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10

承接上文,今天继续讲《韩非子》中的神作《亡征》,今天我们将第二十三征,即大人物如何防止被身边的小人物所害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是告诉君王应当具备“情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人格的尊重是非常有用的,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前段时间刷文章的时候刷到了这么一篇文章:为什么大领导都是和和气气的,而小领导却都凶巴巴的?

——因为两者的身份不同,身份决定了定位,定位决定了格局,格局又影响手段。其实大领导对你温和有礼就说明了“你”的职务跟他压根就没有可比性,甚至对他都没有任何利益相关,那就不妨给“你”留下个平易近人的印象,从而在群众中获得较好的名声。但是他们对那些小领导们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那我们反过来问一下:如果大领导对“小兵”们都凶巴巴的,对小领导却平易近人会怎么样?那么大领导的命令在小领导那边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了,毕竟现行的体制,除了私企领导,其他的领导对抗命的打击能力并不大,所以必要的时候需要摆出一副“凶相”来命令下属。就像小领导对“你”一样,设想一下,小领导如果事事都和颜悦色的对“你”说:请把这件事做一下,好吗?这样的领导怎么管理下级?

但是适当的“凶”一下下级是没问题的,这也是一种管理手段,但是不可以从人格方面去折辱下级,更不能断了人家的“希望”,否则是很容易遭受到人家的“玩命”,从而使得自己损失惨重,比如下面这位:

读《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10

辽穆宗耶律璟

被厨子干掉的帝王——辽穆宗耶律璟

先看看这位的“业绩”:

“应历十三年正月,杀兽人海里。三月,杀鹿人弥里吉,枭其首以示掌鹿者。六月,杀獐人霞马。十一月,杀彘人曷主。……十四年二月,支解鹿人没答、海里等七人于野。……十五年三月,虞人沙剌迭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而死。……十六年九月,杀狼人褭里。……十七年四月,杀鹰人敌鲁。五月,杀鹿人札葛。六月,支解雉人寿哥、念古,杀鹿人四十四人。十月,杀酒人粹你。杀豕人阿不札、曷鲁、术里者、涅里括。杀鹿人唐果、直哥、撒剌。十二月,手杀饔人海里,复脔之。……十八年三月,杀鹘人胡特鲁。四月,杀彘人抄里只。六月,杀彘人屯奴。十二月,杀酒人搭烈葛。”

963年正月,穆宗昼夜喝酒共九天,杀海里。三月,杀养鹿人弥里吉,并枭首示众。六月,侍从因为伤了獐,被穆宗杖杀。

964年,二月,支解养鹿人共七人,十一月,又杀近侍于宫中。

965年,三月,近侍东儿因为送吃饭的刀、筷慢了,被穆宗杀死。十二月,借口近侍喜哥私自回家,杀掉了他的妻子。

966年,正月,杀近侍白海和家童,九月,在重阳节大摆宴席,夜以继日地饮酒,最后杀死养狼人。

此后,从应历十三年到他死,耶律璟每年都会无端杀人,每年都有杀人的记录,说穆宗嗜杀成性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滥杀那些负责蓄养兽禽的下人,耶律璟对自己的近侍也毫不留情。“应历十年八月,以镇茵石狻猊击杀近侍古哥。……十三年六月,近侍伤獐,杖杀之。……十五年三月,近侍东儿进匕箸不时,手刃刺之。十二月,以近侍喜哥私归,杀其妻。丁未,杀近侍随鲁。……十七年十一月,杀近侍廷寿。……十八年三月,杀近侍化葛及监囚海里,仍锉海里之尸。”

辽穆宗晚年时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被他亲手杀死,弄得侍从们整天提心吊胆。大臣们对他也是敢怒不敢言。据说穆宗杀人是听信了女巫肖古的话,为了取人胆造延年益寿的仙药。据《辽史》记载,“初,女巫肖古上延年药方,当用男子胆和之。不数年,杀人甚多。”为了长生不老,耶律璟竟然听信女巫之言,专杀男人取胆做药引子。

他统治期间,契丹贵族夺权活动频繁,社会秩序极不稳定。除了喝酒、睡觉、游猎外,耶律璟最大的爱好就是杀人。耶律璟的荒唐、愚昧、昏庸、残忍,由此略见一斑。耶律璟在位期间,与后周政权的战争每次都遭遇败北。嗜杀成性的耶律璟拿自己的臣民开刀。

结果就是大臣们每日离家上朝时,总是要与家人话别,因为不知晚上是否还能回来。民间也怨声载道,朝中人人胆寒,都意欲对耶律璟除之而后快。但是军队对耶律璟比较忠诚,欲想谋反的人如耶律敌烈、耶律娄国、耶律宛等人都被其镇压。所有人都期待着什么时候能出现一名替天行道者杀掉耶律璟,救人们出水火。

最终: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联合了“庖人”辛古“等六人反,帝遇弑,年三十九。”荒诞不羁、嗜酒如命、杀人如麻的一代帝王,就这样成了刀下之鬼。

辛古后来如何,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相信其被杀的命运是不会改变的。虽然众臣都盼望耶律璟早死,但是他死后,大臣们还会按照法律来处置辛古的,当然他们心中也是对其感恩不尽的。

常言道:不作死就不会死,所以韩非子所言:挫辱大臣而狎其身,刑戮小民而逆其使,怀怒思耻而专习则贼生,贼生者,可亡也

当周围所有的人都巴不得你死的时候,你就真的离死亡不远了,只是看什么时候出现这么一个“契机”而已,如辽穆宗者,不依据法律,而随意杀戮侍从、大臣,致使身边之人人人恐慌且心怀怨恨,这样的人就算留一个在身边都是个随时可能爆炸的雷,又何况其身边全是“雷”呢?整日生活在这种满是“火药”地方的穆总,在等到了那一个小小的火星后,终于被“炸”上了天。

读《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10

复仇的V字笑容

至于该怎么做呢?韩非子没说,但是我相信读到这里的大家各自内心都有了答案,那么我浅谈一下我的见解吧,这一篇其实说的就是君王对待臣民的态度,故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王如何对待臣下,臣下也会如何“报答”君王。所以《战国策·赵策》有云:“晋阳之孙豫让事知伯,知伯宠之,及赵襄子杀知伯,豫让逃山中,曰:‘嗟呼!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矣。’”后来,他变易姓名,漆身吞炭,使人认为不出自己,但几次刺赵襄子,都被赵襄子发现了,赵襄子因为他是义士而没有杀他。最后一次刺杀赵襄子,赵襄子说:“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说:“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读《韩非子》亡征·第十五 10

列举这么多,我其实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君王对臣民的不欺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