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打人嗎?


你的孩子打人嗎?

有沒有接受過來自孩子的恨意?

有沒有聽孩子說過,信不信我打你?

你的孩子打人嗎?

在育兒的過程中,作為家長,如果足夠細心,是會發現孩子在不同階段是有不同的敏感期的。敏感期的來臨需要家長們觀察、引導、和科學養育。而不是在茶餘飯後的時候閒聊說出,“嗯,我家寶寶六個月了,是的,開始學爬了;我家寶寶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老是打人”。其實,閒聊也是可以聊出孩子成長的基本特徵的,但是,有沒有想過,閒聊出來孩子特徵的背後,是科學養育的另一個關鍵階段呢?

比如,在中心的時候,常常聽到家長反映:我家的孩子最近總是喜歡打人,脾氣變得很暴躁,說也不聽,也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去引導。

聽得多了,便開始留意這些孩子的行為特徵。在幼兒領域,科學育兒的關鍵就是觀察孩子的行為,並且根據孩子的行為,總結客觀的規律,然後在育兒普遍性的規律下,再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自己家庭的情況,針對性的給與孩子引導,便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敏感期。而不是在孩子正處於該敏感期的時候,沒有充分了解,甚至給孩子的行為“貼標籤”:真是不乖的孩子、沒禮貌、熊孩子等。總而言之,就是觀察行為和不亂“貼標籤”。

你的孩子打人嗎?

此處插入一個小觀點:什麼是行為?通俗點來說,行為就是客觀存在的,就好比是你自己拿一個攝像機能夠錄下來的動作、表情等,這裡面沒有主觀的猜測和“貼標籤”。

說到“貼標籤”,這裡再次插入一個小小的標籤理論。事實上,標籤理論是社會學的一個概念,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60年代開始流行。總的來說,就是人們會在被貼上“標籤”之後,在不知不覺中修正“自我形象”,逐漸接受這些不良的評價,並且開始認同他人的觀點,從而變成“標籤”中的人。所以呀,爸爸媽媽們要多去接納和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孩子真正的需求,不要輕易的給孩子“貼標籤”。真正的尊重孩子,站在他的一邊來思考問題。

你的孩子打人嗎?

回到今天的正題。一起來聊一聊孩子為什麼會打人呢?

你的孩子打人嗎?

原因一:個人因素

在孩子兩歲左右,肢體發育比語言發育早。也就是說當他們感到生氣,失望,疲憊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很好的說出來、表達出來,於是,他們就用他們最擅長的、更直接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情緒。而這些方式常常就是我們看到的:“打、推、拍、抓、踢或者是咬”。其實這並不是孩子的攻擊性行為,他們只是用動作來表示自己想要說卻表達不出的內容!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孩子其實是在表示自己對某事某人的喜愛!但是卻控制不了他的力度。比如有時候孩子收玩具會很用力的“扔”進去,也是孩子控制不了他的力度的表現。另外,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也和孩子的自我意識有關。皮亞傑認為孩子在2-6歲往往是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行動易衝動,不計後果,不守規則,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及結果。所以他們甚至不能理解打人的後果!

再者,這也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有關。處於嬰兒期和兒童期的小朋友,由於他們的運動、感知覺、情感、社交以及認知等體驗還需完善,所以他們的大腦皮質、皮質下及邊緣區域的發展也是有待完善的,所以這就會導致小朋友調適並控制衝動、沮喪、攻擊性以及暴力行為的能力不足,從而出現打人行為。所以小朋友“打人”往往是他們的大腦發育未完全很好控制自己而出現的現象,而這並不是他們的錯。發現了嗎?孩子打人的背後,絕對不是我們大人說的那樣“不聽話”“不乖”“熊”。

你的孩子打人嗎?

原因二:家庭教養方式

都說環境塑造人,孩子的行為也離不開家庭大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也會給兒童的行為造成不同的影響,嚴格的教養方式會往往激發小朋友的打人行為。在家庭中捱過打的兒童,更傾向於使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一般的家庭教養方式有專制型、權威型、寬容型、欠缺家庭教養型。

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下成長的兒童會比專制型的兒童更少出現“打人的行為”。所以,在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時,千萬不要忽略了自己家庭本身的教養方式哦。

你的孩子打人嗎?

原因三:社會因素

兒童早年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還不能理解行為和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和嚴重性。同時,兒童在居住的環境中,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攻擊性的內容。比如父母之間的冷暴力行為,居住中的暴力行為,電視以及媒體中的暴力行為等。有重要的研究表明,攻擊行為可能發生在生活中,也可能發生在社交媒體中,當兒童目睹攻擊性行為時,他們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如果他們身邊沒有一個可靠的成年人進行引導,那麼攻擊性內容對他們的影響就會加深,從而使兒童模仿產生攻擊性行為。所以,反省一下孩子平時看的動畫片的內容,優質的輸入才會有優質的輸出!


你的孩子打人嗎?

孩子會出現打人的行為,在認真觀察和了解原因後,作為負責任的爸爸媽媽就要著手去處理、去幫助孩子解決“矛盾”了。

你的孩子打人嗎?

方法一:共情孩子很重要

作為養育者,共情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很重要。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可以先平復自己情緒,深呼吸10秒,然後蹲下來,握著他們的手,看著他們的眼睛,問問他們是否不開心。當孩子告知你他的感受之後,我們可以重複孩子的感受,並且,共情他們,告訴他們這是很正常的。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怎麼去處理情緒,告訴他們宣洩情緒的途徑。比如跺腳、深呼吸、喊一喊、看一看繪本、出去走走、唱唱歌、畫畫、趴在爸爸媽媽身上哭一哭等等。因為孩子在遇到情緒的時候,可能並不認識這種情緒,同時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這種情緒。

你的孩子打人嗎?

同時,作為大人,我們一定要溫和且堅定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並且告訴他別人的感受,別人會疼,會傷心,會難過。這也可以幫助孩子共情和同理別人。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抱你的孩子!向孩子表達爸爸媽媽沒有怪你,仍然很愛你的情感。

你的孩子打人嗎?

方法二:兩不要很重要

一不要,不要強化。在孩子打人的時候,不要一直和他說,不要打人,不要打人,因為我們越說不要打人,打人這個行為在孩子腦中的印象就會越深刻!那麼就會越有可能孩子只記住這個行為,從而你增加孩子打人的概率。二不要,不要默許。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我們就要第一時間去處理,不能等待孩子自己去想明白!要理解孩子的發育特點!打人如果發生了,就不要默許,分離現場,安撫情緒,根據上面的原因和方法幫助孩子過度。


你的孩子打人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個問題背後都有其客觀的原因、客觀的規律,作為孩子的養育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也不能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孩子畢竟是孩子,站在他們的角度是為了接納與共情。但是,作為擁有足夠社會經驗的大人,我們有義務也有必要保持清醒,不斷學習。更好育兒的同時,也從中反省自己的育兒方式的來源,是潛意識部分延續了父母那一輩對待你的方式還是自己本身就想這麼做?

你的孩子打人嗎?

育兒先育己,你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影響其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