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業經濟變化、農產品抗“疫”助農行動分析

2019-2020年,政策提出要重點發展“三農”,進行“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並做出發展“數字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培育家庭農場和向農業機械化轉型的要求。未來農村發展的重點將是“互聯網+” 農業、綠色化農業和農業新經濟。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業經濟變化分析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了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並迅速開始在全國範圍甚至世界範圍擴散傳播。截至2020年2月24日,全國已有超過7萬的確診病例。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將此次疫情列入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不確定性引發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焦慮和擔憂。

新冠疫情對農業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全面的。影響最大的是農業產業鏈中的運輸環節。受疫情影響,各地實施的嚴格交通封鎖,致使農產品運銷受阻,出現滯銷以及價格下跌問題,其中以當季果蔬等產品最為突出。在需求側,消費者的恐慌心理致使農產品需求端出現短期內緊平衡和局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由於疫情原因,部分出口渠道被封,這將從出口需求側影響農業經濟的運行。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業經濟變化、農產品抗“疫”助農行動分析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產品輿情分析

艾媒商情輿情數據監測系統數據顯示,新冠疫情爆發期間,農產品熱點話題主要聚焦在“滯銷”“春耕”等問題上。在輿情監測期間,農產品的網絡評價偏負面,主要源於疫情影響使農業產銷對接出現問題,消費者出現恐慌心理。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業經濟變化、農產品抗“疫”助農行動分析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抗“疫” 助農行動

艾媒諮詢分析師研究發現,新冠疫情爆發期間,為響應農業農村部號召,電商和短視頻頭部平臺發起“愛心助農”活動,利用供應鏈、大數據和流量優勢,彙集農產品滯銷信息,幫助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解決部分農產區滯銷問題。

2020年新冠疫期中國農業經濟變化、農產品抗“疫”助農行動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