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葬詩魂”:《紅樓夢》中的詩神,其詩作早已透露了悲劇結局

“冷月葬詩魂”:《紅樓夢》中的詩神,其詩作早已透露了悲劇結局

林黛玉在《紅樓夢》前80回所作詩詞多達25篇,總計1500字之多,大大超過了眾姊妹所作。黛玉自幼喪母,又喪父,居外祖母家,常懷寄人籬下之感,特別是婚姻歸宿無父母做主,心情壓抑。常說憂憤出詩人,詩詞就成了林黛玉宣洩情感的渠道,有時還會以突發的形式沖決而出,文思如湧,一氣寫下多篇作品。可以說,詩就是林黛玉的化身,就是她的生命之火。

賈妃省親時,黛玉本想一展才華,力壓群芳,偏賈妃只“命妹輩各題一匾一詩”。黛玉只好自己先作了一首五言,又代寶玉捉刀,作了二首。賈妃閱後眾姊妹的詩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而寶玉所作四首,又是黛玉捉刀的兩首被賈妃稱讚。黛玉所作《杏簾在望》等二首也是歌功頌德的應景作品,其中“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這兩句,十個字連用八個名詞,分別從水陸、高下、動靜,三組六個角度、八種動植物寫景物,是極為罕見的佳句。而寶釵所作的那首顯得很是平淡,賈妃說“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不過是做林黛玉的陪襯而已。

“冷月葬詩魂”:《紅樓夢》中的詩神,其詩作早已透露了悲劇結局

無論是“秋爽齋偶結海棠社”,還是菊花詩會,林黛玉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以海棠為題寫詩,她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神來之筆,贏得眾人叫好。在菊花詩會上,更以“詠菊”“問菊”“菊夢”獨奪前三名。與眾人的菊花詩相比較,別人固然也有佳品,但僅限於賞菊贊菊,唯黛玉是嘔心瀝血,把菊花完全人格化,轉化成詩人之自我。再有《葬花詞》《秋窗風雨夕》《桃花行》等,無不是詩人的直抒胸臆,甚至直接寫淚,寫死亡,竟是筆墨中和著血淚的訴說。

《葬花詞》寫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本來是寫落花,不知不覺中竟把人的命運與落花緊緊聯繫了起來,原來人的命運同花的命運竟是一樣。坡上坡下,自己慟倒了。還慟倒了另一個人賈寶玉。

“冷月葬詩魂”:《紅樓夢》中的詩神,其詩作早已透露了悲劇結局

林黛玉作為《紅樓夢》中的一個人物,其作品實際上是曹雪芹的作品,讚美林黛玉的詩寫得好,就是肯定曹雪芹的創作水平。曹雪芹無疑把自己的最大創作熱情放到了林黛玉的身上。特別是七言古詩,在《紅樓夢》中佔了很大比重。考察中國詩歌史,這種七言古體詩在盛唐李白、杜甫時代,可以說達到了極致。因為至今也沒有人破李、杜之藩籬,包括李商隱、歐陽修、陸游等,同李、杜相比終為遜色。

同樣,《紅樓夢》中的詩作,不及李、杜也是事實。但客觀地說,在清代詩壇上亦應有它的一席之地。其內容與詩體相稱,當行本色,亦敘亦詠,既蘊含風流,又騰挪自然,轉換靈便,極盡飄逸灑脫。其中《葬花詞》最具代表性。雖然有人指責其套用了初唐詩人劉希夷的《代白頭呤》,也有人說是套用了唐伯虎的《花下酌酒歌》。但儘管如此,也絕不能抹殺林黛玉的獨創性。

“冷月葬詩魂”:《紅樓夢》中的詩神,其詩作早已透露了悲劇結局

《葬花詞》哀婉悽惻,如訴如泣,以花自喻,詞無不達,意無不舉的藝術風格,豈是邯鄲學步所能為之?還有人索性把林黛玉的《秋窗風雨夕》稱作抄襲《春江花月夜》,更顯得毫無道理。林黛玉秋夜病臥瀟湘館,燈下番閱《樂府雜稿》中《秋閨怨》《別離怨》等,耳聽窗外雨聲淅瀝,心有所感,發於章句,把自身之孤獨與悲涼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又不失樂府古題之原有韻味,怎麼能扣以“抄襲”的帽子呢?

第76回,賈府敗亡已近在眼前,林、史兩人在凹晶館聯詩,林黛玉最後一句“冷月葬詩魂”,從詩的意境上壓倒了史湘雲的“寒塘渡鶴影”,同時也透視出了林黛玉最後的悲劇結局。“詩魂”隨著悽清的月色“葬”下,一代才女林黛玉也香魂消散,迴歸到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

“冷月葬詩魂”:《紅樓夢》中的詩神,其詩作早已透露了悲劇結局

作者吳雄偉,系文人美術館藝術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