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一代人

本文摘自《逻辑思维》

我们这一代人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当中。因为秩序在重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都在重构。

那在这么大的不确定性下面,我们怎么才能过好这一生呢?这就需要有结构性的把握趋势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得有本事摆脱那些窄小的、当下的认知结构,跑到一个更大的结构中,你才能看得到确定性的东西。

比如说,其实我们这一代人,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一代人。什么起跑线?是养老问题的起跑线。

那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现代人的一生,基本是这样的:20岁成人,工作40年,60岁退休,80岁离世。大体上都是这样。那这种人生安排为什么可能呢?其实是靠家庭的代际扶持实现的。前20年靠父母,后20年靠子女。剩下40年靠自己。靠自己的40年,也要兼顾父母和子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还是一个经济组织,解决人的一生收入与支出的期限错配难题。

今天成熟社会又多了一重安排,就是社保,政府安排下的养老保障。社保的钱不是政府变戏法变出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是每个人自己工作所得。但是社保起到了两个作用,第一是强制储蓄。年轻的时候必须攒钱防老。第二个作用,在中国的意义就更大了,那就是让富人补贴穷人。

那为什么说我们这代人在养老问题上输在了起跑线上呢?因为我们这代人遇到了两个超级变量。

第一个超级变量是人口问题。

无论是哪个经济体,你总是想经济增长比不增长好吧?但经济一增长,生活水平提高,而生活水平一提高,生育意愿必然下降。人口增长速度下滑,极端的时候负增长。这两年中国的人口问题是一个大热门的话题。为什么?就是因为人口下滑,比学界原先预测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与此同时呢?则是生活成本上升,社保要保障温饱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保要出大问题。年轻人口少,社保的缴纳者就越来越少。生活水平高,社保的支出就越来越高。两头一挤,社保就难以为继了。

你看,过去40年,我们中国人都在享受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处。好处是看得见的,负面作用虽然不明显,但是长期积累下来,会是一个超级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变量。

还有一个超级变量,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寿命会变得超级长。我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上就专门讲过,这代人的预期寿命会逼近100岁,甚至更长。

原来一个人正常是工作40年的收入管活80年的开支,到我们这一代人,变成了工作40年管100年的开支。这就麻烦了。你算啊,我们这代人80岁的时候,子女60岁,我们再活得长,子女也退休了啊。后面的20年开支,谁来支付呢?那个时候,到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所以各种养老服务会非常昂贵。总之,我们这一代是指望不上下一代来养我们的了。

当然,我提醒一句,这是说整个社会的一般状况,不是说具体一个家庭的情况。

那怎么办呢?社保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肯定不能让它出问题。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延迟退休。你别觉得延迟退休就是多上几年班哈。延迟退休是意味着,要多交几年社保,迟领几年社保。比如,延迟到65岁退休,那按80岁平均寿命而言,你就是交45年社保,领15年。多交5年,少领5年,一出一入差10年钱,这样社保的账户就平衡了。

但是你也听出来了,可能延迟5年是远远不够的。我见过的最极端的讨论是,可能要延迟到80岁退休。整个社保才可能平衡,这只是纸面算帐。

最近看到一个网传的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把人的一生分为五个年龄段,即:未成年人:0至17岁;青年人:18岁至65岁;中年人:66岁至79岁;老年人:80岁至99岁;长寿老人:100岁以上。我没有查证到准确的消息来源,估计是误传。但是这也提醒我们,从社会发展的方向上来看,我们这代人没准正在往这个方向演化。80岁以下,只要有劳动能力,只要还能创造财富,就必须为社会创造财富。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王烁老师说我们这代人输在了起跑线上呢?

你和我这一代人正好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是既抚养老人又养育子女、但等我们自己年老后指望不上子女抚养的第一代中国人。这是一笔大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世界有多少不确定性,我们这代人在养老问题上的命运,是注定的,是有充分的确定性的。

有了这样的结构性分析,我们这代人能不能过得好,有三件事,一定要做。

第一,必须储蓄。在有劳动能力的时候,多挣钱,而且要把其中更多的部分,存下来,为我们的老年做准备;

第二,储蓄必须用来投资。如果仅仅是存钱,那肯定抗不过长期通胀。所以必须投资。养老等于延期消费,你把现在的收入留到将来消费,假如输给通胀的话,未来的消费水平就得下降。对于上一代或者下一代人来说,长期投资打平通胀就够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了,光打平通胀还不够,还得补足多出来的20年开支。因为我们可能要活100岁嘛。

按照王烁老师的算法,你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得达到通胀的1.5倍。这在投资上是个大难题。打平通胀不难,合理多元化的指数化投资组合,多半能做到。但战胜通胀率50%在投资界,就没有既通用又靠谱又容易的做法。请注意,因为是为了养老做的投资,所以,任何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还要被排除在外。

第三,如果我们这代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那更现实的办法,就是边跑边把差距弥补起来。最简单的算法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多干10年,少开支10年。不管法定退休年龄是多少岁,我们实际得工作到70岁,甚至要做好干到80岁的精神准备。

什么工作可能干到80岁?这也是我们身体限定了的。如果是体力工作,不可能的。只能是各种脑力工作。所以,终身学习,保持自己的大脑不老化,还有贡献价值的能力,是我们这代人的必经之路。

这么一算账就清楚了。什么叫不紧急,但很重要的事?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指望不上子女,必须终身学习、必须持续工作、必须大量储蓄、必须稳健高效地投资,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楼主我强烈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强制储蓄。也就是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比如有多少比例的现金放银行,用多少比例的资产买养老保险(甚至包括健康险)、用多少比例的资产投资于基金、股票等各种高收益高风险领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安心养老。

如果你自己不太懂,建议你最好多约几个不同公司的专业的保险经纪人,货比三家,你自然就会懂很多。(在此楼主我也提醒一下诸位,如果你约到的保险代理人或经纪人只会主推给你重疾险,请不要优先考虑他的建议)

有问题可私聊。

我们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