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秦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秦国在春秋时期属于附庸,因为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劳,把岐山以西的土地也送给了秦国,秦国因此成为诸侯国。到秦穆公时期,虽然称霸西戎,但是秦穆公一死,秦国就陷入了动乱,历经几代人都无法跨出函谷关。

战国七雄: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秦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秦穆公

进入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秦国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紧随其后的魏国却悄然崛起了。魏文侯在位期间,任用李悝变法率先强大起来,他任用吴起占领了秦国河西的土地。魏武侯在位期间,秦惠公出兵50万攻打魏国的阴晋,结果被吴起的五万魏武卒按在地上摩擦。直到21岁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秦国才迎来历史性的一刻。

秦孝公是战国初期最具魄力的一位君主,即位以后,广施德惠,招募天下英才,并发布求贤令:“宾客群臣中有能献出奇计强大秦国的,我将封他高官,赐封他土地。”在秦孝公的领导下,力图将秦国打造一个强大的国家。

商鞅听说秦孝公招贤纳士,来到了秦国,在景监的引荐下,见到了秦孝公。商鞅三次见秦孝公,最后一次打动了秦孝公,两人屈膝长谈,接连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烦。秦孝公任用商鞅后,商鞅想变革秦国的制度,秦孝公怕天下人议论自己,犹豫不决。

商鞅为了说服众人,唇枪舌剑在秦国进行了一次辩论会,他说:

“行为犹豫不决,不能名扬天下,办事犹豫不决,不能建立功业。圣人如果能让国家富强就不必沿用旧法。如果能使人民得利,就不必遵循旧礼制。”商鞅的意思是,做大事不能犹豫不决。旧制度不好,就必须打破。

战国七雄: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秦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商鞅变法

老臣甘龙说:“依照民俗施教不费力就可成功,沿袭旧法治理国家官吏习惯百姓安定。”甘龙的意思是,墨守成规,走前人的老路不会出差错。

商鞅反驳道:“平常人安于旧的习俗,读书人拘泥于书本知识。让这两种人做官,墨守成规可以,但不能与他们讨论成法之外的事。”秦国的制度已经沿用了千年,人民依旧很穷。其实,秦国老陈墨守成规还不知道,战国是列强并列的时代,老思想旧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目光短浅的人还是没有看到危机,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所以,他继续反驳道:“明智的人制定法度,愚笨的人被法度制约;贤明的人更新礼制,平常的人被礼制所约束。”

杜挚说道:“利益不到一百倍,不能变更法度;功效不到十倍,不能变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没有差错。”

战国七雄:从商鞅变法,到统一六国,秦国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秦国士兵

商鞅又进行了反驳道:“商、汤、周武王不遵循成法而称王天下,夏桀殷纣不更换旧礼而自取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可非难,而遵循旧礼的人不值得推重。”商鞅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知道魏国的强大,是经过李悝变法的结果。要想国家强大,必须抛弃旧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才行。当然,秦孝公也是一个很谨慎的人,经过辩论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于是力排众议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强国。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是法家治国,尤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垦荒。军事上,颁布按军功行赏的二十等爵制度,秦国彻底的改头换面。商鞅的改革让秦国很快强大,但是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失去了靠山。新即位的国君很快将其杀死,并车裂。不过,商鞅去世以后,商鞅的改革措施被保留下来。

从商鞅被杀来看,国家的兴衰人才固然重要,但是墨守成规也是不可取的。时代不同,制度也要因势利导,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秦国在统一六国之前,商鞅颁布的制度适合秦国。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却没有改变秦朝的旧制度,只能说,秦朝的兴亡又差了一个商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