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不以生命來要挾

近年來,自殺現象呈現低齡化,十歲以下的兒童都能輕而易舉地說出“我要自殺”。雖然兒童提及自殺,常伴有獲益的訴求,屬於自殺姿態(指不以結束生命為目的,而以引人注意自己,達到警告、威脅、使人妥協或求助等為目的的自殺行為),但是兒童在衝動情況下自殺造成死亡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一旦孩子出現自殺姿態,家長就會變得如履薄冰、手足無措。誰都不敢冒著悲劇發生的風險,於是情況愈演愈烈,孩子愈發得寸進尺,家長愈發束手無策,因此,該如何和孩子探討自殺問題成為兒童青少年諮詢門診的一類重要訴求。

教會孩子不以生命來要挾

首先,家長需要調整對待孩子談論自殺問題的態度。規避常見的兩種極端:一種是家長變得異常緊張,立馬妥協,這樣的態度容易造成孩子不斷以自殺姿態來滿足自身不合理的訴求,讓教育變得更加困難;另一種是家長“擺出”一副不以為然的態度,甚至言語刺激孩子“有本事你死給我看”,這樣的態度容易將孩子逼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造成孩子衝動性的自殺行為。

家長最恰當的做法是要以從容平和的態度,嚴肅地和孩子探討有關生命的這個問題,讓孩子瞭解,以生命為籌碼的要挾是對自身的不負責任。當然,一切教育都要在確保孩子的自殺行為沒有即刻風險的情況下進行,如若孩子已經有明確的自殺風險時,應該先處理孩子激動的情緒。語氣平穩地告訴孩子,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不適合做重要的決定,希望可以給予自己一些時間考慮清楚。

教會孩子不以生命來要挾

其次,家長的榜樣作用很重要,如果家庭在出現爭執的情況下,容易出現用“要挾”的方式來讓問題得以解決,這會對孩子形成負面的教育示範。因此,家長應該學會以身作則,遇到問題應該學會用健康的表達方式讓問題得以解決。孩子出現自殺姿態時,常常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到更好的應對問題的方式。家長需要學會識別孩子自殺姿態背後的潛臺詞是什麼,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同時,這是一次教育的機會,教導孩子用健康的方式去表達訴求。

教會孩子不以生命來要挾

最後,家長對待生命的價值觀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家長需要了解,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生命有絕對的主宰權,並不是為別人而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瞭解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因為生命一旦失去將不可挽回,引導孩子對生命保持敬畏之心,這是潛移默化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才是治本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