行动就肯定能成事儿。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后天努力固然重要,但还是要敬畏天赋。

杜绝一切毫无科学依据的喊口号:我行、我行、我能行!

因为到最后我们可能只会得到一个反馈:嗯嗯,你自我催眠的能力确实行!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专注职场进阶和思维跃迁,一起升职加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