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七)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七)

道德經

第六十六章:

現行句讀: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句讀重判: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翻譯:江海之所以能夠容納百川,是由於它能包容,故能成為百川之王。賢明的君主管理人民,必言辭謙下。因此要被人民尊重,就需以人民的利益為上。這就是為什麼賢明的君主,雖然地位居上而人民不難,行人民之前而人民不害,天下的人民都樂意擁戴而不厭倦!賢明的君主不與人民相爭,故天下沒有人反對他。

(注:上,君也;重,難也;害,禍也,害也)

第六十七章:

現行句讀: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句讀重判: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如以慈垣之。

翻譯:天下人皆說大“道”似有似無,無形無相的樣子。正因為似有似無,所以才無形無相。如果“道”有一個具體的形象,那“道”這麼長時間了變小不!大“道”有三件珍貴的東西,你需要執守並保養:第一慈愛,第二恭儉,第三不敢居於天下人的前面。慈愛使人忠勇,恭儉使人豁達,不敢為天下人之先則能成為被尊敬的人。丟棄慈愛的忠勇,丟棄恭儉的豁達,爭做天下先不願居人後,最終會走向死亡。仁慈!用之於戰爭會勝利,用之於守衛則堅固。需天道護佑必先以厚愛!

(注:【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肖,小也;此章最後一句取消逗號,目的是讓讀者明白上下的連貫之意)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七)

終南山

第六十八章:

現行句讀: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句讀重判: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翻譯:善於理事者不武斷,善於領兵者不易怒,善於打勝仗者不亂懲,善於管理者會包容。這就是謙下之德,這就是物盡其用,這就是大“道”之理。

第六十九章:

現行句讀: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rang:三聲)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句讀重判: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rang:三聲)無臂。扔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翻譯:用兵有這樣的一句話:不做戰爭發動的一方,不做最先侵略的一方。這就是所謂兵行無過失,令行無非議。兵行正義,不勞師動眾。禍患沒有比輕敵更嚴重,輕敵就是喪失“三寶”。所以,兩軍對壘,受壓迫悲憤者能克敵制勝!

(注:行,趨也;攘,推也;扔,因也;執,捕罪人也)

第七十章:

現行句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句讀重判: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翻譯:我的話容易理解,易實施。但是天下竟沒人瞭解,沒有人施行。言有依據,事有根據。但是人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因此不理解。既然理解我的人很少,那取法於我就更難了。故有“道”的聖人看似穿著樸素,但是懷揣著知識與才華。

《道德經》句讀重判與翻譯(十七)

南五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