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和潔癖能混為一談嗎?

踏雪尋梅wsy


不一樣的,有很大不同,但不要因誤讀概念而引起恐慌。


一個是症,一個是癖,並不是帶病字邊的都是病,瘦就是一個好例子。症是症狀,引申為某一症狀為典型表現的身體或心理的非正常狀態,如拖延症、強迫症、焦慮症、厭食症等。癖,是一種偏好,過度的喜歡。症屬於問題,癖屬於正常範圍但有過度。


強迫症之所以與潔癖有混亂,是因為潔癖是以愛乾淨、愛清淨為主要表現,洗滌、清淨的行為較多,並且對其他方面也有潔淨的表現。而強迫症中有一種是強迫洗滌,就是反覆洗滌某種特殊的物品,而且洗後仍自感不清潔,對其他事物卻未並都希望清潔。


潔癖是泛愛清潔,過度但不過分;強迫症的洗滌是對某物不斷清洗,過度過分甚至過激,有時候把手都洗退皮了。


強迫症的種類除了強迫洗滌外,還有強迫關門關窗關閥門,強迫禮儀性動作,強迫胡思亂想等等,並非只有和潔癖類似的強迫洗滌。


潔癖是一種偏好,不有調治;強迫症是一種障礙,影響生活,需要調整。強迫症的本質是想用強迫行為來代替問題的真正解決辦法,是一種錯誤的問題解決思路的過度強化,應該重新審視問題,找到真正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才能消除強迫症。


飛揚心理王主任


一家專業的心理諮詢中心,歡迎大家訂閱打擾 ~

不能混為一談。

從強迫症的精神分析角度來說, 強迫症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強迫思維”和“強迫疑慮、反覆檢查”以及“怕髒、強迫洗滌”。

患者在得病之初,往往會有一些心理誘發因素,這些誘發因素,導致強迫症,往往還跟得病前的個性因素有關,比如,內向,固執刻板,追求完美,缺乏安全感,這些個性特點,跟早年生活經歷有關,特別是幼年創傷,缺乏母愛和社會支持。強迫症患者,往往會採取壓抑、隔離和轉移、理智化(包括合理化)等防禦機制,躲避壓抑其痛苦情緒。而且經常會把“幻想”當現實,把低概率事件當作是高概率事件,把或然發生的事情當作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病人這些特點,往往跟其幼年的心理創傷有關。

患者的潛意識中有情感和需要,存留了針對外界事件的內心反應模式,卻沒有時間和空間。所以,潛意識,雖然服從因果律,但不是 “前因後果”,而是過去和現在“共時性”地同時存在於當前的潛意識之中。早年發生的外部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是個體對當前事物進行反應的內心依據,正在參與著他現在的情感和行為。


康馨心理諮詢


通俗一點來講,不是一個概念。

強迫症需要反覆的確認一件事是否做了,譬如我隨手關門下樓梯出門,剛走出幾步,我心理犯嘀咕:剛才鎖門了嗎?鎖了?沒鎖?不敢確定,於是又跑回去看幾眼,哦,原來鎖門了。這就是你要的強迫症。

而潔癖是一種對潔淨有著特殊心理要求的病態,譬如我擦一把椅子,本來就很乾淨了,你覺得心理不放心,又去擦一遍,擦了一遍還是不放心,於是戴個白手套再去摸一下,不乾淨再擦,直到擦的一寸不染,或許”極樂淨土“才是他們的歸宿吧。

所以不能混為一談。


歲在甲子


潔癖只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強迫症的症狀主要可歸納為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強迫思維又可以分為強迫觀念、強迫情緒及強迫意向。內容多種多樣,如反覆懷疑門窗是否關緊,碰到髒的東西會不會得病,太陽為什麼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站在陽臺上就有往下跳的衝動等。強迫行為往往是為了減輕強迫思維產生的焦慮而不得不採取的行動,患者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得不做,比如患者有懷疑門窗是否關緊的想法,相應的就會去反覆檢查門窗確保安全;碰到髒東西怕得病的患者就會反覆洗手以保持乾淨。


心理諮詢師王旭亮


兩者都讓人身不由己。


蘭英173467701


不能,強迫症比潔癖更可怕。


木木二五七


潔癖的人有強迫症,強迫症的人不一定有潔癖,潔癖的人更可怕


活見寶


不可以,強迫症是,有地方髒了就必須把它擦乾淨,不保持整潔清爽就不舒服。 有潔癖是,有地方髒了不敢去擦,怕弄髒自己的手。 強迫症身上有灰塵,會把它拍掉,並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著。 潔癖身上有灰塵,會洗個澡,並換一身乾淨整潔的衣服。



舉個簡單的例子:

強迫症是,有地方髒了就必須把它擦乾淨,不保持整潔清爽就不舒服。

有潔癖是,有地方髒了不敢去擦,怕弄髒自己的手。

強迫症身上有灰塵,會把它拍掉,並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著。

潔癖身上有灰塵,會洗個澡,並換一身乾淨整潔的衣服。


NAOKEERTENG


不能混為一談,潔癖不一定就是強迫症,強迫症患者很多的確有潔癖。應該是和程度有關,區分在於是否泛化。有沒有影響到了正常工作生活,是否給自己和家人造成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