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策劃/ 執行:海鮮指南(seafood-guide) 編輯部

年終歲末,適合回顧。

2017年轉眼即過,回望這一年,中國海產業發生了什麼?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

海鮮指南特意推出了“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專題,我們期望從這些事件背後,一窺這個正處於巨大變革中的中國海產業正在發生著什麼,一窺這個正處於巨大變革中的中國海產業未來都有哪些趨勢。

2017 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

年度事件一:

中國進口海產市場持續火熱,全球各大海產供應國爭相來華推介

上榜理由:2017年,中國海產品市場尤其是進口海鮮市場仍然保持了迅猛增長的態勢,中國被認為是未來海產品的最大市場,預計2025年進口將達到452萬噸。面對龐大中國市場,全球各大主要海產國也是紛紛通過加強宣傳推廣、帶領商務考察團等方式佈局中國。

2017年,隨著在中挪雙邊關係正常化後,挪威首相索爾伯格、挪威漁業部長桑貝格相繼訪華,並帶來了史上最大訪華貿易團及海產團,目的就是為了推廣更多的挪威海產品。

新西蘭、澳大利亞先後與中國開展自貿協定,中國已經長為兩國海鮮戰略性目標市場。自中澳自貿協定生效1年多以來,澳大利亞對華鮑魚出口翻了一番,澳大利亞龍蝦出口更是翻了兩番,中國與澳大利亞雙邊貿易額已經突破了1000億美元。新西蘭方面希望在2030年該國90%的海鮮產品可以通過自由貿易協定出口到中國。

而與中國自貿協議多年的天涯之國——智利,更是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智利周活動,其中農業海產品是雙邊貿易的重要板塊之一。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13年智利冰鮮三文魚進口量僅有709噸,而到了2016年,智利冰鮮三文魚進口量激增到13625噸,四年時間進口量上漲高達18倍。目前,中國與智利很多進口海產品都已實現零關稅,這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更實惠的智利海產品進入中國。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此外,近年來越南、印度、厄瓜多爾等水產養殖大國也逐漸將戰略佈局到中國,以越南為例2016年越南對歐盟出口水產量已經出現下降中國市場對越南的各類水產消費需求都較大,一部分計劃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開始逐步轉向中國市場。

不但是國外,在國內,由於對中國海產尤其是進口海產的看好,不少資本也紛紛進入海產行業。2017年9月,聯想佳沃正式宣佈聯想佳沃戰略投資國星,這是繼聯想2016年收購澳洲KB海鮮集團的又一佈局,標誌著中國海產業“資本+海產”模式誕生。

全球海產,中國餐桌,未來中國海產品市場可期。

年度事件二:

海關總署年底集中重拳打擊邊貿走私,水產品正關流通時代來臨

上榜理由:2017年12月,海關總署緝私局統一指揮北京、南京、福州、南寧、昆明、石家莊、上海、青島、廣州、湛江、海口等11個海關緝私局,在地方公安、邊防、海警等部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共同開展“4.12”打擊凍水產品走私集中行動,一舉搗毀涉案走私團伙8個,查證涉案凍水產品3.7萬噸,案值初估人民幣19億元,切斷了多條凍品走私入境、倉儲、改換包裝、運輸和批發銷售等環節的走私鏈條。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辦案緝私警清查嫌疑凍品

水產邊貿走私一直是行業的一個公開秘密,無論對行業健康發展還是食品安全都帶來了非常大的隱患。此次,海關總署大規模打擊走私行動,釋放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依賴於邊貿走私的水產品貿易接下來將會受到極大的打擊與規範,水產品正關流通才是大勢所趨。

一方面是水產邊貿走私被打擊,另一方面是中國連續兩次降低海產品進口關稅,以及增值稅稅率的下降。中國正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海產業備受國際市場關注,進口關稅和增值稅的降低、邊貿走私行為的打擊等利好消息,表明中國正不斷地引導著進口商從正規渠道進口產品入境,也將更多更優質、新鮮的進口海產品帶上了老百姓餐桌。

