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事件之最不幸:骗子和为骗局叫好的人都是可耻的

1

瑞幸事件,让我痛心疾首。

我发了条微博:

那些以为瑞幸是花美国股民的钱请中国老百姓喝咖啡的人是有多无知?如果这样的烂企业叫民族之光,这个民族就失去了希望。人心有时候真是比病毒还可怕,原来有些人良知的标价是1.8折的优惠券。这其实是一杯巨贵无比的咖啡,而且将由所有的中国人买单。

有人评论说:

瑞幸事件之最不幸:骗子和为骗局叫好的人都是可耻的

而且,持这种看法的人,为数不少。

瑞幸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人是看不到或者是故意忽视的,对于他们来讲,一杯便宜的咖啡更加重要,这是自己可以到手的利益。为了喝到这杯便宜咖啡,为了这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利益,他们甚至跳出来为瑞幸辩解。这样的人连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不是,他们是粗暴的利己主义者。

也有些人认为,瑞幸根本就不是中国企业,注册在开曼群岛,在纳斯达克上市,代表不了中国,对中概股不会有影响。

瑞幸事件之最不幸:骗子和为骗局叫好的人都是可耻的

这种想法,天真而且一厢情愿,好像只要自己这样认为,就可以成为事实。

我问了一位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朋友,他说,瑞幸事件在心理影响上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是这么大规模的作假。这肯定导致国外投资机构对中概股信任度上会动摇。从长远来看,再加上种种其他因素,特别是美国跟中国的矛盾,中概股在国外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所以瑞幸真的只是割了资本主义的韭菜?

还有人赞美瑞幸在资本上的动作是完美的:从开始就没打算靠实业赚钱,从神州租车开始,资本运作就日趋熟练,瑞幸的整体操作驾轻就熟,创始人赚得盆满钵满,全身而退。

在他们眼里,对于瑞幸创始人,充满了艳羡,只恨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

瑞幸自爆作假后,瑞幸官微在4月3日发布微博说:今天更要元气满满!

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在朋友圈说:今天更要元气满满!

真•元气满满的无耻!

新浪财经报道中,援引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圣的看法,他认为:“瑞幸这种捏造财务的恶意欺诈行为,无疑给投资者‘挖坑’,投资者一系列的维权行为,美国证券监管部门调查,可能引起社会的广泛质疑,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赴美上市的中资公司股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至少目前已经降低投资人对中概股的信心。此次瑞幸造假事件,从时间跨度、涉及金额等方面都比较严重,这将在相当长时间成为投资者心里的一个‘梗’。”

而京东零售CEO徐雷表示,“瑞幸财务的作假是对中国企业形象的影响是破坏性的,对中国创业企业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经过此事,全社会很多经济成本会提高,因为信任已经被破坏了,而信任是最昂贵的。”

2

梳理一下瑞幸事件时间线:

2020年2月1日,浑水发布twitter,公布了一份长达89页的揭露瑞幸财务造假和销售虚增问题、同时还对瑞幸的商业模式产生质疑的匿名报告,浑水认为这篇报告内容可信,声称已经做空瑞幸。

《做空瑞幸报告:欺诈+基本崩溃的业务》值得反复阅读,从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2月3日,瑞幸公开否认报告内容,说不属实,但并未给出辩护证据,随即董事会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进行彻查。

4月2日,瑞幸调查小组自曝,承认了销售虚增的事实。公告发布后,瑞幸股价跌幅75.6%,市值蒸发近48亿美元(合计人民币340.5亿元)。

这份匿名信源报告,迄今为止没有人出来认领,我反复看了三遍报告,是非常专业的尽调,这项调查总共派了92个全职和1418个兼职调查人员,对瑞幸全国范围内的门店进行了11260个小时的视频监控,还实拍了25830张消费小票,并且混迹到店长群观察订单号的打乱机制(为了防止外部观察真实的销售数量)。

这份报告不仅送到了浑水,也送到了另一家做空机构香椽,但香椽并未采信。

除了这份报告是个巨大的疑点外,瑞幸自爆作假的三天之前,有人提前做空了瑞幸,获利高达15倍。

希望后续这个谜团也能揭开。

瑞幸事件中,谁赚到了钱?

无冕财经报道,瑞幸实控人、投资人陆正耀此前对瑞幸咖啡的大部分投资均以借款名义收回。

瑞幸咖啡管理层通过股票质押兑现了49%的股票持有量。

2020年1月8日,瑞幸咖啡前五大股东中大钲资本减持3840万股,套现2.3亿美元。

关于那个提前做空,雪球报道,“3月31日,瑞幸咖啡突然成交2.2万份5月15日到期行权价是15美元的做空。该看空期权成本价为0.7美元,2.2万份合计150万美元。瑞幸闪崩后,该期权价值大概9美元,合计净赚1.3亿元。”

瑞幸事件中,谁蒙受损失?

