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也会因贪色误事?

曹操为何也会因贪色误事?

曹操为何也会因贪色误事?


公元197年,张绣投降,迎曹操入宛城。

要按照曹操一贯的行事作风和思维逻辑,此时应该或安抚张绣,或安排心腹接替张绣镇守宛城,自己则着手攻打徐州,与刘备合力消灭吕布。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睿智敏感的曹操却一反常态,把张绣的婶娘邹氏接到帐中同床共枕,后又听从邹氏建议移到城外寨中厮守取乐,最终逼得张绣恼羞成怒降而复反,奇袭宛城。

因贪淫好色而转胜为败,可以说是曹操的奇耻大辱。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爱将典韦战死,他自己也是狼狈逃脱,险些丧命。这个败仗,不但直接延缓了剿灭吕布的进程,而且影响到曹操在将士心中的形象和威望。曹操后来多次哭祭典韦,名义上是爱惜将士,表彰典韦的忠勇,实际上是间接地向手下将士们表达内心的悔意,挽回形象,让将士们都明白,他曹操是一糊涂犯下的错,不是贪淫好色之徒。同时,每一次对典韦的哭祭,都是对曹操自己的警醒和告诫。

至于睿智敏感而生性多疑的曹操为何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大概应了那句古话: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又大概应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谶言吧。但曹操毕竟与何进、董卓之流有本质的区别,他审时度势,戎马倥偬,志在建立属于老曹家的江山社稷,对自己一直都是非常克制的,除了宛城之羞,曹操在生活作风上还算得上一个君子。

有人说,曹昂是长子,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曹昂之死为后来的夺嫡之争埋下祸根。我认为这很牵强。依曹操的性格,选继承人不大会局限于长子,曹操非常珍惜自己创下基业,他是一定要选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人的,无论其长幼。如果曹操局限于长幼之序的话,那曹昂死后直接定次子接班也同样不会有夺嫡之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