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相信大多數人面對曲折迂迴的迷宮都有恐懼感,但是用結構思維思考,就會很快解決問題,順利走出迷宮。

答案就是:永遠靠一面牆走。


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結構思維,代表了極簡思考。

事物的本質其實極為單純。

乍看複雜的事物,不過是若干簡單事物的組合。

中國古代聖人就說過: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類一些有學問的人,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將事物考慮得過於複雜。似乎都有把簡單事情複雜化的傾向。大概是因為,如果對簡單的事情簡要說明,讓人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不足以體現他的高水平,所以就故意複雜化,藉此炫耀自己的學問。可是,真正頭腦聰明的人,恰恰是那些能把複雜的事情做簡單說明的人。對複雜事情做複雜說明的人,他自己就不理解事情的本質。我想,你們人類很多時候犯了這個簡單做複雜化處理的錯誤。如果沒有一個科學的思維方式,本來面對的就是複雜經濟現象後面的本質和規律,再用複雜的思維和解決方案,那才是解決問題的災難。思維層面不同會導致結果的巨大差異。

對於樹界來說,所有認知的出發點就是——大自然不做任何多餘的事,世間萬物的進化都是在去繁就簡。從樹界誕生之日起,便一直恪守著維護萬物的自然性,而不去刻意改變它。因此,在樹界通用的主要思維方式就是結構思維。用最單純的理論去作為事物對錯的判斷,讓世間所有的一切就會變得無比簡單。

結構思維的核心就是打破框架、打亂順序、重新組合。

比如,高水平設計的城市結構,可以做到同樣的車輛,同樣的道路,通過結構性思維的設計,就可以節約N倍的車輛和能源,而且降低交通事故和擁堵。這就是結構釋放的功能,其實物質還是原來的物質,只是組合物質的方式變了,也就是結構變了,功能大相徑庭。社會結構如果能夠樣樣得到根本優化,什麼能源危機,資源危機,貪腐,經濟危機大都可以從根本上緩解甚至於化解,這就是結構性帶來的力量。

那麼,結構性思維是如何做到化繁為簡呢?

讓我們再深度解析一下結構性思維的運用路徑。

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結構化思維主要是一個拆解的過程。

就是面對問題的時候你可以通過某種結構,把它拆解成一個個你能解決的部分。

然後通過歸納、分類與提煉,把複雜的問題以樹狀圖結構呈現出來,拆分成一個個可執行的任務。結構化思維可以從無規律的信息中找到這些信息之間相關聯的點並把它根據事實融合成一個觀點,讓我們在面臨問題的時候,把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信息刪除,把問題化繁為簡,把握住事物的本質。

當你對這個事情瞭解的越清晰,你腦海中拆解的過程也就越詳細,並務必窮盡。當化解為一個個很小的單元時,你會清晰的看到你的結構,你處理事情的下一步是什麼,會遇到哪些問題。都可以從你的結構化中找到相關的支點,這樣的結構化就會給你繁雜的工作中提供很好的簡化作用。

不妨通過解析一個具體的問題,來確切地感受一下結構思維這種思維過程。


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2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杯子。

如何能將200毫升的水裝進100毫升的杯子裡?

這個問題的核心在於水的體積是杯子的兩倍。你可能會想到很多答案,比如用兩個100毫升的杯子來裝,把水凍成冰,再把冰放到杯子裡等等。

這些答案可能對,也可能不對。但很明確的是,目前為止,你都還是基於你的淺性思維來分析問題,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肯定存在著不全面或有失偏頗的地方。

而如何運用結構化思維來更清晰、全面地分析這樣一個問題呢?

我們不妨追根溯源,把這個問題從形成的根本原因上拆解一下。

200毫升的水裝不進100毫升的杯子的原因,無外乎有三個方面:

1、杯子太小裝不下了;

2、水是液態的,會流動;

3、外部環境因素,地球萬有引力。

所以,當嘗試著從這三個方面去尋找答案的時候,實際上就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結構,即水、杯子和外部環境。而且有了這個結構以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可以找到很多很多的解決方案。比如,通過杯子方面來分析,可以考慮換個像氣球一樣的杯子。隨著水倒進去,這個杯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或者乾脆用兩個100毫升的杯子,總之你所有的辦法都是解決容積問題的。比如從水是液體會流動這方面來分析,可以把水凍成冰柱,那麼,哪怕再多一倍的水也可以放到杯子當中去。再比如從外部環境因素分析,地球不是有引力嗎?如果突破大氣層,到太空中去,這時候水變成水球,再多也裝得下。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用結構化思維來分析問題的過程。把問題拆解成三個方面,然後逐個分析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可以把事情分析地清晰,而且分析結果會更加全面化。