年度事件三:

海產“新零售”元年爆火,線上線下開啟海產消費新模式

上榜理由:自盒馬鮮生2016年年初首店開業,一個近乎生鮮大賣場、海鮮市場和餐廳的結合體,通過3公里半小時送達的精確流量運營及門店體驗互動實現流量變現。這種模式在2017年迅速爆紅,人們將它定義為新零售。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2017年6月,盒馬鮮生北京首店試營業

2017年被稱為新零售元年,同樣新零售也是2017年中國海產業最火熱的關鍵詞之一。盒馬鮮生率先開啟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超級物種單店坪效達到最高,本來生活線下旗艦店以社區店方向搶佔西南市場,京東也接連佈局7Fresh實體店。

由傳統的加工外貿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內銷,近幾年不少加工出口企業在轉型升級,嘗試將產品細分化、標準化、便捷化以及品牌化,為終端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品牌水產品。新零售業態的興起,為消費者提供了更豐富的海產消費場景和體驗,最重要的是新零售為終端提供了不同的消費思路和品牌選擇,無疑給中國海產業帶來了諸多創新和可能。

年度事件四:

挪威三文魚“解禁”歸來,中國三文魚市場面臨新一輪洗牌

上榜理由:2017年,隨著在中挪雙邊關係正常化後,挪威首相索爾伯格、挪威漁業部長桑貝格相繼訪華,並帶來了史上最大訪華貿易團及海產團。在雙方的推動下,此前被“禁”的挪威三文魚重新開始批量進入中國。

挪威三文魚的“解禁”歸來無疑會對接下來的中國三文魚市場產生深遠影響。數據顯示,在被“禁”之前,2010年,挪威三文魚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高達92%,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市場三文魚的“王者”。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2017年5月24-25日挪威-中國海產暨養殖峰會

中國作為三文魚的主要消費國,歷來是兵家的必爭之地。在挪威三文魚被“禁”的幾年,其它三文魚產地及國家,如英國、智利、丹麥、加拿大等趁機在中國的市場逐漸崛起。數據顯示,2014年智利對中國出口的冷凍三文魚達7200萬美元,冷凍三文魚已經佔據中國市場第一,冰鮮三文魚的目標是在最近幾年內也做到第一。

隨著挪威三文魚的“解禁”歸來,2017年挪威開始加大三文魚在中國的市場開拓,力圖回到當年的“王者”地位。挪威海產局畢思明先生就表示:雖然2017年挪威三文魚出口中國只有4000噸。隨著市場準入的改善,希望能在2018年實現挪威三文魚在中國三文魚市場份額的大幅增長。研究表明,迄今為止,挪威三文魚仍然最受中國消費者歡迎。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挪威三文魚的“解禁”歸來,2018年及以後,中國三文魚市場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這其中,不僅有國外四大三文魚主產國挪威、英國、智利、丹麥、加拿大的競爭,也有來自於中國本土三文魚企業的競爭。中國三文魚市場新的格局會怎樣,我們拭目以待。

年度事件五:

上海恆大水產市場關閉,中國水產品批發市場整體面臨升級改造

上榜理由:2017年2月15日,上海恆大市場、楊南農副產品市場正式關閉,商戶外遷,恆大水產市場建築物在2017年2月28日前全部拆除完畢。這是繼2016年10月,上海銅川路水產市場關閉後,上海又一大水產市場因城市發展和環境衛生管理問題而關閉。

恆大市場位於位於上海浦東區楊高南路,開業已有20年,共有1300多家商戶,其中水產類商戶有500-600家,是上海市排名靠前的水產市場之一。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恆大水產市場的關閉之後,滬上水產批發市場版圖也發生了變化

長久以來,由於地理位置的侷限,市場交易規模受到影響,恆大市場未能更好的進行市場擴展,同時,水產批發市場的環境整治一直是各地各市場的嚴重問題,此前的銅川路和現在恆大市場的關閉,都是因此。

