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秦有公子扶蘇,與人和善,待人寬厚,深得百姓愛戴,但賢名雖在外,他的一生卻很短暫,讓我們走近扶蘇,瞭解他的一生。

(一)人物性格

扶蘇,歷史記載是秦始皇長子,幼年時,聰穎好學,有遠見卓識,深得秦始皇喜愛,又因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沒有嫡長子,在那個立嫡立長的年代,扶蘇身為長子,曾一度被當做未來太子的候選人,秦始皇也對他寄予厚望。扶蘇二字,來自《詩經.鄭風》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一句,意思為,山上生長著扶蘇,池塘中長著荷花,沒見到子都那樣的美男子,卻偏偏遇見你這個少年。由此也可看出秦始皇對這個長子的喜愛程度非同一般。然而,雖得父親喜愛,但他的一生卻很短暫。

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扶蘇這個人,雖為秦始皇兒子,身上卻未沾染半分秦始皇的暴虐,他心繫天下百姓,憂國憂民,一心為百姓謀生計,並且隨著他的長大,賢德之名逐漸傳播出去,世人都在盼望著有朝一日扶蘇成為天下之主,帶領秦王朝走向繁盛。

史書記載,秦始皇暴虐不堪,因有民間術士私下評論始皇之暴虐,被秦始皇聽到,勃然大怒,下令逮捕皇城術士,並將他們活埋在咸陽。扶蘇聽聞此事之後,直言進諫,認為天下剛剛安定,並不太平,百姓們都在尊崇儒家孔子,秦始皇此舉實為不妥,而秦始皇何等驕傲自負,扶蘇如此公開反對自己,令秦始皇非常不滿,再加上奸臣趙高與李斯進言,秦始皇一怒之下便發配扶蘇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修築長城。名為監軍,實為流放,世人都知,扶蘇此去,太子之位便與他無緣了。

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雖說始皇暴虐,但也並不是沒有智慧之人,扶蘇之所以被貶,不單單是聽取了奸臣之言,而是另有擔憂。而這一擔憂要從曾當過秦國二把手的楚國公子昌平君說起,秦統一六國,在滅楚的戰爭中,昌平君起兵反秦,令秦國損失慘重,後昌平君又即位為楚國國君與秦國對抗,這一行為深深觸怒了秦始皇,始皇盛怒,肅清了秦國朝堂之上的所有楚國外戚。同樣,由楚國公主所生的扶蘇,始皇亦對其充滿戒備,所以自然而然的認為扶蘇所諫利國利民之言是在處處與他為敵,又認為扶蘇身上的楚國血脈亦是楚國外戚勢力崛起的希望。秦始皇自然不會允許自己好不容易肅清的外戚勢力有死灰復燃的苗頭,所以便聽取奸臣建議,流放扶蘇,使其遠離政治中心。

扶蘇被流放之後,趙高等人自信自己已經很瞭解扶蘇與蒙恬的脾氣,認為扶蘇前去監軍定會受到蒙恬的刁難,事事受挫。可不曾想到,扶蘇對人溫和,且很有政治遠見,抵達上郡不久,扶蘇就憑藉自身魅力與蒙恬結為好友,二人相處非常融洽。而這一現象卻是趙高等人不願看見的,他們認為,扶蘇本就是眾人心中的繼位人選,蒙恬又是大將軍,手握重權,若扶蘇得到蒙氏兄弟的幫助,對他以後取得太子之位是一大助力,這樣必然是不行的,可無奈天高地遠,一時也不好對其下手。

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所以扶蘇在上郡也算度過了一段閒散日子,但好景不長,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遊,卻在出遊途中因病暴斃,這也就給了趙高等人對付扶蘇的機會。始皇逝世前立下遺詔,交兵權給大將軍蒙恬,立扶蘇為太子,並囑託扶蘇回京主持喪事。但無奈身邊奸臣環伺,遺詔不等送出就被趙高攔下,趙高聯合李斯等人,篡改遺詔,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為太子,並偽造聖旨賜死扶蘇,奪取蒙恬兵權。扶蘇遠在上郡,接到賜死聖旨後,雖心中不解,但不曾有過什麼怨言,便自殺而亡,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二)扶蘇之死