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結構化思維的思考過程就是這樣一種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可以建立一個“先總後分”的立體化分析方式。先看能夠解決問題的關鍵方面,然後再往下分析,從而實現從總體到局部的鳥瞰,而不再拘泥於細節。如果我們將這種思維方式具象成一個可視化形象,那麼它就是一張金字塔結構的樹狀圖,上面小,下面大。

這種金字塔的結構充分體現了結構化思維中“橫”與“縱””兩方面的立體化分析方式。

從縱向上看,最頂端的那個點就是你需要解決的母問題,下一層是支撐解決問題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層就是支持這些不同方面的原因,或者叫子理由。當然,你還可以不斷地再往下拆解每一個的理由。當然,除了縱向之外,橫向上看,每一個層級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結構化。也就是說,要通過歸類分組的方式將信息排序和窮盡。

金字塔的這種結構,最頂端的點是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上面把200毫升的水放到100毫升的杯子裡,就是一個具體明確的目標。

再比如我們分析餐飲店如何提高銷售額,這是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可以運用雙維鏡原理,只分解核心的兩個子理由。提高銷售額要麼是增加客單價,要麼就是吸引更多客戶並提升成交率。那麼增加客單價也可以往下分解兩個子理由,一是提高單品本身價格,二是推廣套餐,我們可以不斷往下細分,最終找出符合我們自身的經營策略,而且不會跑偏。

傑瑞·麥卡錫教授提出的營銷4p理論就是典型的金字塔思維結構,將營銷這個總論點往下細分為產品、價格、渠道、推廣四個分論點,所以,解決任何一個營銷問題,一定存在於這四種營銷方式。而產品、價格、渠道、推廣又可以再往下細分若干個子論點,而且它們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

現在人類開始熱衷於的思維導圖,就是典型的結構思維,它的目的就是把人們紛繁雜亂千頭萬緒的思考對象,分門別類,篩選與目標相關的,以條目式的結構來展開思考。

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並不一定有明確或具體的目標,面對的常常是巨量繁雜的信息,而要從中篩選、識別,最終得出結論,那就會難度增大。

在這時候,運用結構化思維同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不妨使用逆思維,把金字塔結構倒過來。這是什麼,這就成了漏斗,思考過程也全部反過來。我們最上一層就是收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經過不斷篩選、歸納、提煉,進入到下面一層,最後層層沉澱下來,可以得到最底層的結論。

最後得出的結論,一定是很精簡的。

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還是餐飲店的例子。

我們面對很多可以執行的策略,比如提高菜品價格、增加套餐、免費模式、託明星來捧場、提高裝潢檔次、設小孩看護區、增加菜品數量等等。好了,提高菜品價格、增加套餐、提高裝潢檔次,這些因素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客單價,而諸如免費模式、託明星來捧場、增加菜品數量、設小孩看護區這些措施無外乎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戶。因此,無論做什麼樣的措施,歸納起來不外乎是兩點,一是增加客單價,要麼就是吸引更多客戶並提升成交率,沒有其他。有了這個簡單的結論,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想提高銷售額,符合這兩個原則的才去考慮,不符合的剔除掉。這樣的思考結果更容易迴歸到事物的本質上來,讓思考清晰無比。

人類歷史上出現的著名的思維方式代表中,很多都是以化繁為簡為核心表述。

比如拉哥尼亞思維的核心就是:簡練才是真正的豐富,只有最簡單的東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間。而奧卡姆思維的核心就是:捨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費米思維的核心是:簡單化才是最經濟、最優化。這些思維法則,都是一種最簡單、最省力、最準確的思維法則,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結構思維的可貴之處,是因為它直戳現實中的這麼一種病態:今天的人們,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而喜歡將事情往復雜處瞎鼓搗。任何問題的複雜化,都是因為沒有抓住最深刻的本質,沒有揭示最基本規律與問題之間最短的聯繫,只是停留在表層的複雜性上,反而離解決問題越來越遠。而最簡單的才往往是最合理的。

掌握並熟練運用結構思維,無論對個人、生活,還是對世界、國家、商業等,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種功能,但是觀測不到,是隱形的生產力。就象一把刀子,是個可以看到的結構,而它的功能是鋒利,不通過砍東西,就探測不到鋒利。

庖丁解牛,庖丁解的不是牛,是牛的結構。懂得結構思維,就一定是高手。

結構思維,只要有悟性,不需要高深的學問。但力量強大,大過槓桿的力量。

(未完待續,本文為連載內容節選部分,見全書可持續關注)


走出迷宮,走出商業的迷宮,走出人生的迷宮, 請擁抱結構思維

《您好,樹精靈》第一部樹之智慧一書,講述的是從餐飲行業做為切入點,分析研究各行各業特點與本質,提出商業思維的最終解決之法——樹智慧邏輯思維法則,並對樹智慧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可加關注持續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