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被搶光了?中成藥能防治嗎?國家衛健委迴應來了


今天下午,在國家衛健委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聞發佈會上,

有記者提問,最近網上有些報道稱一些中成藥可以有效防治新冠狀病毒的感染,這有科學依據嗎?


雙黃連被搶光了?中成藥能防治嗎?國家衛健委回應來了


對此,國家衛健委回應稱,隨著疫情的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根據經驗總結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實行的第4版。在這一版的方案中,對一般的治療以及重症的治療所使用的中西藥物,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請大家可以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中疫情防控的專題頁面查詢。”


連夜搶空雙黃連?

“戰疫”越緊社會越需要科學精神


口罩之後,雙黃連躋身最火“硬通貨”——昨日深夜,有報道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和武漢病毒所聯合研究初步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雙黃連被搶光了?中成藥能防治嗎?國家衛健委回應來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消息甫一發布,立刻引發朋友圈裡的比手速搶購競賽,不僅各大藥房、網店的“雙黃連口服液”被搶購一空,甚至連含雙黃連字樣的獸藥也瞬間秒光。眼見勢頭愈烈,不少醫藥平臺出面闢謠:目前尚無有力臨床試驗證據,證明雙黃連對新型冠狀肺炎的療效。有記者向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核驗,也得到“不能太拔高,科學的事情我們不想說得太過”的回應。


毫無疑問,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與“能預防、能治好”完全是兩碼事。從公開醫學資料來看,對於病毒根本沒有什麼特效藥,治療法子也是在提高人體免疫力上下功夫,新型冠狀病毒當然也不例外。何況,雙黃連對病毒的抑制作用只是初步發現,具體在實際治療中如何有效還需大量臨床研究。聽風是雨蜂擁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不僅沒效果不說,還容易在扎堆排隊中增加感染風險。正如專家科普,抗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免疫力,與其迷信這藥那藥,莫不如強身健體、佩戴口罩。


雙黃連被搶光了?中成藥能防治嗎?國家衛健委回應來了


不過,這次雙黃連搶購風波,讓我們再一次看到科學嚴謹發佈信息的重要性。高強度“戰疫”鬥爭已有時日,社會公眾的神經一直高度緊繃,當此之時但凡有點積極信號都會讓許多人的心為之一動,甚至造成誤讀從而引發非理性行為。這也意味著,

專家和專業院所理應更加註意信息發佈的嚴謹性。出於研究所需,科研人員會運用一些科學語彙,這在科研圈兒裡交流沒有問題,但在向公眾傳播之時,還是應該在嚴謹的前提下再進行通俗化解讀,哪怕多費點口舌、多強調些“定語”也不為過。


另一方面,媒體作為傳播者,作為科學與公眾間的橋樑,也應該準確傳遞信息。的確,在把科學語言變成大白話的過程中,簡化顯然是必要且困難的,尤其是在字數有限的標題中如何準確無誤地傳遞關鍵信息,相當考驗人。但不管是出於可讀性考量還是吸睛效應,客觀真實都應是最基本的原則,不加限定地把“有某某作用”直接捅成大標題,很容易引發誤讀。


事實上,對於任何科研、醫療的最新發現,大家都應懷有一顆敬畏之心。眼下,“抗疫”鬥爭進入關鍵階段,非理性導致的焦慮和恐慌也是防疫大敵。從非典搶板藍根,福島輻射搶碘鹽,再到如今搶雙黃連,類似事件接連發生,折射出的正是科學精神缺失的現實困境。


相關機構要真正扛起科學大旗,媒體要保證信息解讀傳遞準確,社會公眾也要提高科學素養。所謂科學精神,很多時候也無非多反思一二、多問問常識,特別是在信息蕪雜的今天,更需要大夥兒養成科學批判的思維與習慣。看文章不妨“點開全文”、別被“標題黨”牽著走,遇到新信息不妨多方求證、避免陷入偏信的恐慌。總之,多一分理性與冷靜,就少一分盲目和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