歷史記載,扶蘇之死,乃是因為一道賜死聖旨。而扶蘇不曾反抗,實是因為他心懷百姓,他知道若自己起兵的話,天下必要再次經歷一場戰爭,而戰爭中最遭殃的,是普通百姓,漫天硝煙,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這實在是扶蘇不願看到的,於是,他寧願自殺,以自己一條命換天下百姓安居樂業。善良既是扶蘇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

此外,對於扶蘇之死,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扶蘇並不是自殺,而是被胡亥殺害。這一說法源自考古發現的一個頭骨,經研究,這一頭骨主人為秦朝一貴族之人,研究學家認為此人為扶蘇,經過對頭骨的仔細研究發現,頭骨下方有一刺入弩箭,根據其方向跟刺入深度可推斷出這個人當時是被人按在地上,被近距離用十字弩射擊頭部而亡,是一種刑殺。這是研究者們對扶蘇之死的另一猜測,然而,事實究竟如何,仍待進一步研究。

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但不論扶蘇之死事實究竟為何,一代賢才就此隕落,實是令人嘆息。扶蘇一心想為天下百姓,卻不想,自己捨身為國,換來的卻是另一位更加暴虐的君主。胡亥即位後,秦朝並沒有變得更好,不久後就被劉邦起兵所取代,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就此壽終就寢,也正應了那句秦二世而亡的預言。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秦王朝的覆滅,與扶蘇也有某些關係,扶蘇心存仁善,此為百姓之福,但正是他的仁善,讓他對父親的許多舉措感到不妥,是以直言進諫,引得秦始皇不滿,自然也因此損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終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也最終導致了一個朝代的結束。

(三) 歷史評價

扶蘇的賢明不僅在當時遠近聞名,後世也流傳著很多世人對扶蘇的評價,以至於每每有人借君主昏庸之名起義,都能出現扶蘇的名字,由此可見扶蘇對後世的影響。是以,當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抗秦時,雖打的是復楚的名號,但尊崇的卻是大公子扶蘇。

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有人曾設想,若是當初扶蘇並未被秦始皇發配,若是秦始皇遺詔送達扶蘇手中,若是扶蘇順利回京繼承皇位,大秦王朝是否可以改變二世而亡的命運。這一設想雖令人欣慰,但是若仔細想想,也有不妥之處,後世評論,扶蘇為仁善之人,若他繼承皇位,必不忍手足相殘,而那些大臣,他也定會念在他們為前朝老臣的份上不忍發落他們,那麼,事情又回到了原點,他的兄弟與奸臣合謀,陷害扶蘇,若到那時,扶蘇的下場想必更是悽慘。

若身為帝王,不應只有仁善之心,也應具備殺伐果斷的氣魄,而史料中記載的扶蘇,並未有體現這一魄力的地方,或許,他可以帶領秦王朝走的更遠,但對於我們現在來說,他也只是秦始皇的長子,死於陰謀的扶蘇公子,歷史並不會因我們的三言兩語而更改,扶蘇公子也只能是歷史中令人感到惋惜的一個人。

始皇之子——扶蘇公子

世人都說,秦始皇把扶蘇發配至上郡監督修築長城,把他放在看不到的地方是對他徹底厭惡了,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然而,從秦始皇的遺詔中可以看出,他對扶蘇的期待並沒有因他屢次反對自己而消失殆盡,秦始皇雖兒子眾多,但他一生併為立太子,卻在遺詔中立扶蘇為太子,足以看出扶蘇不單是世人心中的太子,也是他心中唯一的太子。

事實是殘酷的,扶蘇的才能與卓識也只能存在於後人的回憶與想象中,變作歷史長河中一朵不凋零的花。

參考文獻:《史記》

《資治通鑑》

《讀通鑑論》

《秦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