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他鄉,你是否還記得童年裡的“故鄉味道”?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中,離開家鄉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隨著時光的流逝,每一次的相逢與離別,都讓我更加的思念與牽掛著故鄉,那些兒時的味道,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不斷地索饒著那顆遊子的心。

其實在我的記憶中,兒時的家鄉並沒有什麼具有特色的美食。我的家鄉是在鄂西北大山裡的一個小山村裡,記得小時候,村裡經常要做義務工(聽說過“義務工”的朋友,估計小孩至少都要上初中了吧),每當做義務工時,爸媽都要在天才矇矇亮就起床,隨便弄點吃的,便帶著鋤頭鐵鍬出發了,直到月亮高掛之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而中午的午飯,也便是早上出發之前做好帶去的乾糧就著一杯涼開水。

而為了省事,早上媽媽最常做了帶著當乾糧的就是鍋貼,我們家裡叫軟餅,每次也都會多做幾個放家裡,留著我和妹妹起床了吃,漸漸的,軟餅便成了我們兒時最常吃的一種零食。媽媽烙的軟餅,軟而不皮,油而不膩,咬一口,脆脆的,香香的,至今想起都讓人回味,只是,這種味道如今也只能回味了,這輩子是再也吃不到媽媽做的軟餅了!

最近在準備每天要分享的美食材料時,都時常想起媽媽烙的軟餅,於是,今天便去買了一些麵粉回來,準備自己也照著媽媽的樣子做個軟餅解解饞。

其實軟餅做起來是很簡單的,只需要用一小碗麵粉,加點鹽和辣椒粉調好味,加一碗水邊倒邊攪,直到把麵粉攪拌成均勻的液態,然後熱鍋加入一勺油,把油均勻的塗在鍋底及四周,等油燒到七八成熱時倒入一半的水面,然後用鏟子慢慢把中間堆積的面往鍋四周趕動,讓餅儘量的薄一些,等一面烙的差不多好了,翻過來烙另一面,直到兩面都金黃酥脆即可。

遠在他鄉,你是否還記得童年裡的“故鄉味道”?

適量麵粉加食鹽辣椒粉調味,加水攪成液態

遠在他鄉,你是否還記得童年裡的“故鄉味道”?

熱鍋加油燒熱,倒入水面攤薄,烙好一面翻過來烙另一面

遠在他鄉,你是否還記得童年裡的“故鄉味道”?

兩面都烙成金黃酥脆時即可出鍋

因為我用的鍋底部有花紋,不是光滑的,所以烙不出媽媽那個樣子的,家裡用的是那種燒柴的灶,鍋很大,媽媽總是能把餅烙的很薄很圓,而且跟鍋一樣大,而我最佩服的還是,那麼薄那麼大的一張餅,一面烙好之後,媽媽竟然能輕而易舉的一下子翻過來,而餅從來都不會破掉。

味道還是那個味道,可是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或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吧!


我是小可,我的信條是“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美食驅不散的,如果有,那就再來一杯奶茶!”如果您跟小可一樣都是美食愛好者,希望能給小可點個贊或關注一下“小可話美食”以示鼓勵哦!我會每天分享更多的美食小技巧,如果您有其他的意見或建議,也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咱們共同探討美食中的小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