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現代人對待書法作品的評價,只有簡單的一個字,“罵”!一些創新作品,猶如小學生寫的字,歪歪扭扭,就是在紙上塗鴉,醜的如同鬼畫符,不但糟蹋筆墨,也糟蹋了書法藝術,這種欺世盜名的行為,讓一些人開懷大罵。當然,一些墨守成規,勤勤懇懇的遵守古人法度,寫的文字工整秀麗,也是要捱罵的,字寫的工整,沒有一點藝術氣息,就是一個寫字機器,這樣的字,怎麼會稱為是藝術,這些人也是要捱罵的。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兩條路都堵死了,為什麼被堵死了?只要看看書法的發展歷史,就會知道現在的書法創作之路有多難。

就以小楷為例吧,其他的字體也是大相徑庭,只不過小楷簡潔一些,讓我們能夠簡單的瞭解書法的發展軌跡。

最初創做小楷的時間,是在漢末,有人也許提出異議,提出異議也可以,反正時間也差不了多少。書法的發展,是有他的軌跡的,讓欺世盜名之徒,無法遁形,比方說,在甲骨文之前的文字,有人提出是一種文字叫夏篆,夏篆比甲骨文還要脫離象形文字,這就是扯淡了,文字進化的方向反了,只能說是造假者淺薄。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所以在漢末,隸書逐漸衰退了,就產生了楷書,楷書在鍾繇之手,得到了發揚光大,鍾繇的代表作有鍾繇《薦季直表》 結體疏朗、寬博,體勢橫扁,尚有隸意。但是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結體法度均不如晉唐工整。鍾繇的作品,有一個非常讓後人積極的方向,就是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為什麼他的字不成熟是好事?這個就是今天所要闡述問題的關鍵,不成熟絕對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因為這樣的字,為後來的書家留下了創造空間。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後來的小楷,也確實如此,鍾繇留下了創作空間的基礎上,後來的小楷,得到了生機勃勃的發展,這時候以“二王”代表書法家,創作出來許多優秀的作品在現代多數人臨摹的《樂毅論》,就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如果說鍾繇的小楷是萌芽期,王羲之的小楷就逐步走向成熟了,《樂毅論》用筆到位,沒有生澀的筆法,釋智永甚至認為《樂毅論》為王羲之正書第一。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後來的王獻之,一點也不比其父親遜色,並且把小楷創作,推向了無人企及的高峰,不僅體勢秀逸,筆致灑脫,而且章法橫無列、豎無列的創新,讓書法創作,徹底達到了一個高潮。清楊賓《鐵函齋書號》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從《洛神賦》中可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可惜《洛神賦》僅僅剩下了十三行,讓後人欣賞王獻之的小楷,充滿了遺憾,可是即便如此,人們還是認為《洛神賦十三行》,才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小楷、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唐代的小楷,已經徹底擺脫了隸意,全面楷書筆法化,並且法度森嚴,大大舒服了人們的創造思維,出來一些著名書法家的作品,還出現了一個比較著名的小楷《靈飛經》,書家對《靈飛經》的評價非常高。大字莫過於《瘞鶴銘》,小字當屬《靈飛經》。《靈飛經》是一種蠅頭楷,經過放大之後,仍然不失去小楷的韻味。相傳是鍾繇的後人鍾紹京所作。有人認為,《靈飛經》應當屬於天下第一小楷,可以以前的書籍,一直是把《洛神賦十三行》排名第一,從創造的本質上看,《靈飛經》筆法純熟,字跡工整,但是創意顯得沒有新意,《洛神賦十三行》是天下第一小楷才當之無愧。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唐代以後,由於科舉制度相當完善,對於考生的字跡要求,也走向了工整化,規範化。嚴重的打擊了小楷的創意,所以小楷的創做,由晉唐的頂峰,逐漸走下坡路了,期間儘管有宋徽宗的瘦金體小楷出現,但是在小楷的創作,仍然擺脫不了頹勢。


從歷代小楷的變化,就會知道,現代人的書法之路有多迷茫


今天的小楷創作,已經沒有任何生機,能接近某位書法家的作品,就是最大的褒獎了,本來就沒有創作空間了。現在實用價值也沒有了,本來是抄寫書籍、經書的傳播媒介,現在也被印刷行業取代了。成了純粹的藝術,一個沒有創作空間的純粹藝術,各種奇葩就乘虛而入了,許多塗鴉似的醜書,就開始粉墨登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