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前不久看到一則新聞,讓我既震驚又後怕。

寧夏永寧縣的6歲女孩去親戚家玩,遲遲沒有回家。家人四處尋找無果後,決定報警。

可就在家人們望眼欲穿之時,等到的卻是警察送來了彤彤的死訊。、原來,彤彤在和12歲的哥哥外出玩耍時,不慎從木架跌落當場昏迷。

哥哥怕他醒來後跟父母告狀,自己會受到責罰,於是用木板擊打彤彤的頭部,直至她沒有了呼吸。

一個12歲的孩子呀,怎麼就成了殺人兇手!並且殺害的還是自己的妹妹!

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我絕不相信,這麼小的孩子就有了充滿惡意的心。促使他做出這麼瘋狂的舉動的,一定另有原因。

正如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曾說的那樣: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的問題,每種異常行為的背後,一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13歲以下所有孩子的問題,都和家長有關係!

但是真正意識到這一點的父母,真的太少了。

想來,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他最終變成什麼樣子,完全取決於父母如何塗繪。

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只是,當司機需要駕駛證,當老師需要教師資格證,當會計要會計證,偏偏為人父母這麼重要的崗位卻是一件零門檻的事情。

於是,孩子在一些父母的不當的教育方式下,越來越難管。

慢慢變成

軟硬不吃,說什麼都不聽;

經常哭鬧、尖叫、發脾氣;

經常頂嘴,甚至撒謊;

膽小、自卑、自信不足;

沉迷手機電視、不愛學習、寫作業拖延

也許你會說:既然管孩子會適得其反,那讓孩子釋放天性是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呢?

並非如此。

家長一旦相信“釋放天性”是好的教育,就會步入另一個育兒陷阱。

有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真的對嗎?

在中國,有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做釋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都可以歸結為天性,無論是好是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以壓制,只能表揚。

但這其實是從一個極端跳到了另一個極端。

釋放了孩子的天性,到頭來壓抑的是父母。

有位教授曾說過:“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一直被讚美的孩子,容易失去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敏感、脆弱、自戀,只能聽好話,不能挨批評。

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其實,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就像樊登在講解《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時說的:

很多父母,不是壞,而是笨。他們當然想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可是,他們卻總是用錯了方法。

那麼,有沒有一種教育方式,讓你不需要通過懲罰孩子,也不用嬌縱孩子,就能輕鬆養育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優秀孩子呢?

還真有,答案是——“正面管教”。

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什麼是正面管教?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連續丟了3次鋼筆,你會怎麼說?

相信大多數媽媽的第一反應,都會是責問:為什麼就不能把你的鋼筆收好呢?你要是每次用完鋼筆,就把它放進筆袋裡,它還會丟嗎?

而事實上,當孩子告訴家長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想要的是表達,是傾訴。如果家長只是責備,他其實很難有清晰的思路。

他不會去想下次丟了鋼筆要怎麼辦,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來對抗媽媽的指責和建議,甚至跟家長頂嘴。

頂嘴一旦開始,家長和孩子之間又陷入了另一場爭對錯的衝突之中,而問題,並沒有解決。

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那會正面管教的媽媽,在遇到同樣情況時會怎麼做呢?

孩子:媽媽,我的鋼筆丟了。

媽媽:哦?

孩子:我去洗手間的時候它還在我的桌子上,回來就不見了。

媽媽:嗯。

孩子:我都丟了好幾次鋼筆了。

媽媽:是啊,有3次了吧。

孩子:從現在開始,我離開座位的時候,一定要把我的鋼筆放在筆袋裡,再放到課桌抽屜裡。

媽媽:這是個辦法。

當家長以關心的態度傾聽、並簡單回應孩子時,孩子就能在跟你傾訴的過程中,自己整理好思路和感受,甚至從中找到解決辦法。

孩子找到的那個解決辦法,可能跟你想教給他的一模一樣,但區別是,他不會按照你的建議去做,但是,他會按照自己想的去做。


並且,這個過程中,孩子自然掌握了學會傾聽別人的能力。

同時,他也能夠通過梳理、表達自己的想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特別重要。

12歲男孩親手打死6歲妹妹:教育孩子,這種習慣要不得!

與其在育兒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不如一次性學會能讓孩子懂事、讓自己省心的方法和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