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南朝梁太清二年,南方又迴光返照,進入了經濟和文化的一個好時代。在位的皇帝是梁武帝蕭衍,他已經八十五歲高齡,在南朝皇帝中最為高壽。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梁武帝題字“天下第一江山”

蕭衍之前,南齊皇朝變亂不斷,皇帝任意誅殺大臣,北方的外患不已,江南經歷了二十多年的顛簸。南朝齊中興二年,蕭衍取代了齊和帝,建立了梁朝,之後的四十多年裡,南朝在這位老皇帝的率領下變得富裕和平,形成了一次中興,享受了最好的時光。

公元548年,已經接近蕭衍統治的晚年,做了一輩子皇帝、開創了一個時代的老人本有希望在安詳中死去。但就在這時,一場出人意料的災難出現了。這場災難令人猝不及防,不僅讓蕭衍失去了皇帝的榮耀,也造成了整個南朝的衰落,為將來的北朝統一打下了基礎。這場災難就是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梁武帝時期建築

在東晉南北朝時期,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都有收留敵國流亡者的傳統。南北朝時,各方的大臣更是交流頻繁,戰場上的叛變層出不窮。只要對方的將領接洽投降,能夠帶來一定的軍隊,或者貢獻一兩個城池,就會被接受。蕭衍統治的晚期,北方的東魏發生了一次權力更迭,東蕭衍統治的晚期,北方的東魏發生了一次權力更迭,東魏權臣高歡去世,他的兒子高澄繼承了職位。高澄的繼位讓高歡手下的一員大將感到不安,他和高澄一直不和。這位大將叫侯景,於是率軍投靠了南方的梁朝。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梁朝十大名剎

侯景的投誠在南朝引起了震動。侯景把自己的封地,一股腦兒送給了梁武帝,經過與大臣的討論,梁武帝決定接受侯景送出的大禮,封他為河南王,並派遣軍隊從懸瓠出發接應侯景。梁武帝光看見了利益,卻沒有想到獲得利益的難度。發現侯景叛逃後,東魏的高澄立刻派兵日夜兼程向侯景進攻。這時,南方的接應還沒有到,也無法與東魏的軍隊抗衡,侯景在遠水無法解近渴的脅迫下,又向北方的另一個政權——西魏——求救。西魏的首都在長安,根據地在關中地區。侯景將河南地區靠近西魏的土地又許給了西魏,換取西魏來解救他。這些土地就成了“一女二嫁”。此刻,侯景仍然向梁武帝保證,割讓給西魏一部分,是為了獲取西魏的救助以活命,而剩下的部分仍然要割讓給南朝梁,他的最終歸宿也是南方。梁武帝接受了這種說法,繼續幫助侯景南歸。誰知,西魏獲得了侯景的部分土地後,又與侯景鬧翻。而梁軍與侯景合兵後,遭到了東魏的進攻,最終,將侯景所轄的土地丟失得一乾二淨。南朝沒有撈到任何實惠,只撈到了一個大麻煩——侯景本人。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西魏文物

侯景丟失轄地後,需要新的落腳點,他率領殘餘人馬來到梁軍據守的壽陽一帶,強行將此城攻佔,變成自己新的基地。於是,南朝梁不僅沒有任何收益,還賠上了壽陽。侯景只是名義上屬於梁朝,但壽陽的行政權已經脫離了梁的控制。梁武帝做了虧本買賣,卻從道義上同意讓侯景繼續盤踞壽陽。但梁軍與侯景的摩擦隨即而起,讓侯景意識到,壽陽並非久居之地。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壽陽古城

侯景面臨的選擇只有兩種:一種,向北攻東魏,佔據現在的山東省作為新基地,變成另一個南燕;另一種,向南攻梁朝,佔領建康一帶,變成另一個梁朝。他選擇了更加軟弱、容易攻打、好處更大的梁朝作為目標。梁武帝蕭衍本來以為佔了大便宜,最終卻發現接了杯毒酒。

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向南方發動進攻。梁武帝最初並沒有把他當回事,認為這隻喪家之犬雖然善於打仗,卻無法和一個帝國對抗。他派出了四路大軍,從四個方向壽陽集結,準備包圍和消滅這支實力並不算強的部隊。出乎意料,就在南朝大軍向壽陽進發時,侯景卻採取了一條鋌而走險的道路:迅速向首都建康躍進,經過歷陽、採石、姑孰,直搗首都。經過長期圍困後,攻克了建康。梁武帝成了侯景的階下囚,這位八十六歲的老皇帝本來可以安度晚年,卻由於一次錯誤的決策,在白髮之年暴死,與他一起被埋葬的還有南朝的黃金時代。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建立在建康古城上的博物館