恆大市場關閉後,目前上海其它主要水產市場也在進一步升級改造。上海作為全國主要的水產品集散中心,承擔了本地市民生活消費和華東地區水產品流通集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上海經濟發展和城市改造,水產市場在城市的地理位置、市場內區域的分佈規劃、消防系統建設、衛生環境等問題就成為了水產市場能否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不僅僅是在上海,全國水產市場的改革也都是圍繞以上幾方面進行。我國各大城市的主要水產市場普遍建成於上個世紀,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規劃的變動,水產市場現在普遍面臨著改造問題。水產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將會朝著集約化、精細化、規範化、環境衛生好、品類覆蓋廣的方向發展,解決了環境衛生問題和城市發展矛盾的水產市場將會承擔起市民水產品消費的重大作用。

年度事件六:

水產品初加工遭遇瓶頸逐漸式微,原料半成品化、成品化供應大勢所趨

上榜理由:

2017年,僅靠水產品原料供應的中國海產供應商們近幾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轉型發展瓶頸,水產品原料不穩定性增加、下游採購透明化提高、中間環節減少,他們在2017年做了非常大的嘗試,即由從前的水產品原料供應向食材化供應轉變。

隨著國內消費進一步升級,如何解決下游客戶甚至是終端消費者的問題是中國海產業傳統供應商在轉型道理上遇到的最難點之一。2017年,中國海產供應商在供應的產品形式有了相當明顯變化與嘗試,即由從前的水產品原料供應向食材化供應轉變。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肯德基吮指十三鮮小龍蝦堡

從餐飲渠道來講,變化是由原來的原條、原料魚或蝦直接供應轉變為提供半成品、預製品甚至是定製化產品供應,海產供應商更多被附以中央工廠或中央廚房功能,比如小龍蝦+肯德基開闢了漢堡新形式,羅非魚企業也嘗試開發不同的菜式以適應內銷餐飲市場,調味巴沙魚繼續引領餐飲採購前沿;

從商超渠道來講,變化是由原來的簡單原料包裝轉變為半成品或者即食產品,這些變化一來既可以減少下游客戶的研發、運輸、供應問題,二來也可以提升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由於水產品原料不穩定性增加、下游採購透明化提高、中間環節減少,僅靠水產品原料供應的中國海產供應商們會遇到越來越多的發展瓶頸,水產品原料供應逐漸轉變為食材化供應也必將隨著下游客戶乃至消費者的消費場景變化成為中國海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

年度事件七:

中國全面禁止自朝鮮進口水海產品,朝鮮海產出口遭遇“毀滅性”打擊

上榜理由:2017年8月14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佈公告,全面禁止自朝鮮進口煤、鐵、鐵礦石、鉛、鉛礦石、水海產品;8月25日,商務部再次發佈公告,禁止朝鮮實體或個人來華新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禁止已設立企業增資擴大規模;商務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佈公告要求朝鮮實體或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應自聯合國安理會第2375號決議通過之日起120天內關閉。中國企業在境外與朝鮮實體或個人設立的合資合作企業亦應按照上述安理會決議要求予以關閉。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聯合國通過制裁朝鮮新決議

中國是朝鮮海產品的重要出口國。一系列公告一出,對進口朝鮮海產品的相關企業和個人的經營產生了重大影響,對朝鮮海產品的出口更是“毀滅性”的打擊。據海關統計, 2017年我國對朝鮮進出口總值為50.6億美元,同比下降10.5%,其中進口17.2億美元,下降33%。其中12月份對朝鮮進口5434.2萬美元,下降81.6%。北極貝、蟹類、海螺和蜆子等海產品均受影響。

年度事件八:

“史上最嚴環保風”來襲,大面積網箱養殖拆除,中國水產養殖業遭遇轉型節點

上榜理由:環保運動對水產養殖業的影響始於2017年11月,全國主要的江河、湖泊、水庫網箱都開始轟轟烈烈的進行大規模清理,還有禁養區和限養區的劃定。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對庫區非法網箱養殖設施依法強制拆除

