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南朝梁太清二年,南方又回光返照,进入了经济和文化的一个好时代。在位的皇帝是梁武帝萧衍,他已经八十五岁高龄,在南朝皇帝中最为高寿。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梁武帝题字“天下第一江山”

萧衍之前,南齐皇朝变乱不断,皇帝任意诛杀大臣,北方的外患不已,江南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颠簸。南朝齐中兴二年,萧衍取代了齐和帝,建立了梁朝,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南朝在这位老皇帝的率领下变得富裕和平,形成了一次中兴,享受了最好的时光。

公元548年,已经接近萧衍统治的晚年,做了一辈子皇帝、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老人本有希望在安详中死去。但就在这时,一场出人意料的灾难出现了。这场灾难令人猝不及防,不仅让萧衍失去了皇帝的荣耀,也造成了整个南朝的衰落,为将来的北朝统一打下了基础。这场灾难就是侯景之乱。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梁武帝时期建筑

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收留敌国流亡者的传统。南北朝时,各方的大臣更是交流频繁,战场上的叛变层出不穷。只要对方的将领接洽投降,能够带来一定的军队,或者贡献一两个城池,就会被接受。萧衍统治的晚期,北方的东魏发生了一次权力更迭,东萧衍统治的晚期,北方的东魏发生了一次权力更迭,东魏权臣高欢去世,他的儿子高澄继承了职位。高澄的继位让高欢手下的一员大将感到不安,他和高澄一直不和。这位大将叫侯景,于是率军投靠了南方的梁朝。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梁朝十大名刹

侯景的投诚在南朝引起了震动。侯景把自己的封地,一股脑儿送给了梁武帝,经过与大臣的讨论,梁武帝决定接受侯景送出的大礼,封他为河南王,并派遣军队从悬瓠出发接应侯景。梁武帝光看见了利益,却没有想到获得利益的难度。发现侯景叛逃后,东魏的高澄立刻派兵日夜兼程向侯景进攻。这时,南方的接应还没有到,也无法与东魏的军队抗衡,侯景在远水无法解近渴的胁迫下,又向北方的另一个政权——西魏——求救。西魏的首都在长安,根据地在关中地区。侯景将河南地区靠近西魏的土地又许给了西魏,换取西魏来解救他。这些土地就成了“一女二嫁”。此刻,侯景仍然向梁武帝保证,割让给西魏一部分,是为了获取西魏的救助以活命,而剩下的部分仍然要割让给南朝梁,他的最终归宿也是南方。梁武帝接受了这种说法,继续帮助侯景南归。谁知,西魏获得了侯景的部分土地后,又与侯景闹翻。而梁军与侯景合兵后,遭到了东魏的进攻,最终,将侯景所辖的土地丢失得一干二净。南朝没有捞到任何实惠,只捞到了一个大麻烦——侯景本人。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西魏文物

侯景丢失辖地后,需要新的落脚点,他率领残余人马来到梁军据守的寿阳一带,强行将此城攻占,变成自己新的基地。于是,南朝梁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赔上了寿阳。侯景只是名义上属于梁朝,但寿阳的行政权已经脱离了梁的控制。梁武帝做了亏本买卖,却从道义上同意让侯景继续盘踞寿阳。但梁军与侯景的摩擦随即而起,让侯景意识到,寿阳并非久居之地。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寿阳古城

侯景面临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向北攻东魏,占据现在的山东省作为新基地,变成另一个南燕;另一种,向南攻梁朝,占领建康一带,变成另一个梁朝。他选择了更加软弱、容易攻打、好处更大的梁朝作为目标。梁武帝萧衍本来以为占了大便宜,最终却发现接了杯毒酒。

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向南方发动进攻。梁武帝最初并没有把他当回事,认为这只丧家之犬虽然善于打仗,却无法和一个帝国对抗。他派出了四路大军,从四个方向寿阳集结,准备包围和消灭这支实力并不算强的部队。出乎意料,就在南朝大军向寿阳进发时,侯景却采取了一条铤而走险的道路:迅速向首都建康跃进,经过历阳、采石、姑孰,直捣首都。经过长期围困后,攻克了建康。梁武帝成了侯景的阶下囚,这位八十六岁的老皇帝本来可以安度晚年,却由于一次错误的决策,在白发之年暴死,与他一起被埋葬的还有南朝的黄金时代。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建立在建康古城上的博物馆