瑞幸的投资者,包括投资机构和散户

国内中小加盟商

无法收到货款的中国供应商

无法领到工资的瑞幸员工和上下游公司的员工

无法收回贷款的国内银行

在全球范围内信誉受损的全体中国人

还有一个不确定的,瑞幸咖啡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责险,平安、人保、太保等十逾家险企参与承保,这个情况就比较复杂,需要证券监管机构介入调查后才能最终定性是“过失”还是“故意”,如被认定为“故意’甚至‘犯罪”,保险公司对董责险恐难理赔,否则的话,这些保险公司将面临巨额损失。

3

瑞幸的骗局,我最反感的,除了参与骗局的人外,还包括骗局拆穿后把瑞幸称为“民族之光”的人。

真是大型魔幻主义现场。

一个项目,商业模式是否成立?是谁赚到了钱?这些钱花在哪儿?它们发挥了什么实质性的价值?对于人类和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这些问题,不要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

商业需要健康的未来,而不是一味为了逐利,内外都沾染了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这个社会变成了交叉割韭菜的大型现场,这不仅仅是商业的悲哀,也是人类社会的悲哀。

人类不应该成为只知道赚钱的机器。

人也不应该一味推崇赚到钱的人,要看这钱是否来自正道。

在商业社会里真正受到尊重的人,不应该是只会赚钱的人,特别是赚取不义之财的人,而应该是创造了新的价值,为产业和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比如孙正义,他作为一个投资者不断地投入新的领域,发掘有前途的前品,扶持新科技的成长,这样的人对人类社会是有贡献的。瑞幸的确是让很多人喝了优惠咖啡,但因为这种优惠,就可以忽略掉其不正义的一面吗?

瑞幸向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好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取信于投资者,并不完全是瑞幸自己的力量,如果说这是一个骗局,瑞幸是其中的核心骗子,周围还有一批骗子,大家合伙作局,去坑骗最后接棒的投资者。

诚然,故事的确重要,现在几乎连小孩都知道,要讲好故事。好的故事会吸引消费者和投资者,但是故事不应该只有一张皮,应该以产品和价值链为依托,如果只有好的故事而包裹的是一团虚无,是伪造出来的数据,和表面上呈现的价值并不相符,那么这不是故事,而是一个被故事包装出来的巨大骗局。

如果我们满足于这样的故事不断涌现,那么商业社会将会成为被白蚁蛀空的大堤,而一旦决堤,洪水袭来,商业伦理将荡然无存。

我想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如果像瑞幸这样的行为被赞颂,也将激励更多的人去做类似的骗局。那么,一方面投资机构将越来越谨慎,宁可杀错不可放过,即使是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支持,而在另外一方面,更多的人将把自己的精力主要放在讲故事上面,而不是放在产品本身。因为对他们来说,让自己获利的,是故事而不是产品。

但在商业伦理层面,这是本末倒置。

有些人只看到了一杯免费或者是1.8折的咖啡,作为受益者,他们希望瑞幸的骗局持续下去。

但是如果他们处身在瑞幸链环上,被瑞幸影响而失业,他们还会这样想吗?或者他们享受着一杯瑞幸咖啡,而他们的亲人因此而失业,他们还会这么想吗?至于说无数的陌生人受到不良影响,他们是一定不会关心的,因为那和他们无关。

在一个巨大的商业链上,影响多少人、会有多大影响,也真不好说。那些贪图瑞幸咖啡,并且认为瑞幸是国货之光的人们的亲戚朋友会不会也受到不良的影响?我们对其并不会幸灾乐祸,对于一切受到牵连的人们,包括受到瑞幸影响上市进程和表现但一直兢兢业业的企业,都表示同情和悲悯。

4

有人说,难道你没喝过瑞幸咖啡吗?你这样谴责瑞幸,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承认,我喝过瑞幸的几杯咖啡,第一杯免费,后面的几杯低到1.8折,但也就是这几杯而已,瑞幸不合我的口味,家里的咖啡也喝不完,我对这个模式也感觉疑惑,虽然外面吹得天花乱坠,所以,不喝咖啡,也不再向朋友推荐。

如果因为喝了这几杯咖啡就算利益相关者,我承认。

但并不会因为这几杯咖啡,就埋没了良知。

我对瑞幸骗局的愤慨,对吹捧瑞幸的人们的愤怒,不是作为一个个体,而是作为一个公民发声。

今天晚上,和做投资的朋友通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我有悲观情绪,他安慰我要尽量往好处看。我虽然悲观,但也还是要行动,并不会因此陷入消沉,自暴自弃。

身为社会公民,我有责任维护正常的商业环境,人微言轻,但也要发声。不因为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诚信、良知和尊严是始终都在坚持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始终都要正确传递的。

瑞幸事件之最不幸:骗子和为骗局叫好的人都是可耻的

最后,让我以里尔克的诗作为结尾吧,对这个世界,我永不能做到置身事外,在每一个“此刻”,我都感受到有人在“哭我”、“笑我”、“走向我”、“望着我”。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而如果人人都对恶、无底线的自私持放任的态度,雪崩的时刻,终会到来,那时,无人幸免——

此刻,

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

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

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

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