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水之七善

道德經·水之七善

《道德經》第十三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而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本章講了水的七種品格,也叫“水之七善”。

上善若水,上是指“最上”。上善即“最善”。這裡老子以水的形象來形容聖人,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聖人有類於水,而水德又是最近於道的。

水善於潤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這是一種極為高尚的品格,有點做好事不留名的味道,重點是在於規勸世人助人為樂。

處在所有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是最接近於“道”的,最危險的工作、髒活、累活大多數人是不願意乾的,而做這些事情的人是會被別人稱讚和敬佩的,比如在洪水中救人的消防戰士;去清理堵塞下水道的快遞員;風雨中搶險的電力工人。

居住要選擇適宜的地方,就像孟母三遷一樣,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居住;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就業;選擇適合自己的配偶共度餘生。

心態要深沉大度,有句成語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其實這句話是被我們念歪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要做大丈夫、君子就應該有度量、有格局,宰相肚裡能撐船不是說說而已。

待人善於真誠、友愛,與朋友相處要以誠相待,這是我們的共識。但如今的社會上依然有不少坑害朋友的事情發生,或許你對人是一片赤誠,別人對你卻是利益第一,這樣的人一定要保持距離。把真誠交給有同樣品質的人。

說話善於恪守信用,信用是今人每天掛在嘴邊的詞兒,俗話說缺什麼強調什麼。我們所處的是一個信用岌岌可危的時代,我們用各式各樣的合同、條款來約束信用。一個人說出的話有多少能兌現都是一個未知數,言善信真像是在對今天的人說的話。

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老子的政治主張是“治大國若烹小鮮”,如果政令過於繁雜也會讓老百姓無所適從。

處事善於發揮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揚長避短,而不是不斷地去彌補自己的弱項,那樣你也只會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有句話叫“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很多大人物的成功都是關鍵時刻的抉擇,把握住了列土封疆,把握不住一敗塗地。我們普通人雖然沒有那麼多轟轟烈烈的故事和悲壯的抉擇,但我們仍然有很多人生的關鍵選擇,善於把握時機是我們一生要研習的課題。

最善的人之所以有不爭的美德,是因為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老子講的水之七善,從七個方面告訴我們為人處世需要注意的地方,在這七個方面多下功夫一定會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有所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