侯景的叛乱线路,代表了从淮河流域入侵首都建康的经典案例,战争局限在“建康—荆州”权力轴心的一端,并没有进入荆州一极。按照侯景的设想,当他把建康占领,控制了梁朝的皇帝时,就可以一面挟天子以令诸侯,另一方面逐渐消灭各地的反抗。但他没有吃透南方的权力轴心,也不理解南方的皇帝权威并没有那么大,在权力轴心另一极的荆州,也不会听他的调遣。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荆州古城

反抗侯景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轴心的另一极荆州,而另一个方向,则是南方的广州。广州的首领是始兴太守、西江督护陈霸先,他从广东出发,经过大庾岭北上进入江西的赣江,从赣江直指寻阳进入长江。荆州的首领是湘东王萧绎,他派出大将征东将军、尚书令王僧辩向东顺江而下。此时,侯景的机会只有一个:先不管广州北上的敌军,迅速击败荆州,获得整个长江轴心,再回头从东西两方夹击陈霸先的部队。但侯景并没有这么做,他分散了兵力分别对付两支敌军,结果一支被陈霸先击溃,另一支则被阻于巴陵,也随即被击败。

巴陵一战成了这次战争的转折点,侯景失败后掉头东逃,回到首都。随后又被逐出建康,流落在江东一带,直到被杀。湘东王萧绎在江陵继位称帝,是为梁元帝。由于元帝的权力基础在荆州,“建康—荆州”权力轴心暂时向荆州倾斜。

侯景给南朝带来的危害绝不仅仅是一次叛乱,它实际上是南朝衰落的转折点。在它之前,南朝在梁武帝的治理下,虽然问题重重,却又有着小康的家底。在侯景之乱后,疆土迅速缩小,许多战略要地先后丢失。

首先出现的是两帝争立。除了在江陵的梁元帝之外,在四川,另一位皇室成员武陵王萧纪在成都称帝,于是梁朝出现了两位皇帝。更致命的是,两位皇帝距离位于关中的西魏太近,成了西魏插手的机会。梁元帝为了消灭四川的竞争对手,决心向西魏求助。于是,西魏的军队先是攻占了四川,再以四川和武关为基地,攻克了江陵。对于梁朝来说,江陵的失去意味着“建康—荆州”轴心不再完整,荆州已经成了敌国的领土。丧失了四川和荆州,也意味着长江中游防线崩溃了,孤立的建康再也没有力量保护自己了。

侯景之乱——南朝的末日,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南朝梁政权

这次领土的变迁甚至改变了北方两大政权的实力对比。在这之前,东魏和西魏的争夺中,西魏是弱势的一方,它的领土主要在关中地区,而东魏则由于占据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和黄淮地区,资源更加丰富,兵力更充足。但自从荆州和四川归了西魏,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变,西魏已经获得了如同秦朝和汉高祖一样的优势地位,不仅占据了荆州、四川两大粮仓,还占据了一系列的战略要点。

总结

如果说,在梁朝内乱之前,东魏更可能并吞西魏,那么梁朝内乱之后,以西魏为基础统一全国,成了更有可能的选项。在西魏从南朝夺取大量土地时,东魏也从南朝夺走了长江、淮河间地,将战线推到了长江边,东魏与梁隔江相对。丢失了淮河流域的南朝已经失去了防御的完整性,加上长江上游的丢失,灭亡已经是迟早的事了。梁太平二年,陈霸先取代了梁静帝,篡位称帝,建立了陈朝。但陈朝的领土已经只局限在长江以南到洞庭湖的狭小区域内,苟延残喘。在北方的两个大国北周和北齐,谁能并吞另一方,谁就可以顺势而下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代在南朝衰亡的基础上进入了尾声,唐宋时代即将来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