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越喝越多,奶卻越來越少?

前兩天,小編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坐月子期間,各種湯湯水水沒少喝,但奶卻越來越少,兒子都快斷糧了…仲麼辦?有類似這種情況的嘛?求支招!!!

湯越喝越多,奶卻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不是個例,很多哺乳媽媽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有的媽媽前期泌乳還能滿足寶寶的需求,但隨著寶寶長大對母乳需求量的增加,繼而就出現了奶不夠寶寶吃的情況,都說多喝湯有助於下奶,於是媽媽每天不得不逼迫自己喝下各種催奶湯,比如骨頭湯、母雞湯、花生燉豬蹄湯等等,喝催奶湯也成為了很多新手媽媽坐月子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情況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天天喝湯為啥還是沒奶?


生活中,很多長輩都認為,哺乳期多喝湯,特別是濃湯,才有足夠的營養讓新媽媽產奶。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由於產後媽媽出汗量和尿量增多,而乳汁中80%都是水分,水分不足的確會使新媽媽的乳汁減少。湯90%多是水分,適當喝湯喝水確實可以促進泌乳,但這裡所說的湯卻並非是長輩所指的大量喝濃湯。

湯越喝越多,奶卻越來越少?

濃湯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嘌呤和膽固醇,大量攝取這些高熱量湯水,影響產後身材恢復。同時,太過油膩的濃湯,不僅不能幫助泌乳,反而可能導致乳腺堵塞,影響乳汁分泌,這也就是為啥有的新媽媽,催奶湯喝了不少,但奶卻越來越少的原因。

另外,產後媽媽若食用過多高脂肪食物,會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寶寶不能完全吸收這些脂肪,容易使寶寶發生腹瀉。


月子期間應該怎樣喝湯?

準確來說,月子期間的飲食,包括湯品都應該按照排,調、補養的階段來進行。產後第一週是身體恢復、傷口癒合、排出過多水分,泌乳啟動的階段,此階段不能大補特補,飲食原則是清淡容易消化,食譜多以軟爛為主,湯可以喝一些蔬菜湯、各種粥、麵湯、蛋花湯。

產後第二週起可以適當喝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營養素的湯,

如精肉湯、蛋花湯、豆腐湯、羊肉湯、鮮魚湯等。如用禽類煲湯,可以先去皮然後再做湯。對於油膩的湯,喝之前可以先撇去浮油再喝。比如禧月閣月子餐湯品,餐飲製作團隊會根據湯品、食材的特性,分別採用“熱處理”(在煲燉的過程中一次次將油脂撇掉)或者“冷處理”(將湯品冷卻後將油脂再處理)的方式,去除大部分脂肪。

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新媽媽在喝湯的時候,要保證湯和菜、肉一起食用這樣才能真正攝取到營養哦

除了正確喝湯之外,以下才是重要的下奶方法,媽媽們可要記住了。


寶寶的吸吮是天然的催奶神器

產後媽媽想給寶寶足夠的奶水,其實最高效、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寶寶天生的吮吸動作,寶寶的吮吸是這個世界上最有效的催奶神器。頻繁排空乳房,促進泌乳素分泌,進而分泌更多的乳汁,生產源源不斷的“口糧”。這也是在生產後,讓媽媽們與寶寶儘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的原因。(建議產後半小時內,做到三早,儘早刺激媽媽乳房,建立起泌乳反射)

很多媽媽都擔心自己剛生產完沒奶,會餓著寶寶,其實這種擔心純屬多餘。孕期的時候,媽媽的乳房就已經為寶寶出生做好了準備,開始泌乳;另外,剛出生的寶寶胃容量有限,每次只需要喝很少的奶,媽媽的奶量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隨著寶寶的成長,胃容量開始增大,這時候寶寶吮吸的次數也會增加,乳房泌乳也會增加,媽媽奶水也會逐漸變多。


保持乳腺通暢

要想奶水足,除了要讓寶寶多吮吸多分泌乳汁外,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保持乳腺導管暢通,這樣寶寶才能順利的吃到母乳。正確的哺乳和含接姿勢,使得寶寶能夠輕鬆有效的吸吮,是避免乳腺管阻塞的重點。

想實現純母乳餵養是每一個媽媽的心願,但是如果暫時乳汁不足,媽媽們想要追奶,最重要的是瞭解乳汁分泌原理,採取正確的哺乳姿勢,按需給寶寶餵奶,而不是整天想著多喝哪種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