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义的“农民工”,在新时代下,打工出路又在哪里?(二)

国家定义的“农民工”,在新时代下,打工出路又在哪里?(二)

三、农民工群体的现状与转型的可能?

这部分说的“农民工”指我们主观上认为的群体,大部分人没有社保,尤其是各类工程的施工人员,不然他们就叫“工人”了。对比工人的概念,除了早期的国企职工,就是现在的各种劳动密集型工厂,如服装厂、电子厂等,一般是有社保的。为什么农民工普遍没有社保,除了流动性强,供过于求等因素外,宽松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国家定义的“农民工”,在新时代下,打工出路又在哪里?(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宽裕的年轻人又不会从事重体力活,双重压力下,只能转型升级。一方面是个人的转型,一方面是用工方的转型。既要从个人的能力上提升,又要站在行业的大环境上判断,不要错失机会,再回头已晚矣!

国家定义的“农民工”,在新时代下,打工出路又在哪里?(二)

新生代农民工利用有限的资源,积极改造自己,让自己掌握一门手艺,一项技能应该是最贴合实际也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感觉年轻力壮而不做长远打算。要不断的学习,从思想到理论,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坚持学习,干任何工作都会被淘汰。

国家定义的“农民工”,在新时代下,打工出路又在哪里?(二)

作为承载农民工的基建施工市场,要将产业升级提升日程,对于传统的劳务公司,不断扩大机械化、工厂化、智能化的指标比重是当务之急。对年轻劳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坚持长期的使用、培训,通过业务技能的转化,形成“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操作手,既是劳务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是施工单位的发展方向。

当全体新生代农民工走向“高度“机械化”、“智能化”的时候,也是基建产业转型成功的时候,也许是我们“从富变强”的时候。

国家定义的“农民工”,在新时代下,打工出路又在哪里?(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