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博古即古代器物,由宋《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名,因全书收录宋微宗宣和内府所藏商至唐代铜器,集宋代所藏青铜器之大成而名博古。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后来,博古的含义被加以引伸,凡鼎尊、彝、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被用作装饰题材时,均称为博古其含有博古通今崇尚雅趣的意思。在各种工艺品上常用这种题材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博古纹的兴起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在瓷器、家具、丝织等工艺品上都有许多应用,但相比绘画领域出现的“博古”题材,这一历史并不长。以瓷器为例,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但数量非常有限,这与当时社会上兴起的收藏热潮分不开。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 清康熙·青花矾红博古纹盘


晚明的博古纹饰,纹样构图还比较简约,多以花瓶、花架为主,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在传世古典家具中,不乏以博古纹为主题元素的设计。如清乾隆紫檀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屏板铲地浮雕博古纹,并与床围顶部和腿、牙各处雕饰的西番莲纹相呼应,有合璧中西的意趣。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博古幽思》


说到博古纹,自然让人想到了博古线,博古线是博古纹之一,其设计以简洁之博古线条为主,方正端庄,又显灵巧。无论是在红木家具、青铜器皿、陶瓷、装修设计上,博古线可谓是无处不在,其起到强大的结构、装饰等作用,是最常用之传统纹饰之一,它还常用于博古架的设计。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 清雍正·御用湘妃竹黑漆描金刺绣多宝格


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博古纹在岁月中慢慢地沉淀,其结合传统之龙纹图案,衍生出了更具威严之博古龙纹饰。博古龙,又叫拐子龙,其线条装饰显得挺拔、硬朗,转折处呈圆方角。龙的头部也呈方圆形,整体协调一致,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装饰意趣,常用在家具、室内装饰及建筑的框架上。


清代“博古纹”瓷器


康熙早期(1662年——1675年)博古纹瓷以民窑青花瓷为主,博古纹延续明末时期的“瓶花”、“盆花”特征。概从康熙中期开始,博古纹瓷数量空前增多,且博古纹中开始出现青铜器,占比最重的要数鼎、炉。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这一时期的博古图像较明末清初瓶花组合,增加了以鼎为代表的青铜礼器以及琴棋书画、水丞、如意、座屏、笔筒、麈尾等多种与文人有关的图像。且这一时期“瓶花”中的瓶,常以青铜觚形态出现。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雍正时期的博古纹瓷器型以盘、瓶为主,还有少量的茶壶和笔筒;乾隆时期则多见盘、瓶、茶壶,以外销瓷为主。盘、碗、茶壶等生活用器。该期博古纹饰大致可分为对前朝的传承和发展本朝风格两类。就传承来说,纹样题材保留了清早期常见的瓶花、鼎、书卷、水丞、香炉等纹样。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而乾隆时期博古纹博古纹的文人气息明显减弱,装饰性增强,器型多见盘、碗、茶壶等。纹样装饰既有对康熙时期风格的继承又有本朝的特色。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18世纪,西方贵族间开始流行喝茶,在外销瓷中不乏有博古纹装饰的茶壶,如图为乾隆青花博古提梁壶,壶身绘博古纹,纹样由笔筒、古籍、棋盘、画轴、芭蕉扇组成,这类纹样堆叠在一处作主图像的装饰方法,应该是仿康熙时期的绘画方式,只是乾隆时期陶瓷工艺基本成熟稳定,图案较康熙更为具象了。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 清·素三彩博古纹碗


清道光以后,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疯狂掠夺,经济萧条,国势日衰。中国传统制瓷业日趋衰落,在这样一个瓷业衰败的大环境下,博古纹的发展也呈现下滑之势。虽然如此,博古纹的发展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 清·黄花梨嵌螺钿博古纹笔筒


道光博古纹除承袭传统风格之外,也有创新之举,常用组合纹样来表达吉祥寓意。道光博古纹绘画较为工细,构图满乱繁冗,缺少博古纹应有的清新自然之风。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咸丰博古纹继承和发扬了道光常以组合纹样表达吉祥寓意的题材,其构图疏朗俊秀,常在开光内绘博古纹,但纹饰所占画面较小,绘画大多较为细腻。同治博古纹有精细与粗糙两种风格,构图多为通景博古,少见前朝的开光式构图,其纹饰繁缛有道光遗风,中国古代界画风格博古纹的出现,是当时博古纹的一大亮点。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 民国·青金石嵌百宝博古图插屏


光绪一朝存世的博古纹瓷数量较多,常见博古纹器物以瓶、罐、杯、盘等为主。图案多为通景博古或开光博古,构图大都较为饱满,施色明快纯正,线条流畅,绘画精细,层次感较强,其博古纹的艺术水平较高,在晚清博古纹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古代界画风格博古纹为同治朝所首创,发展到光绪年间更加完善精美,是别具一格的博古纹。


博古纹:据说是“老炮儿”最喜爱的图案?


总而言之,影响博古纹变化的原因取决于统治者对汉文化的态度变化以及文人士绅群体的鉴藏审美变化。加之陶瓷博古纹在整个清代的推进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窑业制度、文人审美取向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装饰画面的呈现上会有所不同。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