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一役,前秦为何土崩瓦解,并且最终走向覆灭?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想必对淝水之战一定是耳熟能详的。然而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淝水之战的认知,多数还停留在“这只是一场战役”的这么一个浅显的层面上。然而实际上,淝水之战绝对不简简单单是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在淝水沿岸所爆发的一场大战,而应该把它视为一个长时段的战争过程。也就是说,淝水之战乃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长期征战,发生在淝水的那次战斗,只是整个秦晋战争进程的最后一环,是整个淝水之战的决定性战役而已。

淝水之战一役,前秦为何土崩瓦解,并且最终走向覆灭?

在洛涧之战大捷之后,淝水的上空始终弥漫着一丝战争的气息。洛涧一战的败北,显然让苻坚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理压力。曾经夸口“投鞭断江”的苻坚,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骄傲自满的人了!有一天他和弟弟一起登上寿阳城头,举目望远,但见八公山中晋军战旗飞扬、部伍整齐,不禁有些心虚,又见山上草木森然,一阵冷风吹过,恍若都是晋兵。于是,苻坚转头对苻融说道:“这也是劲兵啊,怎么说他们人数很少呢?”于是“草木皆兵”这个典故应运而生。

淝水之战一役,前秦为何土崩瓦解,并且最终走向覆灭?

淝水决战在悄悄的逼近。当天早晨,谢石率部佯渡淝水,摆出一副攻击寿阳的模样,以分散秦军的注意力。谢玄等人则率8000精兵,决定在河流对岸与敌方部队展开破釜沉舟式的角逐。

当时的战略位置,秦军于西岸布阵,晋军则是扎营于东岸。谢玄潜信使向苻融发起挑战:“你我利在速战,但现在的架势却是摆明了要打持久战。你们何不退军一箭之地,让我军渡河一决雌雄?”秦军多数将领表示欠妥,不予理睬。其实这个意见是正确的,孙子兵法中素有“不动如山”的说法,随意性的后撤很容易造成军心的动摇。

淝水之战一役,前秦为何土崩瓦解,并且最终走向覆灭?

但是,秦军的统帅苻坚、苻融却鬼使神差地同意了晋军的提议。苻坚的想法是等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就以骑兵冲锋,从而一举击溃晋军。从理论上来说,苻坚的打算也有兵法为依据。例如《孙子·行军篇》里就说过,当敌军横渡河水的时候,不要和他们在水里作战,而是等到他们渡到一半的时候再攻击,这样就能获利。

淝水之战一役,前秦为何土崩瓦解,并且最终走向覆灭?

但问题就出在,苻坚只知道照搬兵法,而没有顾念自己的军队构成。当后退的命令一下达,前秦的兵士们争先恐后地往回跑,眼见军队盲目无序地退却,在前敌指挥的主帅苻融心说不好,立即加以阻止,但是没有用,成千上万的士兵根本就不听指挥,而且很不幸,苻融的战马也被自己人绊倒了。跌落马下的苻融,立刻就被冲上来的晋军杀死。

淝水之战一役,前秦为何土崩瓦解,并且最终走向覆灭?

就战场实情来看,淝水之战中秦军自相践踏而死的人,远远多于被晋军杀死的人数。苻坚本人也在混战中身中数箭,败退到到长安后,之前的百万雄狮之军,顷刻间只剩下十万之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