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神轿:综合多种木雕技法 凸显神器木雕的精美辉煌


在潮汕地区的木雕艺术中,神器木雕工艺品占了一定的比例,且独具地方特色,如大龛、椟仔、馔盒、宣炉罩、香架、茶担、烛台、果碟、神亭、神轿等等,其中的神轿、神亭就是潮汕地区民间祠堂庙宇必备的祭祀器物,乡村群众在每年举行迎神赛会之时,由多名青壮年男子抬着神轿、神亭到庙宇请神像出来沿街游行,祈望神灵驱邪镇魔,确保乡土平安。

“伯妈”神轿,(“伯公”神轿的木雕装饰不一样)出自揭阳民间艺人之手,它集木工、木雕、推光漆、髹漆贴金、金漆画等多种传统技艺于一体,其中的推光漆、木雕髹漆贴金是女艺术家杨细容制作的。神轿的结构都一样,分别由轿围屏、交围椅、中盘和底座等四部分组成,其规格一般视“老爷”的大小而定,没有统一尺寸。这座神轿镶嵌有65块木雕、4只木雕狮子、14幅金漆画和其它托地浮雕纹样,轿的围屏呈马蹄形,由七块构件组合而成,内屏面推光漆肚一大六小、高低错落,分别描绘“张良授书”及博古、花鸟等金漆画;上面嵌木雕“丹凤朝阳”及六个角头“方曲”。外屏面按轿围屏马蹄形的造型,以对称形式作装饰布局,划分多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23块装饰面,左右各3屏,每屏分上中下三肚;中间大屏分上下横肚、左中右直肚等5肚,中间肚依次分别嵌饰木雕《八宝追夫》《穆桂英招亲》《薛仁贵回窑》《郭子仪拜寿》《千里送京娘》《昭君出塞》《井边会》等人物题材,上肚为花鸟、下肚是走兽,全部为多层通雕花板;屏脚还用托地浮雕卷草纹。围屏的正面左右各有一直径十多厘米的圆柱形“屏头杆”,分别雕刻《七贤上京》《状元游街》人物题材,刻划精细入微,剔透玲珑,四面可观。围屏的前面是交围椅,椅的左右扶手饰张嘴含珠的木雕龙头,椅座正下面用托地浮雕云、水、旭日和双凤,脚饰卷草纹。中盘也是装饰重点,中盘的正面略内凹,分别饰上金漆画的博古、寿桃、石榴,两侧在左右两肚也用金漆画描绘梅、兰、竹、菊,中间及背后的九肚木雕花板,左右两肚分别是通雕的博古及花鸟,三块中肚为通雕人物的《仙姬送子》《福禄寿星》《郭子仪遇月华》等。在中盘两侧还各有一个上方刻虎头、前后贯通的长方孔,以便安插轿杠。轿脚四面中间外翻处通雕卷草纹,四只腿足是浅浮雕的传统吞头咬朵花,足端垫以形象生动的轿脚狮,下面爬伏着四只躯体浑圆的圆雕小狮子,与上面的吞头形成对应,充满了装饰性和韵律感,这是民间传统艺术约定俗成的“规则”。底座束腰的四面分别嵌上20块大小不一的通雕花板,并在座脚饰浮雕卷草纹。整座“伯妈”神轿综合运用了浮雕、通雕、圆雕等多种木雕技法,结构非常复杂,人物、花鸟、水族、瓜果、飞禽、走兽等题材多样,制作精益求精,每一块木雕花板、每一幅金漆画,都寓吉祥美满之意,潮汕民间对神灵的敬重崇拜,祈盼幸福安康由此可见一斑。

神轿制作过程是木工制作框架结构,木雕刻划花板,接着就是推光漆、金漆画、花板及浮雕纹样的髹漆贴金,最后再装配而成。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大漆推光、木雕的髹漆贴金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人们看到的就是黑漆、红漆和金色交辉的效果,整体组装也是在此后才完成的。轿的所有“枝骨”、围屏正面、交椅扶手和底座、底座的面和脚,都用大漆作为原料,每一处“枝骨”接缝都要贴上漆布,使之榫卯坚牢,不易脱落,并按传统做法进行推光,黑漆面光滑如镜;每一肚木雕花板的黑漆边框还“吊金线”,线条纤细笔直,显其笔下真功夫。交椅座下面的饰红漆底地,所有通雕花板、浮雕纹样都髹漆贴金,金光闪烁,仅推光漆和髹漆贴金就得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得以完成。整座神轿金、红、黑三色相衬,给人以造型精致,错落有致,瑰丽辉煌之感,凸显潮汕传统神器木雕的精美及特色。

潮汕神轿:综合多种木雕技法 凸显神器木雕的精美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