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感謝大家不離不棄,承蒙關注,2019年繼續分享商業模式與財報閱讀體驗。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今天想分享的內容主要和互聯網產品的商業模式相關,內容彙總翻譯自國外一個風投博客a16z,原文標題(需要可檢索):Outgrowing Advertising: Multimodal Business Models as a Product Strategy

原文比較長,主要表達了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式之間的差異,重點對(贊)比(美)了國內內容行業豐富的收費模式(攤手)。

1 美國的互聯網生態:廣告、交易\\訂閱

其中對美國互聯網商業的收入來源分解和我之前的一篇文章意思接近:即兩種模式,廣告驅動、交易\\訂閱驅動,這反過來又推動了公司如何考慮創造產品。例如,廣告驅動的公司專注於增加應用程序的參與度和時間; 交易驅動的服務可在結賬前優化最低摩擦力。

如下圖所示,美國家喻戶曉的互聯網公司均可分至這兩類: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美國互聯網商業模式

簡而言之,美國的APPs要麼是眼球經濟,要麼是錢包經濟的一部分。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兩種商業模式都很純粹

2 中國的新商業模式

(1)國內的互聯網企業收入來源更加豐富。國內移動互聯網普及速度比PC快很多,可能因為移動廣告在小屏幕上更加煩人,因此今天中國對廣告與其他收入流的重視程度與美國截然不同。另一方面,由於中國競爭環境的加劇,平臺不能不同時尋求其他收入來源,並在不損害用戶體驗的情況下找到貨幣化的方法。以騰訊為例,收入來源非常多元化(可以參考此前文章: )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騰訊1H 2018 收入分佈

(2)隨著產品在移動領域變得越來越複雜,具有多樣化的內容消費收入流的商業模式——既不僅僅依賴於廣告也不依賴於交易,也在不斷髮展。作者討論了四種不同的內容類別,不同的消費者產品作為案例研究,不僅說明商業模式有多麼不同,而且說明商業模式如何產生獨特的、最終更好的消費者體驗。

圖書

在美國,我們通常在亞馬遜的網站上購買數字圖書作為幾種購買選項之一,與普通購買的結賬流程相同。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在中國,書籍的消費方式截然不同。除了付費訂閱服務(類似於Kindle Unlimited),QQ閱讀中的圖書銷售有三種主要商業模式:

1. 付費書籍允許讀者免費訪問最多2/3的內容,先讓其著迷,需要付費才能解鎖結局;

2. 以字數付費。對按章節更新的小說,讀者按每1000字付費。以下是2014年最受歡迎的書籍之一,一世傾城,它有超過10000章,並且仍在更新——現在超過整個哈利波特系列的[46倍](MY GOD!)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一世傾城

3. 一些作者提供免費書籍和插圖,獲得忠實的用戶群,然後通過收小費賺錢。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社交元素和遊戲也結合在一起,創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用戶體驗。

對應的,國內電子書行業從2016年到2017年增長了35%以上,而美國市場在不斷下滑。——(不過這可能只是因為我們用手機用的太多了 LOL,讀紙質書的還是少)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中美電子書市場走向正好相反

播客(Podcast)

播客在美國發展比較早,曾經聽過幾次相似的平臺內容,很多是大咖訪談性質的,比國內現在火熱的音頻付費內容早的多。

但很可惜播客沒有很好的商業模式,完全靠廣告收入,最終沒能撐下來,在2014年要靠募集捐款保證繼續運作。

2017年美國的整個播客市場為3.14億美元,全部來自廣告。而同期中國音頻付費內容市場的估計為30到50億美元,許多個人播客都是百萬富翁。——這不是人才的差異, 這是商業模式的不同之處。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在國內,很多播客向終端客戶收費,而不僅僅依靠廣告。主播也能通過廣告、打賞獲得額外收入——內容創造者有更多資金投入製作更好的內容、平臺和用戶均可獲利,實現多贏。在得到平臺上,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已獲得800萬收入。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經濟學家最好賺錢的日子

除了規模和商業模式之外,國內播客平臺還通過社交元素和遊戲化來吸引用戶。喜馬拉雅有一個練級概念,用戶可以通過在應用程序中聽取或花錢來獲得優惠券;Dedao擁有一個基於學習的社交網絡,用戶可以在其中創建公共個人資料並分享或比較課程筆記。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得到筆記

視頻

在美國,用戶首次點擊視頻時通常會看到前置廣告,廣告通常與視頻內容無關。

在國內,愛奇異(有這麼厲害?),使用AI技術解析正在播放的內容,並加載與內容相關的廣告。如下圖的口紅廣告: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愛奇藝的商業模式也未侷限於廣告,廣告收入佔比未超50%,付費VIP會員數量已超8000萬,且會員不僅僅是會員,還會額外享受折扣優惠券等。——這一點我其實並沒有太認同,首先是付費會員水份太多,很多是各種活動打折送的,去年最優惠時89一年還送京東plus,不虧損才怪了;其次優惠券這塊,想法很好,我是從來沒用過。

音樂

在美國,用戶習慣於每月付費訂閱Spotify,或帶有廣告的免費在線廣播。

與之對比,國內音樂流媒體玩法多多了。作者以騰訊音樂為例,用戶可以購買專輯限時聽取機會,騰訊還搞出購買次數榜單,每次購買均可得到一次投獎機會,可獲得簽名海報或明星周邊,這種遊戲化和獎勵系統將普通粉絲變成超級粉絲,並讓超級粉絲與他們崇拜的藝術家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

超越廣告:中美互聯網商業模型對比

周杰倫的專輯售賣

另外,中小歌手可以發佈文章或通告,粉絲可以看到新聞、音樂視頻和幕後內容,歌手能夠分享更多他們的故事,粉絲們可以發展更深的忠誠度,這一點西方平臺也未能做到。

另外,用戶還可以自主建立音樂電臺,或講述歌曲故事,或評論歌詞,並獲得打賞收入。騰訊音樂另一款APP還有卡拉OK功能,用戶可以直播唱歌。

這些細微差別的商業模式的結果是騰訊音樂高達70%的收入來自那些直播服務:電臺和卡拉OK打賞。這與Spotify的90%收入來自訂閱的商業模式形成鮮明對比。騰訊音樂的商業模式將音樂從單獨的消費產品轉變為生活方式,可共享的體驗。

小結

國內的互聯網模式的確有些創新,超越僅限廣告和僅限交易以實現收入的模式,特別是在內容付費方面,模式相當豐富,不知道這是否與國內的大環境有關,大家都處於知識焦慮的狀態。

對比來看,如果僅看收入來源,FAANG的商業模式的確較為單一,但無論市值、科技含量仍遠超國內互聯網公司,BAT與之仍有明顯距離,特別是在近半年下跌之後。

最後,不得不說,老外這場子捧的還不錯,是不是該試試,去國外販賣下知識焦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