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太快的人身體發胖風險升高4倍!壽命更短?太嚇人了,速看

生活中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吃飯不用嚼,前一秒你還在低頭夾菜,後一秒抬頭時發現他們已經把飯倒進了胃裡,然後就坐在那靜靜地看著你吃……

你以為當時只有你最尷尬,實際上,在他們的身體內,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一碗飯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吃飯太快的人身體發胖風險升高4倍!壽命更短?太嚇人了,速看

吃飯太快有7傷


01

吃飯快,男比女更容易胖

日本岡山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在熱量水平差別不大的情況下,吃飯速度快者與吃飯速度正常者相比,發胖風險高了4.4倍,吃飯快的男性比女性受影響更大。

02

吃飯快,不利口腔下顎發育

細嚼慢嚥,對於孩子更為重要,因為涉及到下頜的發育和口腔護理。吃慢一點好,而且要兩邊都嚼一嚼,不然難免“大小臉”。

03

吃飯快,影響心率

人在吃飯時,心跳會加快8%-10%,而吃的越多越快對心率影響越大,這對普通健康人其實沒有什麼大影響,但對於本身心臟不好的人,就很可能會導致心慌、不適等感覺。

04

吃飯快,胃更累

吃飯快了,就更容易“狼吞虎嚥”,進入消化道的食物很大塊,不僅胃消化著累,而且還會刺激消化道,很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產生慢性炎症,還會造成胃動力下降。

05

吃飯快,更易便秘

咀嚼時大腦會作出反應,指示消化器官做好相應準備。吃飯太快就會打破這個過程,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的紊亂,引起便秘。

06

吃飯快,更易患代謝綜合症

日本廣島大學研究人員耗時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進食速度快的人患代謝綜合徵的比例為11.6%,而進食速度慢的人患這一綜合徵的比例僅為2.3%。

07

吃飯快,人容易變笨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細嚼慢嚥時,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從而激發腦神經的活動,可有效提高腦力,尤其對預防老年痴呆很有幫助。

吃飯太快的人身體發胖風險升高4倍!壽命更短?太嚇人了,速看

最佳吃飯節奏


40多年前,人們平均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鐘;如今,人們平均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鐘。

如果取一箇中間值的話,現今我們吃飯的最佳節奏是一口飯嚼20次,最好用15~20分鐘吃早餐,半小時左右吃中晚餐,儘量細嚼慢嚥。

老年人消化功能較弱,一口飯最好嚼25~50次,才能給飲食中樞足夠的興奮時間,幫助食物消化。

順序丨小碗湯→蔬菜→主食、肉

很多人喜歡餐後喝粥或喝湯填縫。

但其實,比較合適的進餐順序是:小碗湯→蔬菜→主食→魚蝦類→肉禽。

如果有進食水果的習慣,也盡力放在兩餐中間,這樣有助於避免能量及動物油脂攝入過多。

強迫自己吃的慢一點


01

早餐分兩步吃

早上吃一頓,兩餐間還要來次加餐。在包裡放一個水果,一小袋堅果仁,或一盒酸奶。10~11點之間,當成零食吃。

02

午餐集中注意力

很多人中午吃飯時還沉浸在工作狀態,建議上班族中午趁著吃飯的機會調整心情,暫時忘記工作,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上。

03

晚餐吃點粗糧、涼拌菜

最能降低吃飯速度的就是涼拌蔬菜,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

粗糧吃起來也比白米白麵慢,比如喝燕麥粥的速度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麥饅頭的速度也比吃白饅頭的速度慢。

04

烹調時增大體積

把食物做得體積膨大,能量密度偏低。按這種吃法,每餐所要吃的食物體積增加了,速度就會放慢。

按照這個原理,用雜糧粥來做主食就很好,因為體積大,一大碗粥當中的幹物質只有不到10%。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