侯景的叛亂線路,代表了從淮河流域入侵首都建康的經典案例,戰爭侷限在“建康—荊州”權力軸心的一端,並沒有進入荊州一極。按照侯景的設想,當他把建康佔領,控制了梁朝的皇帝時,就可以一面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方面逐漸消滅各地的反抗。但他沒有吃透南方的權力軸心,也不理解南方的皇帝權威並沒有那麼大,在權力軸心另一極的荊州,也不會聽他的調遣。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荊州古城

反抗侯景的力量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軸心的另一極荊州,而另一個方向,則是南方的廣州。廣州的首領是始興太守、西江督護陳霸先,他從廣東出發,經過大庾嶺北上進入江西的贛江,從贛江直指尋陽進入長江。荊州的首領是湘東王蕭繹,他派出大將徵東將軍、尚書令王僧辯向東順江而下。此時,侯景的機會只有一個:先不管廣州北上的敵軍,迅速擊敗荊州,獲得整個長江軸心,再回頭從東西兩方夾擊陳霸先的部隊。但侯景並沒有這麼做,他分散了兵力分別對付兩支敵軍,結果一支被陳霸先擊潰,另一支則被阻於巴陵,也隨即被擊敗。

巴陵一戰成了這次戰爭的轉折點,侯景失敗後掉頭東逃,回到首都。隨後又被逐出建康,流落在江東一帶,直到被殺。湘東王蕭繹在江陵繼位稱帝,是為梁元帝。由於元帝的權力基礎在荊州,“建康—荊州”權力軸心暫時向荊州傾斜。

侯景給南朝帶來的危害絕不僅僅是一次叛亂,它實際上是南朝衰落的轉折點。在它之前,南朝在梁武帝的治理下,雖然問題重重,卻又有著小康的家底。在侯景之亂後,疆土迅速縮小,許多戰略要地先後丟失。

首先出現的是兩帝爭立。除了在江陵的梁元帝之外,在四川,另一位皇室成員武陵王蕭紀在成都稱帝,於是梁朝出現了兩位皇帝。更致命的是,兩位皇帝距離位於關中的西魏太近,成了西魏插手的機會。梁元帝為了消滅四川的競爭對手,決心向西魏求助。於是,西魏的軍隊先是攻佔了四川,再以四川和武關為基地,攻克了江陵。對於梁朝來說,江陵的失去意味著“建康—荊州”軸心不再完整,荊州已經成了敵國的領土。喪失了四川和荊州,也意味著長江中游防線崩潰了,孤立的建康再也沒有力量保護自己了。

侯景之亂——南朝的末日,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南朝梁政權

這次領土的變遷甚至改變了北方兩大政權的實力對比。在這之前,東魏和西魏的爭奪中,西魏是弱勢的一方,它的領土主要在關中地區,而東魏則由於佔據了廣闊的華北平原和黃淮地區,資源更加豐富,兵力更充足。但自從荊州和四川歸了西魏,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了鉅變,西魏已經獲得瞭如同秦朝和漢高祖一樣的優勢地位,不僅佔據了荊州、四川兩大糧倉,還佔據了一系列的戰略要點。

總結

如果說,在梁朝內亂之前,東魏更可能併吞西魏,那麼梁朝內亂之後,以西魏為基礎統一全國,成了更有可能的選項。在西魏從南朝奪取大量土地時,東魏也從南朝奪走了長江、淮河間地,將戰線推到了長江邊,東魏與梁隔江相對。丟失了淮河流域的南朝已經失去了防禦的完整性,加上長江上游的丟失,滅亡已經是遲早的事了。梁太平二年,陳霸先取代了梁靜帝,篡位稱帝,建立了陳朝。但陳朝的領土已經只侷限在長江以南到洞庭湖的狹小區域內,苟延殘喘。在北方的兩個大國北周和北齊,誰能併吞另一方,誰就可以順勢而下統一中國。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時代在南朝衰亡的基礎上進入了尾聲,唐宋時代即將來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