此輪環保之風波及全國主要網箱養殖地區,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和福建等地政府都相繼發出水庫網箱限期拆除通知,接踵而至的是大規模水產品滯銷,主要涉及品種羅非魚、草魚、鮰魚等淡水養殖品種。

貴州萬峰湖拆除網箱5038畝、龍灘庫區拆除網箱5909畝、思南縣拆除網箱1074畝、湖北咸寧“兩湖”水域拆除圍欄圍網170899畝、宜都清江高壩洲拆除網箱4萬口、湖南安化縣柘溪水庫拆除網箱1.8萬口、洞庭湖拆除網箱1.3萬口、四川二灘庫區拆除網箱5.4萬口等等,北方工廠化對蝦養殖場的冬棚和燃煤鍋爐也面臨改造,影響面積達120萬畝水面。至2018年1月,各地的網箱拆除和遷移還在陸續進行中。

2017年底的環保壓力對水產養殖業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涉及面積之廣度和影響的養殖戶數量之多創歷年之最。由於拆除期限短,全國各地庫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產品滯銷情況,對養殖戶收入和市場行情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接踵而至的就是未來市場的水產品流通空白,短時間內迅速減少的養殖面積和供應量,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的淡水產品流通和市場行情。

網箱拆除只是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這場環保運動勢必將會對整個水產業的未來發展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年度事件九:

2017史上最嚴最長休漁期,中國可持續漁業在行動

上榜理由:2017年是被稱為我國“史上最長休漁期”的一年。為養護海洋資源,我國從2017起開始實施新休漁制度,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統一休漁時間為5月1日,總休漁時間普遍延長一個月,最少休漁三個月,並擴大休漁類型,對非法捕撈的打擊力度也有所加強。農業部又於2017年12月發佈通知,2018年5月1日起,帶魚等15種魚類的幼魚也被規定不能再捕撈。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2017年9月1日,青島,市民在小港漁碼頭購買海鮮。當日中午12時,黃渤海史上最長的4個月休漁期結束,大批漁船出海捕魚,秋汛漁業生產正式開始

在“史上最長休漁期”的一年背後,是中國海洋漁業資源嚴重枯竭的現實與危機。有說法稱,自2003年開始,中國近海90%以上的水域幾乎無魚可捕。中國也是全球第一水產養殖大國,佔全球總產量的60%以上。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海洋捕撈國家。2015年,中國捕撈產量達1300多萬噸,年捕撈量比世界排名第二、第三的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加起來還多。竭澤而漁的捕魚方式,對中國海洋漁業資源帶來了巨大的破壞。

所幸,社會包括行業本身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史上最長休漁期”的出臺,說明中國可持續漁業已經走向了前行的大道上。此外,一些國際NGO組織如MSC、GAA、ASC等也在行動倡導可持續的海洋捕撈與水產養殖。期待行業的努力,中國的可持續漁業越走越好。

年度事件十:

“塑料紫菜”謠言造謠者被判刑,水產品闢謠任重道遠

上榜理由:2017年年初,“塑料紫菜”謠言被廣泛傳播,給福建等地紫菜生產銷售企業、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造謠者王某於11月30日經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為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塑料紫菜”是近些年來水產品謠言的典型代表之一。除此之外,蝦體白色寄生蟲、注膠蟹、注膠皮皮蝦等等等等,這一年我們聽過的謠言太多了。塑料紫菜造謠者被判刑,是水產品闢謠的一個重大突破,對造謠者起到了警示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水產從業者的利益。

“2017中國海產十大年度事件”揭曉!

但需要看到的是,這些年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日益提升,尤其是水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一直是消費者的關注重點。作為水產從業者,一方面需要規範好自身,另一方面,也需要意識到對大眾水產品專業知識普及的重要性,引導建立正確的水產品意識與觀念。

2018,願水產業者不再被謠言所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